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花婷,何侃成,李东芳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7;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1;3.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6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增长趋势,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1],但放射治疗对肿瘤组织起到杀伤力的同时也会对人体正常组织产生损害,放射性皮炎(Radiationdermatitis,RD)则是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由各种放射线引起的皮炎。有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出现皮肤损伤的概率为91.4%,58.1%的患者因重度放射性皮炎而导致中断放射治疗[2]。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可引起急性放射性皮炎,引起皮肤红肿、疼痛、溃烂,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迁延为慢性放射性皮炎,可并发放射性纤维化的可能,产生不可逆的永久性损害[3],因此防治放射性皮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目前防治放射性皮炎的方法较多,但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和特效药物,现综述如下。
对于放射性皮炎的分级,目前有许多分级系统,但以RTOG系统应用最为广泛,其分级标准共有5级:0级:皮肤表面基本无变化,Ⅰ级:皮肤表面可出现水疱、淡红斑、干性脱皮、毛发脱落伴有出汗减少;Ⅱ级:皮肤有触痛、表现为明显红斑、片状湿性脱皮同时有中度水肿;Ⅲ级:除皮肤皱折处之外的融合性湿性脱皮、重度水肿;Ⅳ级:出现溃疡、出血、坏死[4]。
徐敏等[5]总结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有内外之因,患者放疗前皮肤是否有破损、感染、皮肤的特点、照射的具体部位、年龄、内分泌、营养状况等因素为内在因素,放射剂量以及放射能量的不同,另外放射的分割方式同样影响放射性皮炎的发生,这些因素为外在因素,内外因素同时影响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及进展。
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及生长因子的改变,放射线可引起多种凋亡基因的表达,使多种细胞凋亡率增高,细胞凋亡受多种基因调控,研究表明其中与P53、Bax和bcl-2关系最密切,放射线可使P53 Bax和bcl-2基因激活、诱导细胞进入凋亡状态[6],而多种细胞因子是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放射线可以导致生长因子的表达改变,生长因子的低表达可以影响创面的修复和愈合[7]。
放射线造成皮肤生发层细胞损伤及坏死、且这种破坏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8],上皮细胞和皮下血管的变化为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重要过程,基底生发层细胞对放射线敏感,而放射性产生的自由基和活性氧易损伤基底细胞,影响细胞的分裂增殖及向表层迁移、角化,从而影响表皮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而引起放射性皮炎。放射性可使照射部位释放组织胺之类的物质,从而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基底层细胞进一步损伤,将使机体出现红斑、瘙痒、干湿性脱皮、萎缩甚至溃疡坏死等症状[9]。
放射性为外来的“火热毒邪”,人体感受外来“毒邪”为其致病的外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机体正气亏虚,是其致病的内因,正气亏虚,尚不能抵御外邪,从而导致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中医认为热毒过盛,是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初级阶段,邪热蕴蒸肌腠,进一步伤阴液,而致皮肤脱屑、红斑、瘙痒、溃疡。热邪蒸灼血液,而致血瘀,瘀血导致色素沉着、经络阻塞不通则痛。根据其病因病机和症状,可将放射性皮炎归属为中医学“火癍疮”、“丹”、“紫癫风”和“疮疡”范畴,可见“火热毒邪”是放射性皮炎的基本病因,“正气亏虚,阴虚为本,火热为标”是基本病机,而本虚标实则贯穿整个疾病始终[10]。
放射性皮炎的防治方法可分为一般预防、物理防治、中西医药物防治等方法,现加以阐述如下:
对患者进行有关放射治疗的知识宣教,放疗前可嘱患者使用温水或中性肥皂水清洗放射野皮肤。放射照射后,避免照射区域与衣物之间的摩擦,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不可用手随意搔抓,保持皮肤干燥,以免感染。同时配合合理的饮食,不宜进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减少含糖食物的摄取,严格控制血糖,在放疗中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将减少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
4.2.1 三乙醇胺乳膏(比亚芬) 三乙醇胺乳膏是一种能够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外用药,它通过对机体异物产生清洁、引流、深部水合的作用,从而排出机体异物,比亚芬不但可以诱导巨噬细胞进入损伤部位,而且可以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从而达到预防皮肤损伤的目的,现广泛用于临床[11]。SzumacherE等[12]通过观察60例预防使用三乙醇胺乳膏的乳腺癌患者后发现,在放疗3周后大部分患者RTOG分级降为2级以下,且没有一例患者因放射性皮炎加重而中断放射治疗。李丽华[13]等通过临床观察60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予以比亚芬外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外用比亚芬,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结果发现比亚芬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发生放射性皮炎的程度低于对照组,表明三乙醇胺乳膏对于放射皮炎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4.2.2 喜疗妥(磺酸粘多糖) 喜疗妥是一种类似肝素的物质,具有抗血栓、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作用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其丰富的粘多糖成分可有防止细胞水分丢失的功效,促进细胞修复[14,15]。Sekiguchi K 等[16]发现喜疗妥对皮肤有保湿作用,通过随机对照实验方法观察62例放射性皮炎患者后发现经放疗后皮肤含水量会下降,而喜疗妥可缓解皮肤水分的丢失,有改善皮肤的干燥和脱屑的程度,从而减轻放射性皮炎的症状。
