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安:打破旧时成见 收获人民信任

2019-01-05 07:16张锐杰
上海工运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租界警员治安

◎张锐杰

上海,一座兼容并包的城市,无数个中国 “第一”曾在这里诞生。作为旧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上海也成立了最早的警察机构。有意思的是,租界内治安机构的Policeman,被长期翻译为具有汉语特色的“巡捕”,而之后中国政府组建的现代化治安机构内的工作人员则被称为 “警察”。在上海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巡捕和警察长期并存,直至上海解放,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成为唯一的警察机构, “警察”这一职业才逐渐统一为人民群众熟悉的人民警察。

历史回眸

警察与巡捕并存的上海滩

中国古代是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的,因此清末租界内的巡捕就是国人最早见到的现代警察的形象。1845年英、美、法三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租界,为维持地方治安,租界工部局于当年设立了警务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警察机构,但把持警察局的却为洋人,在街头巡逻的是大多为头缠红布的印度巡捕(俗称“红头阿三”),还有英国巡捕和越南巡捕等,“洋捕头”欺压华人的事件屡见不鲜。而华人巡捕则少之又少,并且大多职位低下,这便是晚清末年国势衰弱的缩影。1863年,英美两租界合并为英美租界,1899年改称公共租界。租界工部局下设警务处统管公共租界各巡捕房。法租界公董局下设总巡办公室统管法租界各巡捕房。

1905年,清政府仿西制设立巡警部,在清政府管辖区内有了正式的巡捕。民国时期,各国的租界依然存在,出现了巡捕和警察并存的情况。其中,中国政府管辖的区域巡警逐渐改称警察,而租界内行使警察权力的专职人员仍称巡捕。随着租界的变化,巡捕的人数和规模也在不断变化之中。1935年,公共租界下辖中央捕房、老闸捕房等13个巡捕房,6000余名巡捕。在很长的时间内,以英国人为主的西捕、华捕、印捕、日捕、俄捕等的巡捕和警察共同存在。直到抗战胜利,中国政府收回租界,巡捕的称谓消失,两者并存的情况才正式结束。

再立新功

平稳接管治安面貌焕然一新

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在上海建立了庞大的警察、特务机构。警察总局设有7个处、5个室,以及按照行政区域设立的30个分局和1个水上分局,警员、特务分子等加起来超过2万人。解放后,如何顺利接管警察机构以及维持治安就成了一大难题。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率领公安接管干部,在上海警察系统中共地下党的配合下,遵照中共中央华东局的既定方针,按照“接收、管理、改造”三大步骤,顺利完成接管上海市警察局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公安机关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要完成这项任务,稳定“军心”势在必行。为了发挥接收旧警员的作用,在当年5月28日宣布接管警察局大会和6月3日庆祝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成立大会上,首任公安局长李士英反复阐明人民政府对留用人员的政策,甚至在随后召开的警员大会上请到陈毅市长讲话。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动,调动了警员的积极性,为建设新上海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经过全面整顿社会治安,旧上海遗留的混乱局面迅速改观,社会风气和治安面貌焕然一新。新成立的上海人民公安机关实行“边作战,边建设”的方针,加强人民警察队伍建设。1953年之后,公安机关以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各项公安业务建设,经过不懈地努力,至1956年上海的社会治安开始呈现较为稳定的局面。1965年的上海社会治安为十多年之间最好的一年。

如今,上海公安在打造现代警务机制方面持续深化。自从启动公安改革以来,接连推出的上海交警APP、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阳光警务大厅等都成了含金量高的便民举措,让生活在上海的居民最直观享受到改革的红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2017年上海把“保稳定、守安全、攻改革、严治警”作为改革的总体思路,一年多来,改革切实带来了变化,也践行了上海公安“让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改革目标。

城市地标

上海公安博物馆

上海公安博物馆是国内首座公安专题博物馆。馆内设公安史馆、英烈馆、队伍建设馆、刑事侦查馆、治安管理馆、交通管理馆、监狱和看守所馆、消防管理馆、警用装备馆、警务交流馆、消防模拟演练馆、情景互动射击馆等十二个分馆。博物馆记录了自1854年上海建立警察机构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沿革,着重展示了1949年6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建立后,上海公安在打击犯罪、保障建设、维护稳定等各方面作出的业绩。

猜你喜欢
租界警员治安
Me & Miss Bee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何时何地召开?
聪明的警员阿灵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中共『一大』为什么选在上海法租界举行
中国近现代报刊社会生态视角下的上海租界辨析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
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