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茶文化之跨文化比较研究
——以“器”入“道”

2019-01-06 18:18曹晓萌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茶具下午茶红茶

皮 英,曹晓萌

(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1 前言

中国是最早栽种茶的国家,使用茶的历史已有五六千年。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六大主要茶类都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和文化形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饮品之一,它们不仅具有解渴、药用功效,还蕴藏着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

红茶是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茶类,其原产地为中国。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荷兰海船自爪哇来我国澳门贩茶转运欧洲,这是我国茶叶直接销往欧洲的最早记录。由于荷兰人的宣传与影响,饮茶之风迅速波及英、法等国(古言叶:30)。传统的英式下午茶常选用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沃红茶和中国祁门红茶等三大红茶。

随着茶叶进入千家万户,茶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中国茶文化萌芽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唐代得以形成,标志便是陆羽所著《茶经》的问世。中国的茶文化逐渐融合了儒、道、佛各家的传统的思想,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茶文化。

英国人饮茶始于17世纪。至18世纪,随着下午茶礼仪与风格的形成,下午茶文化风靡整个英国,饮茶普及英国各阶层。英国的床头茶、早餐茶、上午茶、午餐茶、下午茶、晚餐茶等名目繁多,其中最受重视的是下午茶。

“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王莎莎:2)。中英两国的茶文化各具特色,对两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跨文化交流角度研究茶文化,要从茶之器与茶之道说起。

2 器以载道,道器相融

探讨中英茶文化,不得不提器与道之美。“器以载道”体现了器与道相互依存的关系。“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出自《易经·系辞上》p377——没有形象而居于上者称之为道,具有形象而居于下者称之为器。“道”与“器”的关系,即法则、规律、道理和器物的关系。“器”是指各种有形的或具体的事物,属于器物层面。“道”则是事物规律的代表,逐渐发展形成根本原则和遵循的规律,是在法则和思想境界层面。

《老子》第51章中有“道生之,而德蓄之,物刑之,而器成之”,可见由道生物而成器。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主张“道本器末”,强调“以道御器”,要让器服从于道,服务于道。从传统文化强调的器以载道观念来看,研究茶文化,应以器入道,从器之异看道之异。茶文化比较中的器之不同,体现在茶的种类喜好、水、茶具等的不同;由器之异带来的道之异,则可以从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清饮与调饮背后的文化不同进行探讨。对中英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可见,“器”之异,带来了两国的“道”之异;与此同时,两国的茶文化也体现了各自“器”与“道”的共鸣与融通。

2.1 中英茶文化之“器”

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借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

就是说:“茶水器火”是泡茶的四大要素,缺一不可(巩志:91)。由于现代泡茶基本用电烧水,极少涉及用火,中英茶文化中的器,本文主要讨论茶、水、器三方面。对中英茶文化中“器”的讨论,是物质层面的比较。

2.1.1 茶种类之异

中国的基本茶类主要有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青茶等六大类。由于地域广阔,各地气候和盛产的茶叶种类各异,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饮用不同的茶类,并常辅以茶道帮助人们舒缓心情、结交朋友。

而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岛国,潮湿且阴冷多雨。为驱散寒气,加上运输路途遥远所限等原因,英国人日常以饮用温和的红茶为主,所饮茶叶种类较为单一。但其饮用下午茶交友休闲的方式,与中国茶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1896年,英国的A.V.史密斯先生为用纱布包裹一茶匙茶叶冲泡的方式申请了专利。这种冲泡方式由于茶叶渣处理简单、实用而大受欢迎(古言叶:84)。

在中国,人们喜欢观赏茶叶的形状、渐变的汤色,品饮好茶。为观赏和品茶,好喝功夫茶的人们用紫砂壶泡茶慢慢品饮;若时间不充裕,常使用透明的飘逸杯,可使茶水分离品饮;也有人用盖碗或其他容器泡茶饮用。袋泡茶通常将茶叶碾碎成末,无法欣赏到茶叶之美,且一袋只能泡一杯茶,在中国常放在宾馆或是大型会议上作为比较方便快捷的饮品取用,基本不用于品茶。

