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儒商文化视角构建新时代商业伦理探析

2019-01-05 02:34张运毅
东岳论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儒商伦理商业

李 军,张运毅

(1.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2.济南儒商文化研究会,山东 济南 250011)

一、绪 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尤其在企业层面上,各种问题和丑闻接踵而至,表现在有的企业只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扩张,忽略质量和内涵的发展,经营陷于困境不能自拔;有的企业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欺骗顾客,为追求利润而不择手段;有的企业枉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制假造假,影响恶劣;有的企业不顾百姓和社会利益,大量排放废水废气,污染环境;有的企业置员工健康安全于不顾,使员工在有毒危险的环境工作,造成企业与员工严重对立等;上述种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究其根源是许多企业及其经营者信仰严重缺失,根本没有伦理道德底线所致。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表明,我国部分企业经营者的道德伦理素质不仅未能随着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而且已显现出明显的滑坡趋势。为了提升企业及其经营者的道德伦理素质,必须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寻求智慧并汲取营养,高度重视和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商业伦理建设。

党的十九大以来,由于中国道路的成功和“四个自信”的坚持,使西方商业伦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渐式微,令沿袭已久的对西方伦理的“仰视”变为“审视”,“盲从”变为“理性”。中国历代优秀商人都比较重视品德修养,崇尚“以义制利,诚信经营”;比较重视对商业经济发展规律、经营策略、经营技巧的研究与实践,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以“以德为先、诚信经营”,“利缘义取、利他双赢”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儒商文化。儒商文化代表了中国商业经济的主流意识,一代代儒商高举起商业伦理道德的大旗,促进了中国商业经济与商业伦理的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商业伦理建设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尤其是通过与时俱进,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后,当代儒商文化必将在新时代商业伦理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商业伦理理论发展回顾及发展趋势判断

国外对商业伦理的研究起步较早,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高潮,至二十一世纪初不断诞生出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在西方经济界形成了众多引人注目的商业伦理理论模型。比如,Forte(2004)的领导者特征与商业伦理关系模型[注]Forte A.Business Ethics:“A Study of the Moral Reasoning of Selected Business Managers and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Ethical Climate”.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4,51(2):167-173.、Vtell和Hldalgo(2006)的商业伦理影响因素模型[注]Vitell S J,Hidalgo E R.“The Impact of Corporate Ethical Values and Enforcement of Ethical Codes on the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Ethics in Business:A Comparison of U.S.and Spanish Managers”.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4(1):31-43.、Wu(2001)的国际商业伦理模型[注]Wu,C F.“The Study of Global Business Ethics of Taiwanese Enterprises in East Asia :Identifying Taiwanese Enterprises in Mainland China,Vietnam and Indonesia as Targets”.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1,33(2):151-165.、Lin和Wei(2006)商业伦理与组织承诺关系模型[注]Lin Y Y,Wei Y C.“The Role of Business Ethics in Merger and Acquisition Success:An Empirical Study”.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9(1):95-109.、Svensson(2008)的商业伦理整合模型[注]Svensson G,Wood G.“A Model of Business Ethics”.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8,77(3):303-322.等,这些都被视为是西方商业伦理学的代表性理论成果。但是,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西方商业伦理理论的局限性进一步显现,对于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解读与回答。相比之下,国内对商业伦理问题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已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赵薇(2003)[注]赵薇:《论我国企业的商业伦理建设》,《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分析了我国企业商业伦理现状,探讨了商业伦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及企业塑造正确伦理价值观的途径。陈春花等(2002)[注]陈春花,张春阳:《借鉴儒家文化建立有效商业伦理体系》,《企业经济》,2002年第2期。从民本、孝道、义利合一的儒家文化视角探讨了有效建立商业伦理体系问题。伍华佳(2012)[注]伍华佳:《儒家伦理与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从儒家伦理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问题。但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商业伦理领域的研究大多为以西方商业伦理为主导的理论成果,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发掘和对中国国情及企业实践的深刻把握,表现在:(1)纯学术理论研究较多,许多研究成果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属自说自话的“圈子文化”,难以被企业家群体所接受,没有发挥出引领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作用;(2)许多研究者对企业发展实践关注不多,企业存在何种问题不甚了解,致使许多研究脱离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未能有效地产生对企业家成长及企业伦理与文化建设等的理论指导作用;(3)不少人用西方伦理学的观点诠释或用西方伦理来界定中国商业伦理,缺乏足够的勇气用中国的东方思维方式、用中国语境来阐述分析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伦理建设问题,致使我国商业伦理理论研究难以适应时代要求。

