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开脏腑摩方在小儿孤独症中的应用

2019-01-07 00:36王永前李卓睿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22期
关键词:经气柳氏任脉

王永前,李卓睿

(1.山东省莱阳复健医院,山东 烟台265200;2.山东省烟台市复健脑瘫科研所,山东 烟台264000)

柳少逸先生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会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民间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烟台市名老中医;崇尚“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针必《甲乙》”,临床以“方证立论”,且精于诸非药物疗法,并著有《〈黄帝内经〉针法针方讲记》《经络腧穴原始》等书籍。柳少逸先生在《经络腧穴原始》中记述,脐为元神出入之阙庭。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脐为腹壁最后的闭合处,《易》学中称之为太极脐点。摩神阙是重要的保健方法。先揉运点按大推,后依序按摩十二经之背俞,再从肺募中府至肝募期门依序按摩,终以摩神阙收功,名曰‘开脏腑大法’。柳少逸先生应“开脏腑大法”,而立“柳氏开脏腑摩方”,该摩方用于小儿孤独症的治疗,每收预期。兹不揣浅陋,试分析之。

1 柳氏开脏腑摩方的组成与取穴定位

本摩方由大椎穴、神阙穴、背俞穴(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及募穴(中府,天枢,中脘,章门,巨阙,关元,中极,京门,膻中,石门,日月,期门)组成。

大椎: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俯卧取穴。

神阙穴:在脐窝正中,仰卧取穴。

背俞穴。肺俞: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厥阴俞: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心俞: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督俞:于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膈俞:于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肝俞:于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胆俞:于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脾俞: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胃俞:于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三焦俞:于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肾俞: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气海俞:于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大肠俞: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关元俞:于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小肠俞:平第1骶后孔,旁开1.5寸,当髂后上棘内缘与骶骨间凹陷中。膀胱俞:平第2骶后孔,当髂后上棘内缘下与骶骨之间凹陷中。中府:为肺脏之募穴,在胸前壁之外上部,第1肋间隙外侧,距任脉正中线6寸处取穴。天枢:为大肠腑之募穴,足阳明经之经穴,位于脐旁各2寸取穴。中脘:为胃腑之募穴,又为八会穴之腑会,属任脉经之经穴,在脐上4寸取穴。

募穴。章门:为脾脏之募穴,又为八会穴之脏会,属足厥阴肝经之穴,位于侧腹部,第11浮肋游离端之下际取穴。巨阙:为心之募穴,属任脉经之穴,位于脐上6寸,腹正中线上取穴。关元:为小肠之募穴,又为强壮之要穴,属任脉经之穴,脐下3寸处取穴。中极:为膀胱之募穴,属任脉经之穴,位于脐下4寸处取穴。京门:为肾脏之募穴,属足少阳胆经之经穴,位于侧腹部,第12肋骨游离端下际取穴。膻中:心包之募穴,仰卧,两乳中之任脉经线上取穴。石门:三焦之募穴,脐下2寸之任脉经线上取穴。日月:胆腑之募穴,位于乳中线上,乳头下三肋,期门下1.5寸取穴。期门:肝脏之募穴,位于乳中线上,乳头下二肋处,当第6肋间隙取穴。

2 柳氏开脏腑摩方的功效及适应证

柳氏开脏腑摩方具有扶正祛邪、和阴阳、调脏腑、营气血之功。适用于五软、五迟、解颅、小儿反复感冒等虚损证。

3 立方依据

柳氏开脏腑摩方以俞募配穴法而立法组方。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募穴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黄帝内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俞穴、募穴分布于人体躯干部,与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联系。《灵枢·海论》有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黄帝内经》又云:“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柳少逸先生认为,人之五脏失养或功能异常,必导致五体的异常;或进而成痿,或五脏虚衰,五体失强,发为五软。《难经》有云:“阴病引阳,阳病引阴。”故而,柳氏开脏腑摩方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平秘阴阳,而达扶正祛邪、和阴阳、调脏腑、营气血之功[1]。

4 摩方释义

4.1 大椎 该穴为开脏腑大法之首穴。6条阳经经气与督脉均交于此穴,督脉能总督一身阳气,称“阳脉之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对大椎穴施术,对诸阳经病有补偏救弊之功。督脉第1支脉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第2支脉从小腹贯脐,上贯于心,至咽与冲任之脉会合,至额下部,环口唇,同目下部中转;第3支脉与足太阳同起于目内眦,上行至前额,于头顶左右交叉入脑。故大椎穴可治疗其所络属脏腑及经脉所过部位病变。又因督脉属脑络肾,肾精生髓,脑为髓海,故督脉与脊髓功能相关,故大椎为开脏腑之首穴[2]。

