徐 辉,王 洒
(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20世纪50年代Noam Chomsky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LAD),受此理论的影响,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包括五个假说:习得与学得假说、监察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这一理论的提出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对英语词汇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习得和学得假设中,Krashen认为二语习得是由“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两个独立的体系构成的。他指出语言习得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学习者关注的不是目标语是以何种形式组织起来的,他们更注重在语言交际中有意义的言语行为。“监察假设”揭示了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在二语习得中的不同作用,并着重解释了语言学习在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输出中所起到的监督作用。Krashen认为,语言学习系统在二语习得中只是一个语言规划者和编辑者,起到监督和检查语言习得系统的语言输出的作用。而在实际交流中我们的知识来源于“语言习得系统”,而且这一系统是我们主要的知识来源。输入假设解释了第二语言是如何被习得的。在Krashen看来,当语言输入的水平高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并刚好被学习者所能够理解时(即“i+1”),语言“习得”就会产生。情感过滤假设是关于二语习得中的情感因素。Krashen认为有一些“情感变量”对二语习得产生促进作用,但二者之间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这些情感因素包括动机、自信、良好的自我形象、焦虑状态等。“自然顺序假设”认为学习者对于语法结构的习得遵循一定的顺序,而且这个顺序是可以预测的,Krashen称之为“自然顺序”。
从外语教学的漫漫岁月长河来看,该理论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该理论之所以能够兴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认知语言学的逐渐兴起,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热潮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在全球范围内,大家都开始配置高等教育的资源,就理论内涵方面来说,主要包括这样几个主要的内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二语习得”就为语言学学术界所推崇,而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所创立的“监控理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流派。就这个理论而言,Krashen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个体将外语作为第二语言,其实也遵循着特定的“认知逻辑假说”,它是由“语言输入假说”、“自然顺序假说”、“情感过滤假说”、“监控假说”以及“习得与学习假说”五项组成,这五项之间还存在这样的关系,个体对第二语言的学习遵循着“语言输入一情感过滤一语言习得机制一语言能力的习得一语言输出”这样一系列基本的逻辑顺序,由此看来,应当开展以假说中的“逻辑认知”为中心的相应语法,这将有利于语言初学者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更加主动的制定符合自己习惯的方式,带着兴趣投入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这种将二语习得交际视为跨文化交际的方式,是被认知语言学所提倡的,然而,对于“隐喻”的认知的突破是我们需要克服的核心问题,总而言之,在自身文化认知和语言逻辑对目标语言中的隐喻基础上实现正确的“情感过滤”才算是达到学习的目的。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的“监控模式”,表明特定主体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将“语言输入”转变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但是,教师和语言学习者在这种“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中需要攻克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监控“语言学习的输入材料”、“语言学习的输入环境(语境)”等,进而,有利于语言学习者更好学习第二语言。
21世纪以后,随着学术界对于“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不断形成了二语习得的两个重要流派,即“二语习得实证主义”和“二语习得建构主义”流派,其理论在各自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立场和研究路径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针对二语的学习,两种不同的理论流派都以“语言互动”作为二语习得的重要实现机制。在这里,“语言互动”包括“社交型互动”、“认知型互动”、“文化型互动过”、“商务型互动”等不同的类型,本质上都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在这种“语言互动”的过程中,二语习得理论视域下,微课与茶文化英语词汇教学相结合,进入21世纪之后,包括茶文化英语(词汇)教学在内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开始进入到一个侧重于从提高培养质量、内涵式培养等角度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阶段。在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上,将“微课”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与茶文化词汇教学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现实紧迫性。
当前我国茶文化英语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属于典型的小众英语,专业性突出,茶语本身表达多元化和不统一性语言,在基础的英语词汇教学上存在着典型的水土不服问题。“微课”CMiano alas、或Miano lcatunc)作为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摒弃了之前的单一化的大班教学模式,在教学资源上实现了“一对一”、“多对多”、“即时性”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多重形式的共同作用,为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输入”、“情感过滤”、“文化认知”和“语言互动”提供了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词汇积累情况和不同茶文化素养、不同茶文化英语知识需求实现“精准习得”。
长期以来,针对教育体制制度,我国教育环境中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不同模块都带有明显的“重应试、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等不良倾向。对此,我国教育部自2007年以来修订的历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以及“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等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这一点也契合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基本思路。而“微课”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一种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方向,已经被教育部通过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极力推广,并且“微课”本身具有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等突出特点,可以夯实茶文化英语二语习得的学习效果。
在茶文化英语教学的学习中,学生在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只注重“汉语—英语”的语言符号死记硬背,缺乏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应用,没有从根本上处理学习中的困难,也没能认识和巩固茶文化词汇。基于二语习得理论提倡的“情绪过滤”和“语言输入监控”等观点,提倡学习者通过微课教学组织的形式,按照组别、兴趣、年龄甚至可以是不同的茶文化主题等,有效利用“茶文化英语纪录片”片段,讲一些相对碎片化、生活化、语境化的教学资源,嵌入到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适合习练者开展口语交际、词汇积累的英语语言文化氛围,从而也就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二语习得”,并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微课”的概念教育介质和教育载体,利用这个教育概念可以结合教育主体与客体。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云计算教学模式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知识系统,代表有教育云、微课等,标志着目前我们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中介与教育资源可以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输出和语言输入,我们建立教育云桌面系统,依靠先进的云技术运算系统,将大量与茶文化有关的英文词汇进行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资源池,学生在查阅单词的时候,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大“大海捞针”,这种云系统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单词学习模式。在现阶段的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茶文化英文词汇,提高读写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