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商业伦理研究的方向与趋势,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四个自信”原则,以问题为导向,以回答和解决新时代企业发展实际问题为重点,以提升企业家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造就新时代儒商、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任务,通过深入发掘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尤其是儒商文化资源,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新时代商业伦理体系,为中国企业家的健康成长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伦理供给和充分的文化支持,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图1 儒商构成示意图

三、儒商及儒商文化主要思想解析

(一)儒商概念解析

要清晰地回答何为儒商文化?必须首先清晰地回答何为儒商?

所谓儒商,是指在从事商品经营实践过程中,能自觉地以儒家思想和价值追求作为经营管理的哲学指导,以富国兴业为使命,人品高尚、知行合一的商人(企业家)。或者说,儒商是指那些笃信儒家理念,既具有儒家风范和精神气质,又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兴业使命,道德高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能够自觉践行儒家高远的价值追求,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诚信经营的商人(企业家)。

从上述对儒商的概念界定来看,儒商首先是一个文化概念。它既未有地域限制,也未加行业约束,更没有时间局限,因此,它既不同于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地方文化色彩的徽商、晋商、浙商、鲁商等地域商帮的概念,也不同于具有明确的行业特色与界限的茶商、布商、盐商的概念,更不同于有着特定的时间限制的古代商人、近代商人、现代商人的概念。但是,它有明确的价值理念要求,那就是儒家思想;有高远的价值追求,那就是家国情怀和兴业使命;有做人的要求,那就是品德高尚,厚德载物;有做事的要求,那就是诚信利他,以义制利。由此可见,儒商这一概念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出的一代代“大商”群体的共同特征的凝练升华,所谓“大商之道,在明明德,在兴业,在止于至善。”因此,我们可以说,儒商是大商之道的追求者,它是商人中一类特殊的群体,是商人中优秀分子组成的群体,它引领着中华商业文明从古到今一路走来,它还将继续引领中华商业文明走向未来,走向辉煌。

其次,儒商这一概念强调知行合一。王阳明曾经指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传习录上·陆澄录》)。那些自我标榜为“儒商”的商人,虽然满口的仁义忠信,头顶着儒商的桂冠,但是在经营实践中,尤其在涉及重大利益的关键问题上,不仅不能坚守诚信为本、以义制利的经营理念,而且甚至突破做人的伦理道德底线,见利忘义,损人利己,那么,他就没有资格被冠以儒商的称号,从而失去商人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信誉。可见,儒商这一概念是建立在以价值理念及其行为为基础的价值判断之上的,所谓“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因此,儒商绝不仅仅是个称号,它是把儒家理念一以贯之地落实在经营管理实践中的知行合一的“大商”,其内在的逻辑是实至而名归,实不至而名去,名实合一。

再次,儒商这一概念的精神内核为仁义忠信,核心理念为“财自道生、利缘义取”。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商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会不断发展变化,但是其精神内核、核心理念却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轻易改变,这就是所谓的“道”,也就是良知、规律和真理。在现代意义上,仁义忠信运用于经营实践中主要蕴含着要求经营者必须做到对事业、企业忠,对员工、合作者仁,对股东、顾客信,对社会“义”,这就是儒商作为大商与一般商人的本质区别。一个社会、区域儒商群体的大小,是随着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动态变化发展的。一般地,儒商的数量、结构取决于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商人群体影响、育化的广度和深度。其构成关系(图中A代表儒家文化;B代表商人群体;AB代表儒商群体)如图1所示:

由此我们看到,儒家文化与商人群体是两个相交圆的关系,两者相互交融而产生儒商群体。儒商群体的规模结构是由两者交融的广度和深度所决定的。交融的广度越大,儒商群体的规模越大;交融的深度越大,儒商群体的质量越高。

(二)儒商文化的主要思想解析

在对儒商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详尽解析之后,我们来回答何为儒商文化?儒商文化即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商业伦理融合发展而衍生出的行商(经营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哲学及其价值体系。几千年来,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滋养培育下,在历代儒商一以贯之地坚守,知行合一的不懈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儒商文化。

