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旭东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历经几十道工序,经过泥与水的交融、经过木的拍打,又经过火的重生,最终形成一把造型独特的紫砂壶,蕴含了“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
“水扁”(见图1)在宜兴本地也称“虚扁”,最早见于明代时大彬所制“虚扁”。此后,不断有艺人仿制创新,是传统圆器中的经典器型。“虚扁”造型来源于古代“扁壶”,春秋时期就有青铜材料所制的“扁壶”,原是一种酒器,随着历史的演变,材质逐步从金属转为陶瓷器。传统“扁壶”多为酒器,壶身较高,考虑到实用性,紫砂艺人将壶身放倒,视觉上沉稳敦厚,也更利于洗茶、泡茶,由此有了紫砂壶虚扁器型。
图1 水扁壶
此壶壶身稍扁,上下折合,中间壶腹饱满圆扩,线面屈曲和谐,给人谦虚大度之感;底部圈足,稳定庄重,大小与口盖相对应,形成视觉上的统一和谐感。弯流与圈把相辅相成,舒展有度,过渡柔和而有力,有行云流水之畅。壶流出水顺畅,收口小巧利落,微微翘出而显劲道,壶把弯度均匀,把持舒适。壶盖与壶身贴合紧密,通转合缝,壶盖自然而然向上穹起,圆润而敦庞周正。壶钮为圆珠钮,安静地落于壶盖正中,饱满而不笨重,与壶身比例协调,提携了整壶的精神气。此壶十分注重线条的运用,整壶以圆弧线条构成,珠圆玉润,线条流动变化、柔和轻巧,给人宁静舒缓之感。把玩此壶,握持舒适,人的精神与紫砂壶相融,达到物我两忘之境界。
“水扁壶”扁而不塌,型虽扁气度却昂,寓潇洒于纤巧中,刚柔并济,是难得的佳作。“水扁壶”表现出谦逊大度、沉稳从容的气质为人折服。古语有云:“满招损,谦受益”,中国是个崇尚礼仪的国家,谦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水扁壶”通过扁而有力的造型表现出虚怀若谷、逍遥自在的气度,无形中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谦虚谨慎、保持“取彼之长,补己所短”的学习态度,既是一种礼貌,也能不断提升自己,正如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的同时,不自我贬低、不卑不亢,以自信宽容的态度面对不如自己和优于自己的人,也是“水扁壶”所传达的内蕴。同时,此壶又充分体现了紫砂壶的圆融之美。中国人崇尚外圆内方,追求圆融通达的处世哲学。此壶柔和舒展的气质契合中国人追求和谐圆融的审美心理。圆融既是做人的哲学,有待人礼貌和顺,处事灵活应变的哲理,也代表着中国人内心深处所向往的和谐生活。中国人重视家庭,对家和亲人有着深深的爱恋,渴望团圆和美的家庭生活,合家欢乐是很多人一生的追求。此壶既体现出刚柔并济的处世哲学,又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追求。中国人爱好饮茶,紫砂壶为茶而生,扎根于深厚的茶文化和传统文化。千百年来,茶道中人追求“道、情、性”之真,作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泡茶器具,紫砂壶在人与茶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桥梁,此壶融合了传统儒家哲学,承载了深厚的人文情感,既让茶人与艺人互见真心,又让茶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紫砂壶的价值,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光器作为紫砂造型中的重要分支,素面素心、光韵可鉴,给人广阔宁静的审美享受。紫砂光素器看似简单,实则极为考究艺人的功底,整壶无一分多余的装饰,造型、线条及工艺细节都呈现在观者眼前,具有相对较高的制作难度。因此,紫砂艺人应打好自身基础,以更为优秀精湛的工艺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作品,让人从中得到精神共鸣和文化熏陶,这是制壶的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