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强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局玉都工作站,744300)
破伤风是指破伤风梭菌感染伤口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又称强直症,俗名锁口风。
病原体为破伤风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革兰氏阳性细长杆菌,能产生痉挛毒素、溶血毒素和溶纤维素等三种外毒素。本菌繁殖体抵抗力弱,芽孢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十年,100℃蒸气中能耐受60分钟。10%碘酊、10%漂白粉液中约需10分钟死亡,3%甲醛溶液需24小时才可将其杀死。破伤风梭菌对青霉素敏感本病主要经创伤感染,尤其创口小,创伤深,创内组织损坏严重,有出血,有异物,创伤内具备缺氧的条件,适合破伤风芽孢发育繁殖的伤口,如钉伤、挫伤、刺伤、脐带伤、阉割伤、鞍伤、笼头伤等。此外,还有部分(占40%左右)病例见不到外伤,或因潜伏期内创伤已痊愈,或经胃肠道粘膜损伤感染而致病。
2.1 流行特点 该病的发生无年龄、性别、品种的差异,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春耕和秋收季节(马、牛)多见。一般呈散发
2.2 临床特征 牙关紧闭,不能采食和饮水,流涎、咬牙、口臭。耳竖立,瞬膜露出,瞳孔散大,鼻孔开张似喇叭状。腹部紧缩,尾根高举,四肢因强直而外张,站立如木马。各关节屈曲困难,运步障碍。重症病畜角号反张,状如鹿颈。对外界刺激的反射兴奋性增强,表现恐惧不安,出大汗,发抖和肌肉痉挛加重,体温正常,呼吸浅表、增数。脉搏细弱,粘膜发绀。
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①急性肌肉风湿症:病畜体温升高,无创伤病史,患部肌肉肿胀,有疼痛,无兴奋性,牙关不紧闭,瞬膜不露出,两耳不竖立,尾不高举,用水杨酸制剂治疗有效等,可与破伤风区别
②脑炎;病畜无创伤病史,各种反射机能减退和消失,视力减退或消失,意识丧失、昏迷,并有麻痹症状,瞬膜不露出,尾不高举等,可与破伤风区别。
③马钱子中毒:患畜有中毒病史,反射兴奋性不高,瞬膜不露出,肌肉痉挛发生较急,呈间歌性发生,经治疗后可缓解,迅速开口等,可与破伤风区别。
初期,药用追风散合蚱蝉地肤散加减:蝉蜕、白术、防风各 30g,地肤子 100g,乌头 15g,川芎、白芷各25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加白酒60mL,1次灌服,连服3~4剂。
中期,药用千金散合花蛇朱砂散加减:乌梢蛇、防风各 30g,朱砂 10g,天麻 50g,僵蚕 45g,升麻 40g,阿胶 35g,全蝎、独活、川芎、沙参、天南星、旋覆花、藿香各25g,细辛10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候温,加白酒 60mL,1 次灌服,1 剂/d,连服 4~5剂。
后期,药用润肺散合二珍散加减:防风、大黄各 30g,滑石 45g,当归 40g,何首乌 35g,荆芥、生姜、栀子、半夏、黄芩、连翘、川芎、白芍、血余炭、甘草各25g,薄荷15g,蜈蚣5条。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候温,加白酒 60mL,灌服,1 剂/d,服至症状缓解。
动物破伤风的治疗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采取加强护理,创伤处理,特异疗法及对症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可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患病动物放入光线较暗、干燥清洁、通风良好的圈含内,铺上垫草,保持安静,避免各种音响和刺激。给予易消化、柔软的饲料,勤饮水,补充食盐等。创伤要彻底除去异物及污物,用3%双氧水、2%高锰酸钾液冲洗,涂以5%碘面,每天处理1次。同时肌内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每日2次,连用8天。病初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迅速中和毒素,具有特异疗效。大动物总量一般为50万~80万单位,中小动物为10万~40万单位,每日1次静脉注射,连用3天。对症治疗注意镇静解痉,保护心脏机能,防止酸中毒及继发症等。为了解痉可静脉或肌内注射25%硫酸镁,每次100ml,每日2次,连用6天,停药2天,再用6天。镇静可肌内注射氯丙嗪 500mg,每日 2次,连用 7~10天,也可与水合氯醛直肠灌注交替使用。出现酸中毒时,可用5%碳酸氢钠液静脉注射,每次500ml,每日2次,连用5天。心脏衰弱时,可皮下注射20%樟脑油,每次20~30ml,每日2次,连用5天。不能采食时,每天补液、补糖2次。开口困难时,用1%普鲁卡因 10~30ml加 0.1%肾上腺素 0.3~1ml混合,咬肌部注射,每日1次,连用3-5天。为了调整胃肠机能,可内服健胃剂如人工盐等。如粪便蓄积,可用温肥皂水灌肠。
预防动物破伤风主要是防止发生各种外伤,如发生外伤要及时进行外科处理,做各种手术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并可肌内注射抗破伤风血清1万~3万单位。同时做好预防接种,皮下或肌内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大家畜用1ml,免疫期为1年,第二年再注射1次,免疫期可持续4年。小动物用量减半,6个月后再注射1次。山羊、绵羊皮下注射0.5ml,平时注射1次即可,受伤时再用同剂量注射1次。此外应加强饲养管理及使役管理,搞好兽医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