1.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儒商是有家国情怀的大商,把“经世济民”“富国兴业”视为行商的使命和宗旨,把“发展经济”视为实现民富国强的有效途径。崇高的使命和高远的价值追求既为他们平添了执着前行的动力,又使他们洞察到一个世间颠覆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事业成功的根本在于人,在于人心之向背!孟子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因此,他们把仁者爱人、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的经济伦理,从“仁民爱物”出发,积极发展经济开发财源,让利于民,为民提供便利和服务;同时,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的伦理原则,悉心地对待顾客,真诚地对待员工,关心体贴员工,视顾客为父母,待员工如家人,为事业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财自道生、利缘义取的商业价值观。数千年来,儒商始终坚守“财自道生、利缘义取”的核心经营理念,如此笃定地坚守这一理念的背后,不仅反映出儒商的理性和睿智,而且还折射出儒商的格局和胸怀。何为道?道者,良知、规律、真理也。所以,依道而行就是按照良知、规律、真理行事,此便是“德”,当然也就意味着“得”。这就告诉我们儒商是按照商道行商者,而商道乃是由仁义忠信衍生出的良知——诚信利他原则,因此,毋庸置疑,按照诚信利他原则行商,显然此举又是符合大义之举,道义兼具,其结果必然会发财获利,而且往往会发大财获大利。我国近代著名的一代大商孟洛川深谙此道,他所经营的瑞蚨祥始终坚守诚信利他原则,待顾客如上宾,视员工为家人,让利于顾客,让员工分享发展的利益,他提出“小商做事,大商做人”的理念,具有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以德行商,依道而行,成为享誉中外的儒商楷模,当年的瑞蚨祥可谓财源滚滚,富可敌国。

3.诚信为本、信誉至上的商业道德。诚信,是儒家倡导的重要道德规范。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庄子说:“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庄子·盗跖》)。老子更是把“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作为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石。古今儒商都把“诚信为本、信誉至上”奉为圭臬,崇尚“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商业道德,诚信地对待顾客,诚信地对待员工,诚信地对待供应商,诚信地对待经销商,视品牌如眼睛,把信誉当生命倍加爱护珍惜。信誉为儒商之魂,它起源于德,发自于诚,服从于善,坚守于道,合乎于义,得来实为不易。

4.持经达权、刚柔相济的处世哲学。持经达权、刚柔相济是儒家文化的精髓,高深精微,妙不可言。经者,乃不变之原则,权者,乃变通而权宜行事的“常变之道”。持经达权,意味着既要坚守道,坚持原则,又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适时进行调整和应变,成败的关键在于把握好经权之间的度,这里蕴含着儒家极富智慧的“持两用中”的中庸之道,其核心思想就是适其时、取其中、得其宜、合其道,讲求合理适度。刚柔相济乃阴阳之道的具体运用,刚柔相济意味着阴阳交合,万物滋生,是世间万事万物存在的最佳状态。因此,我们把持经达权、刚柔相济的处世哲学称之为中道思维,中道思维的妙用之处在于为儒商提供了一种“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它为儒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方法论支持,使得许多复杂的看似无解的问题迎刃而解。按照一分为三的中道思维,世间万事万物除了正反两种极端状态(即阴阳两种状态)之外,还应当存在第三种中间状态(即阴阳交合的状态),我们把它称为合,即正反合三种状态。因此,合是“一分为三”中道思维的精髓,是儒商处世的大智慧。我国现代著名企业哲学家任正非在其带领华为公司走向辉煌的过程中,就极富智慧地运用了“一分为三”的方法论。为了使华为保持活力和持续的竞争优势,他提出了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即“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还提出“开放、妥协、灰度”的企业理念,其中灰度理念的核心思想即是“一分为三”中道思维的具体运用。华为的成功从根本上讲是其文化的成功,它用文化凝聚了18万知识员工,其中灰度理念功不可没。

5.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都推崇“和”。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老子这里所讲的“和”就是道、太极,蕴含生生之意。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孔子这里所讲的“和”即指和谐之意,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而不同”蕴含着承认差异,强调和合的辩证思维。儒商秉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思维,主张“和为贵”、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和合思维对待利益相关者,实现了与员工“和衷共济”,与顾客“和气生财”,与供应商、经销商合作共赢,与竞争对手“和谐共存”,与股东“共同发财”的和谐局面。