英国的下午茶通常品饮大吉岭红茶、乌沃红茶和祁门红茶等三大红茶,也取用茶叶放入茶壶中饮用。现在,做工精巧的高级“红茶包”越来越多,由于传统英式下午茶并不注重在冲泡过程中观赏茶叶形状变化,鉴于其使用方便快捷,茶包也开始被使用在正式的英式下午茶中。这种“袋泡茶”的饮茶方式,与中国人的品饮方式截然不同。

2.1.2 用水之异

清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写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王莎莎:93)。水是茶的载体,茶因水而发香,选择好水,才能更好地将茶色、茶香、茶味体现出来。

因而在中国茶文化中,品饮功夫茶十分注意选择用水。据《茶经》所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陆羽:p80)。陆羽认为,用于品茶的水以山水为上,江河水次之,井水为下。《红楼梦》中甚至有妙玉为茶道之美,贮藏梅花雪水以备煮茶的雅事,可见中国人对选择煮茶之水的用心。时至今日,仍有很多爱茶人士特意寻找好水,以求品饮到好茶的真味。中国人选择用矿泉水或纯净水泡茶是很常见的。

另外,据《茶经》所载,煮品茶之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陆羽:p82)。当水沸腾冒出像鱼眼般的水泡,有轻微的响声,为“一沸”;锅边缘四周的水泡像连珠般涌动时,称作“二沸”;当水像波浪般翻滚奔腾时,已是“三沸”。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也提出烧水的标准是“汤以鱼目蟹眼连绎逬跃为度”(王莎莎:96)。三沸之后若继续煮水,则水会过老,不宜饮用。当然,水若过“嫩”甚至没有煮沸,茶汤味淡,也会非常影响品茶。现代社会普遍用电茶壶烧水,很多茶壶上也会有温度显示,不同的茶用水需有不同的温度要求,方可泡出好茶。为获得好的口感,用较粗老原料加工的茶叶如乌龙茶、砖茶等,宜用100度的沸水冲泡,较为细嫩的茶叶需要将水烧沸之后降至85度左右的水温冲泡。

目前英国茶文化中,基本没有对选择用水和煮水温度的特别要求,泡茶的水是用日常的饮用水煮沸,即可使用。

2.1.3 茶具之异

古人云:“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由此可见,好茶除了要用好水来冲泡,还要有好器皿辅助。茶与水相得益彰,茶与器珠联璧合,这些都是泡出好茶必不可少的(苏易:99)。中西方茶文化受各自国家文化的影响,体现在茶具之上的差异是比较大的。

在中国,最负盛名的现代茶具当数紫砂壶,原材料为产自太湖西岸的江苏宜兴和浙江长兴的天然紫砂泥矿石。紫砂壶透气性强,能够很好地保持茶味和茶香,并且造型古朴别致、制作精美大方,能很好地体现茶文化底蕴。好壶的壶身宜浅,出水要流畅,壶盖要紧。壶的质地还有最常见的瓷壶、适合观赏茶汤及茶形态的玻璃壶、昂贵的金属壶等,除壶之外,也常使用盖碗泡茶。选品茗杯要注意小、浅、薄、白四要点。“小是说要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质薄如纸使其得以起香;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苏易:73)。此外还有闻香杯、茶盘、公道杯、过滤网、茶巾、杯垫、茶荷,以及包括茶针、茶夹、茶匙、茶则、茶漏六件泡茶工具在内的“茶道六君子”等茶具。

英式下午茶的基本器具包括茶壶、茶杯与茶托、茶叶量匙、计时器、茶罐、茶壶罩、滤茶器、茶包碟等。这些器具兼顾实用和观赏价值,既坚固耐用又美观优雅。英国的茶具外表描绘着千变万化的英国植物及花卉图案,完全把英国人热爱园艺的习性反映在茶具器皿上(古言叶:178)。

