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博 陈 俊 凃晋文
1 浙江衢化医院 浙江 衢州 324004
2 湖北省中医院 湖北 武汉 432500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临证综合征,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智能衰退的器质性病变,治疗效果较差,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约占我国老年人痴呆的60%左右[1]。凃晋文主任医师系湖北省中医大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对脑病疑难病疾病的诊治有较深造诣,特别在治疗老年性痴呆方面临证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现将其辨治老年血管性痴呆(VD)的学术经验介绍于下。
中医古文献中虽无VD之病名,凃师根据VD的症状,认为其可归属于中医学“痴呆”“呆病”“文痴”等病症的范畴[2]。中医学认为脑为奇恒之府,由诸髓汇集而成。《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为精明之府。”张志聪注为:“诸阳之神气,上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脏生成》云:“诸髓者,皆属于脑。”这些为最早关于脑为髓之总汇,有主宰精神思维作用的记载。后世医家进一步发挥,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谓:“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医林改错》谓:“灵机记性在脑。”进一步描述了脑的生理功能关系到人的智能问题。关于痴呆、健忘的证候,《灵枢·决气》篇还记载“脑髓消”的病变,汉代《华佗神医秘传》首次提出“痴呆”病名,《伤寒论》有“久瘀血,故令人善忘”的论述。后世医家言之更详细,如《景岳全书》云:“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惑,或以惊恐而致痴呆,言辞颠倒,举动不经……其证千奇百怪,无所不至。”《医方集解》云:“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辨证录》云:“呆病之成,必有其因,大约其始也,起于肝气郁,其终也,由于胃气之衰,肝郁则木克土而痰不能化,胃衰则土不制水而痰消,于是痰积于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又云:“人有老年而渐忘者,近事多不记忆,虽人述其前事,忧若茫然,此真健忘之极也。人以为心血之涸,谁知是肾水之竭乎!”古人在中风与痴呆的因果关系方面也早有认识。如《灵枢·调经论》有“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的记述;《临证指南医案》指出:“中风初起,神呆遗尿,老人厥中显然。”《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提出了“中风后善忘”的观点,明确指出了中风与痴呆的关系,是中医较早有关VD的记载[3]。《医林绳墨》云“夫人身之血气也,精神之所依不正常者”,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也”。还认为“高年无记性者”是脑髓渐空的关系。根据上述论述,凃师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脑,与年老精血亏虚、髓海空虚、七情内伤、痰阻血瘀、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中医古籍文献中,关于本病的治疗方药有不少记载。如《备急千金要方》的开心散“治好忘”,药物为远志、人参、茯苓、石菖蒲等。《景岳全书》认为治疗呆病“服蛮煎最稳最妙”。主要药物为生地、麦冬、芍药、石菖蒲、石斛、丹皮、茯神、陈皮、木通、知母等。《石室秘录》用人参、柴胡、当归、石菖蒲、酸枣仁、半夏、白芍、甘草、胆南星、郁金、神曲、淡附子、茯苓等药。近代有用《东垣试效方》中益气聪明汤的治验,此方有人参、生黄芪、升麻、蔓荆子、白芍、黄柏、甘草等药。凃师根据古人用方经验,结合自身临证体会,自订治疗VD验方,基本方为:生黄芪、太子参、淫羊藿、制首乌、白芍、麦冬、酸枣仁、茯神、丹参、桃仁、丹皮、黄柏、甘草、石菖蒲、蔓荆子。方中黄芪、太子参益气补虚;淫羊藿、制首乌填精益髓;白芍、麦冬、酸枣仁、茯神养心安神;丹参、桃仁活血化瘀;石菖蒲、蔓荆子疏风通窍;丹皮、黄柏清退虚热;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填精、活血化瘀、疏风通窍之功。