4.2.3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不仅参与脂肪和糖的代谢以及核蛋白的合成,还可直接参与细胞内的核酸合成,是人体代谢必需的辅酶。维生素B12通过提高皮肤黏膜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再生功能,其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抑制痛觉传导来产生止痛作用[17],修复和营养受损的神经鞘,使细胞再生能力增强,修复加快,又能减轻因放射性灼伤所致的局部肿胀,且有局部抗菌作用。郑媛媛等[18]观察274例使用维生素B12混合液外用同时进行放疗治疗的肺癌患者,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结果发现维生素B12组出现放射性皮炎的时间晚于生理盐水组,且皮炎发生程度要轻于生理盐水组,表明维生素B12可以减少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且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2.4 奥克喷(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 是人体内自由基的天然清除剂,它不但能透过皮肤黏膜,切断自由基链式反应,对抗并修复氧自由基对正常细胞造成的损害,推迟放射性皮炎出现的时间,减轻放疗副反应[19]。仲召颖[20]等通过对124例乳腺癌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使用奥克喷,实验组予以奥克喷涂抹于皮肤,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结果表明接受奥克喷治疗的患者在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疼痛程度及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奥克喷不仅可以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且可以治疗放射性皮炎。
4.2.5 细胞因子类 细胞因子根据其功能和结构可分为生长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具有加速上皮细胞增殖和肉芽组织形成的功能,从而缩短愈合时间。Kong M[21]等采用前瞻性研究,将40例乳腺癌放疗后分为rhEGF组和常规护理组,结果显示干预组在Ⅲ级放射性皮炎方面优于对照组(P=0.035),表明rhEGF具有一定防治放射性皮炎的作用。张恒等[22]观察46例喉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23例,实验组予以生长因子溶液外喷照射区域,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的程度较对照组均减轻,表明细胞因子可有效促进放疗后局部皮肤愈合,减少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
4.3.1 新型软聚硅酮泡沫敷料(美皮康) 研究表明美皮康可促进毛细血管的形成,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的溶解,保持创面恒温,具有避免再次损伤肉芽组织,保护创面的神经末梢,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疼痛的作用[23-24]。美皮康能缓解急性放射性皮炎的症状,能预防照射野皮肤机械的损伤、感染和更严重的放射性损伤。吴军[25]等研究当皮损直径>5 cm时,使用美皮康联合氧疗治疗Ⅲ级急性放射性皮炎,其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均较好,且感染率较低。
4.3.2 凝胶类 亲水性凝胶是一种具有亲水性敷料,具有保湿作用,其柔软性好,可以加速新生血管生长。戚晓霞等[26]将120例首次进行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利肤宁外涂,研究组给予片状水凝胶敷料外敷,结果表明实验组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出现急性放射性皮炎时的分级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表明片状水凝胶敷料可有效预防治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4.3.3 局部氧疗 现代物理技术对放射性皮炎也有突破性的进展,有研究认为局部氧疗可有效改善创面缺氧状态,使坏死组织氧化分解、正常组织细胞氧合,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27]。何丽娟[28]等通过观察30例放射性皮炎患者应用氧疗联合射性防护剂治疗,结果显示所有皮肤损伤接受射线防护剂联合氧疗后均能愈合,总有效率达到100%,且有24例(80%)患者皮肤损伤处创面分泌物明显减少、疼痛明显减轻。
4.3.4 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机制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伤口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的再生、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及局部组织的代谢率,加快受损组织的愈合。国外有研究报道激光治疗可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加快伤口细胞增生率及加快组织的修复[29-30]。