四、构建新时代商业伦理的基本命题与原则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过去那种粗放型的以大量投入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低质量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特别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确立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兼具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所阐述的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新时代中国特色商业伦理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应聚焦于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与时俱进,辩证扬弃,赋予传统商业伦理以新涵义、新思想、新生命,使其能够在新时代商业伦理建设中担当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新时代商业伦理的三大基本命题

1.赢利是企业家的天职。日本著名企业哲学家稻盛和夫指出:“赚取利润是企业家的天职”。然而以什么原则和方式赚取利润则是区分企业家(儒商)和“无良商人”的试金石,儒商文化的伦理基础是“利缘义取,财自道生”,主张“利者,义之和也”(《易传·乾文言》),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在追求盈利的过程中必须信守道义。因此,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企业家(儒商)是依靠自身的知识、智慧、胆识和勇气,在遵守国家法律和商业道德的前提下,通过整合内外资源,为顾客提供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来赚取利润,进而实现企业发展的,这样的赢利越多,其社会价值以及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就越大,企业家就越光荣,就应当越加受到社会的尊重!因为企业家(儒商)与那些没有任何底线,不择手段赚取利润的“无良商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事实上,所谓“无良商人”已经丧失了其作为商人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品格,应当被视为是商人中的败类而予以清除。

按照上述命题,虽然赢利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责,但是要使企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通过正当竞争实现持续赢利,企业家及其领导的企业必须要有崇高的使命和价值追求,同时要恪守基本的商业伦理和道德底线,前者是企业的天,为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而后者是企业的地,更攸关企业生存的根基是否稳固,是事业能否持久的关键,是企业必须遵循不可突破的原则底线。企业置于天地之间,能够生生不息,长成参天大树的根本首先在于能够深深地植根于大地以汲取充分的营养,所谓根深才能叶茂,因此,坚守基本的商业伦理和道德底线是企业实现持续盈利进而实现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的基础,对于企业而言地比天更为重要。纵观古今中外企业发展的历史,所有长成参天大树的百年企业均是通过立地而实现顶天的。

2.诚信是新时代商业伦理的基石。儒商文化的最重要基因就是“厚德载物、诚信经营”,诚信地对待顾客,诚信地对待员工,诚信地对待供应商和经销商,诚信地对待股东,诚信地对待所有利益相关者,是对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顾客是用脚投票的,他心中自有一杆秤,如果你欺骗他一次,他就会远离你一生!反之,如果你作为企业家(商人)能够诚信地对待顾客,诚信地对待员工,并能够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那么,你就必然能赢得员工对企业的信赖和忠诚,进而获得顾客对企业的支持和惠顾,甚至能够赢得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青睐和信任,利润自然会滚滚而来,这充分说明企业家(商人)依靠诚信来赚取利润才是唯一正道!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既有许多精华,也存在一些糟粕,例如对于商人就有一些极端错误的认识,所谓“无奸不商”“无商不奸”,把商人笼而统之都视为奸商而归于异类,这着实是对商人本质属性的误读。而这种误读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又进一步误导了商人群体,使得许多商人丢掉了本分,迷失了赚取利润的唯一正道,把制售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作为赚取利润的必然选择,似乎不如此商人(企业)就不能盈利,这是一直以来制约我们商业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羁绊,必须予以特别正视!

3.利他是新时代商业伦理的灵魂。利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释道文化共同的价值追求,一代大商孟洛川认为:“于己有利而与人无利者,小商也;于己有利与人亦有利者,大商也;与人有利于己无利者,非商也;损人之利以利己之利者,奸商也”。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大商(大企业家)都是通过利他而成就大事业的,利他乃大商之道。这也从事物对立统一、辩证发展的角度告知我们,利他不仅是一种谋略、格局,还是一种远见、智慧,更是现代新商业文明的本质属性和新时代中国特色商业伦理的灵魂,因为利他是企业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其内在的逻辑是如果企业能够给顾客、员工、股东、社会提供和创造价值而令他们满意时,企业就具备了充足的发展动力和优良的发展环境,就能得以持续成长和发展,盈利就成为必然结果。在员工层面,利他命题就是要求员工一切从有利于企业、团队、工作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把达成工作目标,为企业、团队多做贡献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团结合作、乐于助人、善于分享,在成就企业、团队和他人的过程中磨练自己、成就自己。因此,可以断言利他是根本的利己,利他是实现基业长青,成就大事业的必由之路!

