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明娟
[摘 要]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的主要场所在课堂,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教学设计。教师通过活用时政,可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和自由的讨论,并依托相关活动,可在课堂中渗透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等素养。
[关键词]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时政;议题;论证探究;角色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4-0046-02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培养注重学生的知识构建和情感体验,因此通过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死记硬背、采用题海战术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改变教学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模式,寻找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教师的这种转变,首先体现在教学设计之中,因此,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就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活用时政,增强政治认同
优秀的教学设计需要科学合理的探究背景。时政之所以被认为是政治学科的生命线,一是因为时政是高考命题的背景来源,二是因为分析谈论时政热点更容易渗透知识能力和核心素养。因此作为一线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通过时政热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引入十九大、“两会”等热点话题。如“两会”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通过的决策往往赢得了人民的响应和拥护。在《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说说教育那些事儿”的环节,让学生对教育改革提出自己的建议。抓住学生提出自己想法的契机,引入“两会”代表有关教育改革的议题。展示完代表们的一些议题后,有些学生当场为代表们提出的建议鼓掌。通过教育议题,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了解到“两会”的制度特色与制度优势,深深体会到民主决策的真实性,从而认同我们国家的决策方式,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使学生达成政治认同。在《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还展示了2019年“两会”中一份特殊的提案——西安高新一中2019届模拟政协社团撰写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食堂膳食营养的提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主决策的方式,增强政治认同。
二、巧设议题,培育科学精神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的基本理念。议题式教学最突出的优点是它避开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把学生引入具体问题的探究中去,通过问题带动知识的学习,通过知识的学习解决问题的疑惑,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知识的力量,体会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共同探讨或者活动体验中,培育了科学精神。
在《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议题“如何参与教育改革”,下面有两个小议题,第一个是“说说那些教育事儿”,让学生提出教育问题和建议;第二个是“如何为教育改革献言建策”。让学生对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二个议题中,学生提出了社会听证制度,并举行了模拟听证会。在听证会的反驳环节,学生提高了思辨能力,活跃了思维,滋养了科学精神。
三、论证探究,培养法治意识
议题往往具有思辨性,在议题的讨论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学生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议题式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的论证探究可以是思考讨论,也可以是活动实践,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的教学设计中,在学生讨论完直接参与的方式后,教师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提出来的建议和2019年“两会”代表们提出来的议题是不是一定会被采纳?怎样才具有法律效力?”学生通过思考、回答结果,了解了议题需要经过与会人大代表审议、表决,达到法定票数后才具有法律效力。进而引出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本教学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是“我来当小委员”,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教育改革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写一份模拟提案。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依法民主决策,参与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在第二个环节举行完听证会后,笔者提出几个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举办听证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理解听证会的目的就在于公民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利益需求,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帮助决策机关完善决策方案,实现决策法治化,最终使学生意识到要自觉增强主人翁意识,依法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以此实现决策利民的目的。
四、模拟角色,倡导公共参与
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他们才能够深刻领会知识的力量。很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对于时政还是比较陌生的。学生没有实际体验过,就只能作为旁观者进行外部的观察和思考,无法进入对象之中,无法达成“物我同一”的境界,这样学生不自觉地被“边缘化”了,也就无法实现知行统一。要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就要从简单地利用资源进行说教,真正转变为让学生利用资源自觉主动地去实践。
在《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主题为“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学校”的模拟听证会,学生分别扮演了主持人、政教处代表(也是申请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育局代表、专家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等角色。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不同的角色,了解了各个角色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并深刻体会到听证会是学校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更是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体验中,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培养了理性分析、客观评价、解决实际问题、有序参与等公共参与素养,进而提高了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为他们以后参与政治生活积累了经验。在课后作业中,还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我来当小委员”:根据你提出的问题,再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写一份模拟提案。在设计这个活动的同时展示了西安高新一中2019届模拟政协社团撰写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食堂膳食营养的提案》,激起了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优秀的教学设计应实现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高度融合。在多维互动的教学设计中,知识不再是僵化孤立的,而是在思维互动的过程中,生长出来的智慧之花,推动着知识与思维的共同发展,进而落实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劉丙胜.教学议题的合理确定和有效实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7):38-40.
[2] 朱志平.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5):4-8.
[3] 韩震. 核心素养与活动型课程:从本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看德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3):4-8.
[4] 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4-7.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