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杰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600)
作为传统弹拨乐器,古筝的产生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筝音色优美、音域宽广;风格清雅古朴;演奏技巧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文化表现力,自古以来便深受大众喜爱,是我国民族乐器的重要代表之一[1]。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古筝便已走进高校,高校通过开设古筝专业来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陶冶情操、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尽管高校古筝教学已走过了四十余年,招生规模和学科建设也得到了发展,但还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古筝重奏与合奏的教学实践中。相比于独奏教学而言,古筝重奏与合奏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还处在初步发展期,事实上,古筝重奏与合奏教学对学生演出、就业意义重大,随着近年来许多优秀古筝重奏与合奏作品的创作出版,高校古筝重奏与合奏的教学资源也日益丰富,为提升高校古筝重奏与合奏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将在阐释高校古筝重奏与合奏教学意义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古筝重奏与合奏教学现状,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转变教学理念、演奏技巧和人文素养同步培养等方面的教学策略,为提升高校古筝专业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高等教育是国家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以人为本、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成为了高校教学的重中之重。在高等教育中,振兴民族音乐、培养专业人才将有助于民族音乐走向世界,是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环。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筝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使古筝演奏技法丰富、乐曲优美动听,同时古筝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说,高校古筝教学对文化传承弘扬、专业学科建设及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随着古筝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古筝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以独奏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针对乐理知识、演奏技法、乐曲背景进行教学,取了不俗的教学成效,为古筝艺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保障,然而一对一的独奏教学很难为学生提供相互合作的演奏情境,学生的重奏合奏水平无法得到提升,这使古筝专业的毕业生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面临着新的困境。一方面,随着我国高校古筝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古筝独奏演奏者趋于饱和,高校古筝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这就要求古筝演奏者要兼具独奏与重奏合奏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古筝本身的特殊性,许多民乐作品在创作演奏时很少考虑古筝声部,大多是将古筝融入民乐合奏作品中来烘托乐曲风格和情感,而高校古筝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又很难获得民乐合奏的练习表演机会,进一步增大了高校古筝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面对高校古筝教学的困境,新世纪之初,在《纪念曹正先生诞辰八十周年音乐会》上,筝乐团采用三重奏、四重奏、群筝合奏等形式进行演出,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为高校古筝教学走出困境,推动高校古筝重奏与合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上世纪九十年代,首支古筝重奏与合奏乐队在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宝泉的倡导下成功组建,系列优秀的演出在业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古筝重奏合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背景下,许多高校的古筝专业纷纷开设了重奏与合奏课程,打破了高校古筝专业教学以独奏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新世纪以来,高校古筝重奏与合奏教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规范、教材编制不够合理、师资队伍培养力度不足、教学观念有待革新等等。高校古筝重奏与合奏教学现存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在较重的教学任务和有限的课时的矛盾中,许多高校古筝专业对重奏合奏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课时安排不足;另一方面,古筝重奏合奏教学模式单一,沿袭着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错误倾向,缺乏实践演练的机会,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演奏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2]。高校古筝重奏与合奏教学中的问题还表现在对演奏技巧的过分偏重,而忽视人文教育,正如上文所述,中国古筝拥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中不仅发展出了丰富的演奏技巧,还饱含着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在当前高校古筝重奏与合奏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古筝相关文化的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的缺失也阻碍了学生古筝艺术鉴赏力的提升及演奏中情感的表达。
探讨高校古筝重奏与合奏教学策略不仅要以问题为导向,还要结合古筝专业学生的特点,高校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大部分学生也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但随着近年来兴起的“古筝热”,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古筝专业,其中不乏没有古筝专业学习背景的学生,而对于“零基础”的学生,许多高校并没有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设计中给予个性化的教学。古筝专业的教学要服务于人才培养,当前古筝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这也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更加需要实操课程、实践活动。
目前高校古筝教学中,重奏与合奏的专门课程并没有普及,其课程设置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提升高校古筝重奏与合奏教学质量首先要保证足够的课时,设置专门课程作为古筝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课程教学中按照演奏多声部、多色彩的理念组织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要加强基础训练,尤其是合奏重奏基础训练,包括声部长音演奏、复杂节奏对位、点状音等,为重奏合奏中触弦位置、发音频率、律动的和谐奠定基础[3]。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侧重理论教学和基础训练;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要增加训练的占比;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设置更多实践课程。同时要从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优秀古筝重奏与合奏作品中汲取养分,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逻辑进行改编,加强教材建设的科学性、时代感。
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在传统的一对一、一对多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强人文素养的培育,避免使学生成为无感情、无文化底蕴的“演奏机器”。古筝重奏合奏是团队整体的情感表达,在教学中融入曲目创作背景、古筝文化、艺术鉴赏力等相关内容,通过人文素养的培育,不断强化集体情感的演绎和合作精神,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成为中国古筝文化及中国古典艺术的自觉传播者。
采用一对一教学、单独训练与集体教学、团队排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如制作基础理论知识、练习要点、古筝历史文化、曲目背景、优秀作品的微课视频,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和练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效。对于具有一定古筝重奏合奏基础的学生,提供更多校外实践、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根据声部分配、乐曲风格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鼓励高校古筝专业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及人文素养,组织相关专家对古筝专业教师进行古筝演奏的理论知识、重奏合奏技能、教学互动、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并为优秀的古筝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校外进修机会,为高校古筝重奏与合奏教学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