阙某某,男,73岁。2013年9月16日初诊。患者于2年前脑基底节多发性脑梗死,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右侧肢体轻度活动障碍,逐渐健忘、记忆力减退,忘记住址,曾经走丢。观其表情痴呆,闻其呼吸平稳,问其语音含糊不清,对答错乱。家属介绍咳嗽痰多,睡眠鼾声如雷,大便三四日一行,干结如羊粪,常需用乳果糖或者开塞露等通便,小便余沥不尽,时遗尿。平时嗜烟酒,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60余年;高血压病40余年,目前予“安博维、压氏达”降压,自诉血压控制尚可;有糖尿病病史20余年,并发糖尿病足,现予门冬胰岛素30针,早28u-中10u-晚20u,联合二甲双胍0.25g每日3次降糖,自诉血糖控制尚可。有骨质疏松病史10余年,予碳酸钙D3、骨化三醇片及阿伦膦酸钠片治疗;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有血小板偏高病史,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RS)考虑,予抗血小板聚集,补充维生素B6治疗;有睡眠障碍史。查体:血压155/76mmHg,神志清,发音含糊,应答可,伸舌居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两肺呼吸音稍粗,心律齐,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末端感觉减退,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肌力3级,肌张力增高,左侧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糖尿病足,双下肢皮肤色素沉着。舌胖大质红紫、舌边齿痕、苔白腻中黄,脉滑数。辅助检查:头颅MRI示(2013年1月22日)①两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多发缺血梗死灶;②老年性脑改变,脑白质变性;四肢血管彩超(2013年9月10日)示双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双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自发显影;颈动脉血管彩超(2013年9月9日)示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中医辨证为久病血瘀痰阻,气阴两伤。治拟活血化瘀,化痰通窍。处方:生黄芪、丹参各60g,麦冬、鱼腥草各30g,白芍、桃仁、石菖蒲、决明子、茯神各15g,丹皮、酸枣仁、蔓荆子、大黄(后下)、浙贝各10g,黄连5g。7剂。服药后,大便通利,咳嗽好转,腻苔有所减退。原方去大黄,加益母草30g。连服60余剂。至2013年12月6日,患者痴呆好转,记忆力可以认识家人,二便尚可,时自言自语,面色少华,形神呆滞,舌质淡、苔转薄白,脉细无力。复查脑MRI示:明显脑萎缩。中医辨证为久病肝失调达,脾失运化,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心血亏虚,神失所藏,元神之府功能失常。治拟调肝健脾,补益精气,养心健脑,开窍醒神。处方:丹参、石菖蒲、制首乌、生黄芪各30g,淫羊藿、酸枣仁各15g,蔓荆子、茯苓、人参须各10g,砂仁(后下)、柴胡各6g。服用30剂后,睡眠明显好转,睡眠鼾声减小,精神转好,脉缓有力。前方加郁金、阿胶珠(烊化冲服)各10g。14剂。患者面色红润,对答尚可,记忆力转好,生活可以基本自理。再以本方制成丸剂,继续服用半年后,恢复如常人。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本案凃师始终以益气活血、通窍醒神为主要治法,重用生黄芪,与淫羊藿配伍补益肾气,石菖蒲与蔓荆子同用疏风、化痰、开窍。《神农本草经》认为蔓荆子“利九窍”,石菖蒲开心孔、补五脏、明耳目,《重庆堂随笔》认为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现代研究显示,二者均有镇静醒脑的作用。初诊时,患者血瘀痰阻证较为明显,故重用桃仁、益母草、浙贝、大黄加强化痰祛瘀之力。患者病情控制后,痰瘀之实邪渐去,表现为气血亏虚明显,故用人参须、阿胶珠等补益气血。《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安心神,定魂魄,止惊悸,开心益智”,另一方面患者长期患病,情绪不佳,易致肝气不舒,故予以柴胡、郁金等疏肝理气。随证加减,达到同样转归目的[4]。
此外,凃师在治疗此患者时,也十分重视清心凉血。患者初诊症见烦躁易怒,面红头痛,心烦多虑,心悸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凃师认为,此种症候属于年老精气衰退,脑髓空虚,加上情志刺激,水不济火,心肾不交,心火独亢所致。故用黄连清热泻火。《神农本草经》载黄连“久服令人不忘”。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黄连为主可以治疗血管性痴呆[5]。凃师在治疗老年人血管性痴呆时,认为老年人阴虚火旺是其生理特点,而由于本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久病耗伤阴液,在病理上也容易出现阴亏虚热的情况,故治疗时,常喜用黄连、黄柏、丹皮等凉血、退热、清心之品,往往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