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良,韩冠先,解兰琴
(1.河南中医药大学洛阳研究生培养工作部,河南 洛阳471000;2.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河南 洛阳471000)
韩冠先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首届河南省名中医,洛阳市第二中医院脑病科大主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诊疗、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在治疗脑病及其他内科系统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成为韩冠先教授的学生,得其施教,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女性更年期头痛的经验进行总结。
更年期亦称围绝经期,是卵巢功能逐步衰退的生理过渡时期,因内分泌紊乱致使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出现头痛、头晕、疲倦、心悸、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及月经周期紊乱等临床病证,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1]。头痛是女性更年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头部胀痛、隐痛、钝痛,多数会因情绪刺激、压力增大、劳累等因素诱发或加重,若延误治疗,还会继发一系列精神心理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本病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证”“头风”等范畴,其病位在脑,与肝肾关系密切。
韩冠先教授认为,更年期头痛多以虚实夹杂为主。《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肾气渐衰,天癸欲竭,冲任虚损,精血不足,加之后天精血虚耗,肝失濡养,真阴亏虚,而阳不可敛藏,致使虚阳上扰清空;又有因诸脏气血失调,营血上行不畅,加之肝阳上亢,使脑之清窍失养,脉络瘀阻,并发头痛。《临证指南医案》载:“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经会于颠……能逆上作痛。”五脏精华、六腑清阳皆上注于头部,古有“脑为髓海”“肾为藏精之府”“精成脑髓生”之说,故肾充则脑髓生。《济生方》言:“阳逆于上而不顺,中壅于头,故头痛也。”韩冠先教授根据临床经验,认为更年期头痛是由于肾精亏虚,阴阳失衡,血脉瘀络,加之机体易感性,常受精神情志因素影响,肝络失和,瘀滞经络,故致使头痛反复,缠绵难愈。
临床上,本病的常规西医治疗主要以雌激素替代治疗、解除血管痉挛及镇静止痛药为主,但其不良反应较大,患者依从性差,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医治疗一般以滋阴活血、通络止痛为主,叶天士指出“初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韩冠先教授根据其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从“肾虚血瘀”的观点出发进行论治,以补益肾精、平调阴阳、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治则。临床中大多患者因惧怕更年期及现实社会压力影响情绪,肝失条达,耗伤阴血而后动风阳,又因乙癸同源,脾胃为后天之本,故治疗上韩冠先教授组方用药多兼顾肝木中州,理气畅中,斡旋气血。
韩冠先教授选用二仙汤进行加味。二仙汤主治肾精不足、相火偏旺之证,是上海名医张伯讷教授经过长期临床诊疗反复验证而创制的针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方药[2-3]。韩冠先教授在此方基础上辨证论治,进行加减,治疗更年期头痛,其自拟方药物组成如下:仙茅、知母各12 g,淫羊藿15 g,巴戟天、当归、川芎、炒小茴香各30 g,黄柏、牡丹皮、茯苓、藁本、蔓荆子各10 g,酒大黄3 g,全蝎、炙甘草各6 g。阴虚明显者,合六味地黄汤;血瘀明显者,加红花、炒桃仁各10 g;伴头晕不适者,加天麻12 g,泽泻30 g,茯苓加量;伴不寐者,加煅龙骨、煅牡蛎各30 g,制远志12 g,百合10~30 g;伴情志不畅者,加醋柴胡12 g,延胡索30 g;伴便秘者,加生白术30 g,酒大黄改为生大黄。方中仙茅、淫羊藿、巴戟天性温不燥,温肾阳而不耗阴血;知母、黄柏性寒不滞,可泻相火、坚肾阴;当归性温润,养血和血;牡丹皮、川芎达木郁;茯苓健脾气,配伍酒大黄行散瘀血,化瘀浊;炒小茴香暖肝温肾,合全蝎入络走窜,而达化瘀通络止痛之功;另佐风药藁本、蔓荆子清疏高颠,直达病所;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方中诸药合用,温清补泻同施,升阳滋阴共举,以达标本兼顾、平调阴阳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二仙汤可改善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提升卵巢功能,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多元性和双向性的调节作用[4];川芎有抑制大脑皮层活动及增加周围血管血流动力的作用[5];小茴香水煎液与挥发油对中枢神经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大黄能够改善神经细胞及血管收缩的活性[6]。诸药相伍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脑血流量,起到局部镇痛的效果。
患者,女,49岁,2017年12月25日初诊。症见:头部间断性隐痛5个月余,以双颞侧及颠顶部明显,时有头晕沉不适,劳累时及月经前后加重,纳食尚可,入睡欠佳,大便偏干,小便尚调。末次月经(LMP):2017年12月10日,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有少量血块,痛经不甚。舌质淡,略暗,苔黄厚腻,双脉弦滑,尺部偏细弱。曾在他处口服中药(具体方药不详)及盐酸氟桂利嗪片,效果不明显。处方:巴戟天、当归各30 g,生地黄24 g,淫羊藿15 g,仙茅、知母、山药、山茱萸各12 g,黄柏、泽泻、牡丹皮、茯苓、川芎、藁本、蔓荆子各10 g,全蝎6 g,酒大黄5 g,生姜3片,大枣3枚。每日1剂,水煎400 m L,早晚温服。服药3剂后,头痛较前发作频次降低,大便尚可,初诊方酒大黄减至3 g,继服7剂。1个月后随访,患者守方续服7剂,头部未有明显不适。
按语:该患者月经周期紊乱,头部隐痛时作,在他处服用中草药及西医扩血管药物收效欠佳,又无明显肝火与气血亏虚之象。韩冠先教授从患者全身整体情况出发,根据其月经情况,以及舌质淡偏暗表现,考虑肾精亏虚,阴阳失衡,瘀滞脑络,故取二仙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益肾精、调阴阳,佐风药蔓荆子、藁本直达颠顶病所,虫药全蝎入络;因舌苔黄厚腻,故加酒大黄,共奏化瘀血、降瘀浊之功。
临床上多数患者因为前期头痛症状不明显,轻视病情,导致病程延长,久病多虚多瘀,多生他变,相互影响,故在诊治过程中需详细问诊,组方用药严谨缜密。用药同时嘱患者畅情志,律饮食,常运动,增强自身正气,使肝气条达,气血顺畅而病自向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