英国人早期使用的茶具都是从中国运过去的。茶具与当地文化迅速融合,创造出了极富艺术价值的骨瓷。骨瓷的外观明亮艳丽,是在中国瓷器的基础上研制出的西方特色的茶具,制作极为优美,体现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这是茶文化与社会化进行交融的典型案例(何少萍,邓妍祯:322)。瓷器工业的发展,带来了英式茶具的多次演变。这样的改变,正体现了英国人富有创造性的个人主义精神。

2.2 中英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较

从跨文化比较的角度看,中英两国茶文化体现了各自物质层面的“器”与精神层面的“道”之间的共鸣。“器以载道”,研究茶文化,从茶器之异看茶道之异可见,茶的种类、饮茶用水及茶具的“器”之异,影响了中英两国各自的茶文化,必然带来“道”之异。

跨文化研究中很重要的一对尺度就是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提出的六对文化维度中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国是典型偏向集体主义的国家,英国则是典型偏向个人主义的国家。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以及高语境与低语境的角度出发,讨论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清饮与调饮的区别,可见中英两国茶文化实践中在器以载道的基础上,各自的茶文化中实现了道器相融。

2.2.1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命题,它构成了一个天人、理物、道器等重大范畴统一的宇宙。“天人合一”体现的是天道与人道的和谐一致,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这正与偏向集体主义维度的中国强调和谐与合作是统一的。

无论是品饮时喜爱未经发酵,给人以自然气息的绿茶;还是用水喜欢来源天然的山泉;亦或是茶具偏好给人以泥土芬芳和天地灵气的紫砂,无不显现出中国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与亲近之情。中国人自古以来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器相融,中国茶文化的“器”与天人合一的“道”实现了高度统一。

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氏遍尝百草,是发现和利用茶的第一人,茶最初就来源于大自然中。中国人在发现和使用茶的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的审美,逐渐创造了茶文化,并将天人合一的思想付诸茶文化实践。中国人对大自然天生崇敬和依赖的亲密感情在茶文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绿茶在众多茶叶品种中最受中国人喜爱,原因就在于未发酵的绿茶一经冲泡,其形状、颜色、气味无不给人自然的气息,或看、或闻、或品,都令人仿佛置身于葱绿的自然一般心旷神怡。紫砂茶具也在种类繁多的茶具中获得最多宠爱,是因为紫砂这一陶土精灵给人以质朴的泥土芬芳和无限的天地灵气(毕文静:128)。中国茶文化中无论是选取茶叶、茶具、还是用水,都体现出道器相融,亲近自然,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

而主客体的对立是西方哲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人创立了人与自然分离的哲学意识,表现出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欲望。这正与偏向个人主义维度的英国强调个人的创造精神与成就一致。

英国人并未一直使用最初从中国与茶叶一起运来的茶具,而是将之改造,把动物骨灰加入陶土中烧制成骨瓷。18世纪,英国妇女们用碟子吃茶,后来改用杯子,茶杯由原先无柄的变成有柄的,有时杯口还带有一条窄的磁楫,以避免那些时髦绅士的胡须跑进茶杯里去,这种杯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极为流行(古言叶:170)。

另外,他们喜欢经过完全发酵的红茶,并根据喜好,饮用前加入牛奶、糖等各种调料,饮用时还需配上精美的茶点。下午茶点心通常需要按顺序摆放在三层托盘架上:最上层是水果和小蛋糕;中层是传统的英式松饼;第三层则摆放味道稍重或有咸味的饼干、三明治、牛角面包等。食用顺序应按照口味由淡至重、先咸后甜的规则。

可见,带有英国特色的骨瓷的创制、全发酵茶叶的选择、精心安排的茶点摆放和食用规则,都有人对自然进行积极改造的痕迹,处处体现出英国人“天人两分”、强调个人创造精神的思想。

从“器”出发,对中英两国茶文化的“道”进行跨文化比较可见,偏向集体主义的中国茶道崇尚自然,通过亲近自然的茶器承载茶道精神,道器相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和谐与合作。而英式下午茶则以自己的表现形式,通过积极主动改造茶器和茶点,创造了自己的下午茶文化,诠释了西方个人主义强调创造精神的“天人两分”的哲学思想。