5.1.1 芦荟 芦荟性味苦寒、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芦荟的现代药理表明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芦荟素、芦荟多糖、芦荟大黄、氨基酸等物质,可促进新陈代谢、皮肤组织修复、补充皮肤损伤的水分,恢复胶原蛋白、加快创面愈合等多种功能。朱雪萍等[31]将14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予以自制的芦荟汁外敷实验组,对照组使用利肤宁外涂抹于皮肤,结果芦荟汁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较利肤宁组低,表明芦荟汁可有效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5.1.2 紫草 紫草味苦性寒,主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疗肿胀满痛”,可以治疗小儿疮及恶疮顽廯,斑疹痘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草素等多种萘醌色素,为抗炎抗菌的有效成分。郝丽霞[32]等通过局部应用紫草油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实验组予以局部涂抹紫草油,对照组常规护理。应用紫草油局部涂抹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与常规护理对比,2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皮损程度轻于对照组,表明紫草可以降低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并减轻放射性皮炎的程度。
5.1.3 姜黄 姜黄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富含姜黄素、姜黄酮醇等抗氧化和抗炎成分。有文献报道姜黄素钠米透皮凝胶可以有效控制皮肤感染[33],PLPALATTY等[34]受到印度的一款草药护肤霜的启发,采用姜黄研制出膏药并用于放射皮炎的患者,结果显示80%的放射性皮炎患者的疼痛均有所减轻,并且创面的愈合时间缩短,表明姜黄对放射性皮炎有一定防治作用。
5.2.1 中药汤剂
防治放射性皮炎的中药一般都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去腐生肌的功效。伍秀丽等[35]将48例放射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三黄液联合芦荟汁外涂抹于照射野皮肤,对照组则使用生理盐水,结果表明治疗组I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三黄液联合芦荟汁可以有效降低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
5.2.2 中药膏剂
湿润烧伤膏主要成分为黄芩、黄柏、黄连等,具有清热解毒,渗湿敛疮的作用。张续兰[36]等通过临床观察76例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观察组予以外用美宝湿润浇伤膏,对照组外用凡士林乳膏,一天2次,间隔6小时。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急性皮肤反应程度明显减轻,治疗效果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美宝湿润烧伤膏可提高患者放射区皮肤对放射线的耐受性,疗效肯定,保证放疗的顺利进行。杨学岩等[37]通过对乳腺癌术后临床观察,观察组予以京万红软膏涂抹于放射区皮肤,对照组生理盐水清洗皮肤,结果显示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表明京万红软膏可防治放射性皮炎。
5.2.3 中药油剂 李学[38]等以三乙醇胺乳膏为对照,治疗组外涂中药溃疡油,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表明治疗组Ⅲ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占40.0%,对照组60%,实验组与对照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溃疡油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中重度皮肤损伤,高山茶油富含茶多酚,茶多酚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基底细胞的损伤,抑制组胺从肥大细胞的释放和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从而起到抗过敏、抑制炎症的作用。叶中慧等[39]通过对70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观察,两组各35例,实验组使用山茶油外用,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各级皮肤损伤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且疼痛程度减轻,表明高山茶油可减轻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减轻疼痛。
随着放射治疗手段的普及,出现放射性皮炎的患者也随之增加。近几年对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机制及防治药物有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目前研究仍不够充分,且多数研究是以外用药物为主,对于口服药物的研究相对较少。外用给药途径其有效成分是否被吸收利用的相关研究较少。传统医学对放射性皮炎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其对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作用机理不明确,药物的使用多靠临床经验。目前的研究多以临床观察为主,缺乏深入的分子细胞学研究,且临床研究多为中、小样本,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后期相关研究应制定更加规范的临床设计方案,多寻求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同时将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更加深入地开展对放射性皮炎的基础研究,寻求更有效的防治放射性皮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