4.2 背俞穴 属足太阳膀胱经之腧穴,是五脏六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对五脏六腑之腧穴施术,具有调节脏腑经络的作用。肺俞:为治肺疾之要穴,具有调肺气、和营血、实腠理之功。厥阴俞:为心包之背俞穴,具有通阳散结、宽胸理气之功,为主治胸痹、咳喘之要穴。心俞:为心脏之经气输注之处,心之背俞穴,为治心疾的重要穴位,具有通达心脉、调理心血、安神定志之功。督俞:督脉之连系也,心生血注于膈,血合真阳从督俞贯脊而补脑;督起诸阳,统阳气于足太阳经之所过,通督脉之要,故有统阳气之功。膈俞: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内应胸膈,具有清营凉血、宽胸利膈、和胃降逆之功。肝俞:肝经背俞穴,具有濡肝阴、息肝风、养血通脉之功。胆俞:为胆之经气输注于脊背之处,为治胆病之要穴,具有调达气机、疏肝利胆之功。脾俞:是脾之经气输注转输于脊背之处,为治疗脾经疾病之要穴,具有补脾胃、助气化、益营血之功。胃俞:为胃之经气转输、输注于背部之处,治疗胃经病变之要穴,有调中和胃之功。三焦俞:为三焦之气转输于腰脊之处,治疗三焦疾病的重要穴位,具有调达枢机、通利水道、化气通脉之功。肾俞:为肾气在背部输注、转输之处,治疗肾病之要穴,具有益肾荣脑、强腰健骨之功。气海俞:前应气海,是元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具有益肾元、温三焦、调冲任、调督脉、固带脉之功。大肠俞:为大肠经气转输于腰部之处,是治疗大肠经疾病的要穴,具有益气血、通达阳明经脉气之功。关元俞:人体元阳之气在背部聚汇转输之部位,与任脉经之关元相应,为人体元阳之气转输、输布背部之处,具有培元温阳之功,为治疗肾元亏损、命门火衰之要穴。小肠俞:为小肠经气聚汇、转输于腰背处之处,为小肠经之背俞穴,治疗小肠疾病之要穴,具有泌别清浊、化气布津之功。膀胱俞:膀胱经气聚汇、转输、转注、敷布于腰背之处,内应膀胱之腑,主治膀胱经疾病之要穴,具有司气化、布津液之功。元气根于肾,发于肾间命门,通过三焦,沿经络系统和腠理间隙循行全身;以先天之精为基原,赖后天之精的滋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对三焦俞、肾俞、气海俞诸穴施术,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激发元气,以温煦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4.3 募穴 募穴有募集之义,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因腹为阴,故募穴皆在腹。“凡治腹之募,皆因原气不足,从阴引阳,勿误也”,故施术于各经之募穴,有调达各脏腑功能之用。中府:肺脏之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中焦脾胃之气汇聚于肺经之处,具有益气宣肺、健脾和胃、解痉通脉之功。天枢:大肠腑之募穴,足阳明脉气所发之处,具有通行中焦、斡旋上下、职司升降之功。中脘:任脉经之穴,又为胃腑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健脾和胃、化痰消积、推动肺经脉气运行之功。章门:足厥阴肝经之穴,脾脏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具有养肝益血、补气健脾、疏肝理气、活血通脉之功。巨阙:任脉经之穴,心之募穴,内应腹膜,上应膈肌,为胸腹之交关,清浊之格界,具有宽胸快膈、通行脏腑、祛痰化浊之功。关元:任脉经之穴,小肠之募穴,具有益元固本、补气壮阳、调补冲任之功。中极:任脉经之穴,膀胱之募穴,具有益元育阴、化气通脉之功。京门:足少阳胆经之穴,肾脏之募穴,有调达气机、理气导滞、益元壮腰之功。膻中:心包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具有益气举陷、宽胸利膈之功。宗气是由脾胃上输于肺的谷气和由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结合而成,宗气的主要功能是行呼吸,行气血,施术时多揉运200~300次。石门:任脉经之穴,三焦之募穴,具有益元荣任、理气导滞之功。日月:足少阳胆经之穴,足少阳、太阴经交会穴,胆腑之募穴,具有疏肝利胆、畅中焦、和胃气之功。期门:肝之募穴,足厥阴肝脉气汇聚之处,具有疏肝利胆、除痞消结之功。