2.2.2 清饮与调饮

从跨文化交流角度看,中国属于高语境国家。高语境文化中,大部分信息是内化的,中国人很多时候并不把自己内心所想直接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而是以其他方式委婉暗示想法。在茶文化中,这样的“道”体现得比较明显。

朱权在所著的《茶谱》中开清饮风气之先,令中国人从此摆脱了的复杂的饮茶程序,使人们得以享受简单饮茶的乐趣。朱权是中国古代倡导清饮法的第一人,是使“清饮法”占据主导地位并延续至今——这一划时代事件的主导者,其饮茶法也使日本茶道受到教益。作为一位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的王爷,朱权的以茶明志、以茶雅志也深刻影响着明清文人的饮茶志趣(王立霞:26)。

中国人大多是清饮法喝茶,为避免破坏茶的味道与香气,用开水直接冲泡后不添加任何别的东西就饮用,专注感受茶本身的色、香、味。这种饮茶方式尤其显示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受俗世干扰,以淡泊明志,超凡脱俗的“清高”。清饮可以在任何时候享用,喝的是茶清香淡雅、苦中回甘的原味,茶人享受清饮带来的平和、安静,无需言说,即可以表现出脱离世俗趣味的意境。中国茶文化中最常见清饮,人们不直接将内心的志向和想法表达出来,而将之用清饮的方式体现,这清楚表明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

英国属于低语境国家。低语境文化中,大量的信息以清晰明确的方式传递,所表达出来的信息直接、清楚,与个人内心的感情一致。英式下午茶属于典型的“混饮”,指在茶中加入一些配料,对茶水进行调和饮用,以使茶味更加令人愉悦的饮茶方式。中国一些少数民族饮茶也会加糖、盐、奶、酥油、桂圆、红枣等,如大理白族著名的“三道茶”和藏族的酥油茶等,但混饮在中国茶文化中是小众的饮茶方式。

英国最初产生下午茶的目的明确,是为了解决下午的饥饿感。因此,下午茶除了提供调料调味,“混饮”的红茶,还必须配上摆放有序、口味有别的各种茶点。此外,由于英国气候阴冷潮湿,需要喝性质温和的红茶抗寒,这是选用全发酵的红茶的重要原因。且英国下午茶文化体现出浓厚的目的性,除了解决饥饿,喝下午茶有时是为了交际,有时是为了工作,下午茶饮茶礼仪因而很有讲究。根据举办下午茶会的目的,主人精心布置家中环境,摆上精致的茶具,以使客人能轻松地享受下午茶。主人会准备优质的红茶,并提供足量的鲜奶、砂糖、柠檬片等,以供客人的不同需求;还会摆放一些适宜的点心,如夏天多是清爽的糕饼、布丁、果冻等,冬天则选择加入牛油或奶油的点心(苏易:69)。

英式下午茶的举办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混饮的方式清楚地表明了英国人的思想观念,英国属于低语境文化。他们喝下午茶有不同的目的,因此并不重视品饮茶本身的原味,相反,为了使口味愉悦,喜欢加入各种调料,下午茶所关注的恰是茶本身之外的东西。英国人的性格自由而奔放,他们提倡以个体为中心、以利益为方向,尊重不同,重视创意,还带有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和探险魄力,饮茶时提倡女士优先、绅士风度,男士需要为女士服务,整个饮茶过程民主、自由而又高贵优雅。他们饮茶喜欢遵循自己的意志,在茶中添加牛奶、奶油、果汁、蜂蜜、糖果等,令茶水更加丰富营养,在茶会或茶宴时,主办方还会搭配精致的点心,令聚会更加温馨可人,更容易实现交际的目的(杨莉:330)。

3 结语

英国人的调饮体现出在刻板中追求自由的精神,而中国人饮茶则更富有仪式感,专注感受茶本身。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以及高语境与低语境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中英两国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较,可见两国茶文化实践中在器以载道的基础上,实现了各自道与器的共鸣。

猜你喜欢
茶具下午茶红茶
下午茶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品雅茶具
红茶暖胃是真的吗?
Happy Afternoon Tea
冯可宾买茶具
英式下午茶
准备下午茶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冬日养生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