(二)新时代商业伦理的等边三角形原则

等边三角形原则是将企业最为重要的三个利益相关者——员工、客户、股东视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条边长分别表示员工收入、客户价值、股东收益;根据三角形原理,三角形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其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因此,企业能够得以生存的充要条件应是员工收入、客户价值、股东收益三者被同时兼顾,不可以有任一者大于其余两者之和。进而我们推断企业生存的最佳状态是三者相当,即三边相等,此时三角形的面积达到最大,亦即企业达到了最大价值。等边三角形原则的核心是企业必须以整体观、系统观的思维兼顾员工收入、客户价值、股东收益三者均衡发展。显而易见,等边三角形原则是对西方传统企业治理理论崇尚的股东收益最大化原则的颠覆和挑战,其蕴含的伦理和思维基础在于顾客是企业获得源源不断收入的唯一来源,因为如果没有忠诚顾客的持续支持,企业就相当于失去了活水源头,也就不可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员工是创造企业利润的支撑和保障,没有员工高效率、创造性的工作,企业就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优势,当然也就难以获得顾客的青睐,股东的收益也就无从谈起。此原则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最具价值的影响和启迪在于,在新时代要建立崭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既要高度重视市场和顾客,也要高度重视员工,把员工视为企业重要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使他们与企业共同成长。

(三)新时代商业伦理的合作竞争原则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供应商、经销商的持续合作和鼎力支持,也离不开同行的有序公平竞争给企业带来的压力、活力和动力。对于富有智慧的企业而言,面对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他们不仅会感谢供应商和经销商等通常意义上的合作者,也会感谢那些与企业展开公平竞争的对手,因为正是有这些对手的存在,才使企业始终处在昂扬状态不敢稍有懈怠,才使企业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因此,合作竞争原则不仅要求企业要以诚信理念和合作精神对待供应商、经销商,更要以真诚坦荡、理性竞争的竞合思维对待同行竞争者,以共同维护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良好的行业生态环境。反观现实,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恶性竞争、竞相压价而导致的行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其后果是企业不断挤压供应商的生存空间,同时,又被经销商所盘剥,企业生存空间急剧萎缩,缺乏创新开发的基本条件和能力,致使许多企业陷入持续亏损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不能自拔。因此,对于每家企业而言,应当真切地认识到,为了实现持续发展,都有责任和义务遵守合作竞争原则开展公平竞争;商场的竞争,绝非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是利益相关、和而不同、共同发展的合作博弈,与竞争对手分享市场信息、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共同努力提升行业形象和盈利能力,更好地开发市场,满足顾客需求,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唯一正确的明智选择。

(四)新时代商业伦理的效率效益原则

提高生产效率、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是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效率效益原则要求企业经营者及其所领导的企业必须具有自强不息的企业家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要求企业员工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积极投身企业创新活动,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和效益增长贡献心力。换言之,新时代中国特色商业伦理的效率效益原则意味着企业及其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以获取经济效益,因为它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使命和担当。

(五)新时代商业伦理的社会责任原则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子系统,与系统中其它成员之间存在着信息能量交换和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承担着为市场和顾客提供物有所值的产品和服务,并努力实现赢利的责任;而且也是文化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向社会输出精神文明成果和专业人才,还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使员工及其家属有尊严地生活,为国家创造税收,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责任。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大量使用自然资源、能源等,向环境排放废气废水固废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自然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排污保护环境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商业伦理的社会责任原则要求,企业必须首先明确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层次及顺序,企业的首要社会责任是在为市场和顾客提供物有所值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既要达到环保标准,又要实现赢利。企业第二层次的社会责任是使员工及其家属有尊严地生活,它是企业能否实现持续盈利进而为社会持续提供就业机会,为国家持续创造税收的基本保障。其他社会责任显然应居于第三层次,因为如果一家企业尽到了前两个层次的社会责任,其他社会责任几乎就是该过程的必然结果。现实社会中,有些企业枉顾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社会责任,既不能为市场和顾客提供物有所值的安全环保的产品和服务,也不能使员工及其家属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却盲目捐赠所谓社会公益事业,这种看似无私高尚的行为,实际上却有悖于社会责任原则,大多甚至是别有他图。

猜你喜欢
儒商伦理商业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儒一儒商—儒商文化的精神
儒商益宝 挺起民族脊梁
学者儒商吴炳新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海之圣开启直销儒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