4.4 神阙 又名脐中,为任脉经之经穴。任脉总任一身之阴脉,其受纳手足三阴经脉气,皆由任脉布于胸腹正中,在中极、关元与三阴经交会;在天突、廉泉与阴维经交会;在阴交与冲脉交会。任脉与全身阴脉相连,总任一身阴经之气,凡精血、津液均由任脉所司,故有“阴脉之海”之称。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经、带、胎、产关系甚密,胚胎期由此秉受母体之育养,有“任主胞胎”之说。摩神阙以其益元荣督、濡髓补脑之功,而为开脏腑摩法之收法[3]。对神阙施术,对诸阴经有补偏救弊之功效,可治经、带、胎、产及男子精亏不育之疾。

5 临床施术

柳氏开脏腑摩方是柳氏开脏腑大法施于临床的具体应用。该摩方自大椎起穴,俞募配穴,最后以摩神阙收功。临床根据脏腑经络辨证,灵活化裁,体现了柳氏医派以方证立论的临床法式。

柳氏开脏腑摩方,首起大椎穴施术,对诸阳经病而言,有补偏救弊之效,应天贯阳之功。以大椎为首穴,揉运200~300次。背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之腧穴,是五脏六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之处。五脏六腑之背俞穴依序每穴均揉运200~300次,具有调节脏腑经络的作用。募穴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难经》有云:“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以十二经脉循行次序,取募穴,各揉运200~300次,以调达脏腑功能。切记,开脏腑大法起穴在大椎,收功在神阙。神阙穴施术时,患者静心调息,施术者先以双手掌心相对,双内劳宫穴反向搓运,至掌心有热感,然后以右手掌心之内劳宫穴对脐中,顺时针搓运神阙5~6 min,待患者进入半睡眠状态时收功。

6 验案举隅

患儿,男,年龄11岁,2018年6月26日初诊。其母代述孤僻独行,动作怪异7年余。患儿近7年来,性格孤僻,动作怪异刻板;少语,或时常喃喃自语,不愿与人交往;情绪时有失控,出现无原因哭泣,不能正常学习,故来诊。患儿足月剖腹产,从小白天睡觉很少,4岁时在青岛某医院诊断为轻度孤独症,多方治疗效果不明显,且有加重趋势。症见神疲乏力,盗汗,形体无明显异常,神志清楚,问诊欠合作,不如意时即尖叫烦躁,或低声哭泣,好奇多问,纳可,小便频,大便调。舌淡红苔薄白,六脉略沉,尺脉弱。辨证:肾元不足,脏腑失和,髓海失养,阴阳失调。中医诊断:癫证(孤独症)。治以益肾元,荣脑髓,调和阴阳,安和五脏。治疗选取开脏腑摩方化裁。施术穴位:大椎,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府,天枢,中脘,章门,巨阙,关元,中极,京门,膻中,石门,日月,期门,神阙。施术要领:从大椎穴起穴,依次施术,最后以神阙穴收功。大椎、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中脘各按揉300次,神阙顺时针搓运5~6 min,施术时患者静心调息,医者先以双手掌心相对,双内劳宫穴反向搓运,至掌心有热感,再以右手掌心之内劳宫穴对脐中摩之,待患者进入半睡眠状态时即可收功;其余各穴各按揉200次。推拿治疗2周,家长反馈患儿情绪明显好转,失控次数减少;治疗3周后,盗汗若失,烦躁明显减轻;治疗1个月,小便如常,问诊合作,怪异动作偶发,情绪可控。处方微调,继续治疗2个月,暑假后返校读书。

按语:本案患儿自4岁始见性情、认知障碍,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加重。主要表现为言语、交往障碍,行为异常,符合现代医学孤独症的诊断,中医属于“癫证”范畴,病机为肾元不足,五脏疲惫,心窍不通,阴阳失和。予柳氏开脏腑摩方治疗,以大椎穴开穴,俞募配穴,收在神阙穴,从而获得益肾元、荣脑髓、调和阴阳、安和五脏之功。

猜你喜欢
经气柳氏任脉
任脉释名浅析*
通里穴治疗“支膈”症理论探析*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人体经脉养生律
浅论手太阴肺经经气运行规律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折一枝青柳,寄一场别离
折一枝青柳,寄一场别离
柳氏家 因韩剧走红的铁板炒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