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每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必须要解决的新课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4-0038-02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批判质疑”,要求学生具有问题思维意识,能独立思考判断,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并要求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出正确行为,以上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思维素养。科学思维是形成并运用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主要是改善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让学生在充分享受课堂教学快乐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品质和能力,从而彰显学科教学的特色与魅力呢?
一、回归生活本真,拓展科学思维培养路径
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如果教育脱离生活是无用的。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动起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选取“一例到底”的生活情境案例,让整节课的教学都围绕着一个完整的案例进行,并衍生出一条主线,在架构课堂教学的同时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真正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动起来,也更加灵动起来。如在教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这节课时,笔者以“小青的故事”为主线设置了三个生活情境。
情境一:“小青的选择”。小青上初中后因多种原因情绪低落,有几个社会上的男青年和他套近乎,买饮料给他喝,还一口一个“弟弟”地喊不停,小青高兴地和他们交朋友……
笔者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认为小青和他们交朋友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此情境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场景,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建议,使学生从争辩中认识到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会让自己陷入险境。为了留下思维的悬念,笔者展示了第二个情境。
情境二:“危险悄然而至”。后来,几个青年经常带小青去网吧打游戏,小青觉得他们热情又讲义气,就毫无保留地和他们交往起来。接着他们把小青骗上车。当晚,小青家里就接到了索要赎金的电话……
这里没有像以往一样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而是开展了“反转小青遭遇”的表演活动。让学生自导自演,演绎如何不让悲剧发生,使学生明确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才能使自己避免受到外界的不法侵害,并且让学生在分享交流中不断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此时情境三自然引出……
情境三:“保护不当害己”。处于危险之际,小青该何去何从……
学生在这个环节列举出了帮助小青脱离险境的众多方法和技巧。这样“一例到底”的做法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当中,放手让学生展开思维的想象,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质疑问难,让思维求异发散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也就是说,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无从创新。多角度、发散性地思考问题,能使思维更深入,理解更透彻,运用更灵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从无疑之处生疑,从看似平常之处见奇,从微小之处发散。如《增强法治意识》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女学生王某在学校附近被不法少年勒索了几十块钱。初中刚毕业的表哥听了表妹的哭诉后,便认定这是某中学的学生干的。于是,他也敲诈了该中学的几个学生,为表妹补上了损失。直到公安机关的传讯到他家时,他还浑然不觉自己犯了法:“我就是想把钱要回来,这也犯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汇总问题并互助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得到深化和发散,思维的深度和宽度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课堂留白,促进思维延展拓宽
留白是一种艺术,在教学实践中巧妙地留白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思维留白”就是要激发学生后续探索的欲望。
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这节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明确“谁对我负责,我又应该怎么做?”等问题,笔者让学生对“‘最美司机吴斌的事例”和“重庆万州公交事件”进行对比。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去解读知识,同时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从冲突的事件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取向,提升学生思维的宽度和高度。紧接着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责任AB面”,A面是“谁对我负责”;B面是“我对谁负责”。教师不用过多地引导学生,而是做了课后的留白,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这样可生成的东西更多。在意味深长的设计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和锻炼。这是自然而然的课堂留白,也是对学生科学思维素养自然而然的培养。
四、知行统一,让思维品质培养落到实处
陶行知先生强调:“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融入社会,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观念和选择。
如在讲到《维护国家安全》时,因为课题看起来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关联不大,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为此笔者设置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旅游路线——“国家安全之旅”的情境,并在每一个旅游站点设计了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比如第一站“清清骆马湖,国安在身边”,让学生欣赏家乡骆马湖的美景,同时展示视觉对比图:采砂船导致骆马湖清澈的湖水变得浑浊不堪,威胁广大百姓的饮用水安全。在触动学生心灵的同时使其自然而然地产生保护骆马湖生态安全的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安全问题并不遥远,就在身边。第二站“美丽我海洋,榜样在身边”,通过榜样明确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大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第三站“祖国山河美,行动在身边”,对于军事禁区拍照留念的问题,学生十分感兴趣,思维延展到“我”怎么做才不会危害到军事机密,真正用行动维护国家安全,同时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此时,本节课水到渠成地引导了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应该怎么做等问题,使科学思维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和行为当中。
总之,一个具备科学思维的学生能更有效地撷取处理信息,且拥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因此合理利用并整合教材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较广的思维探究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的行为规范起来,思维灵动起来,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认真深思、努力践行的。
[ 参 考 文 献 ]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1.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