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治疗在结直肠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中的研究进展

2019-01-05 23:24戴玲玲孟鹏毛俊俊马继鹏侯爱画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因性大肠癌气血

戴玲玲,孟鹏,毛俊俊,马继鹏,侯爱画

烟台市中医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1

肿瘤康复治疗是指患者因肿瘤本身或治疗的副反应、并发症等导致功能异常、躯体残疾以及心理障碍等,通过一定的康复治疗和指导,促使患者在躯体、生理功能、心理、社会及职业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恢复的一种综合治疗手段。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生存质量是衡量肿瘤治疗效果的新指标,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肿瘤康复治疗已经成为临床上的迫切需求。

结直肠癌作为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也逐渐升高,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4位,有50%至7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1]。在中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化疗仍然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结直肠癌化疗人群中,受化疗相关性癌因性疲乏困扰的患者越来越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癌因性疲乏是建立在癌症基础上的虚损表现,化疗药物作为药毒,入侵机体后影响气机升降、脏腑功能,加重机体脏腑功能的衰败。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是围绕“脾虚”展开的一系列气血阴阳脏腑的虚损性疾病,与“中焦脾胃”关系密切。脾肾分主先后二天,脾虚日久多累及肾脏,表现为脾肾两虚。中医概念中的“脾”含义广泛,涉及现代医学机体多项生理功能。脾主肌肉,脾虚则机体消瘦羸弱;脾虚气血生化乏源,不能升清降浊,以致免疫功能、内分泌系统、水液能量代谢转化等功能障碍;另外补益其他脏腑的药物亦有赖于脾脏的运化功能实现。肾藏精,主骨生髓,肾虚则髓海空虚,精气衰竭,故表现疲乏之象。可见,“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是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的核心病机。现代医家不断探索研究,通过肿瘤康复手段来治疗癌性疲乏,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回顾了近几年中医肿瘤康复在结直肠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1 中医对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病因病机的认识

结直肠癌的论述分散在古代中医“积聚”“肠风”“肠蕈”等病论治,其发病与患者正气不足、饮食不洁、寒气客肠等有关,正如《灵枢·水胀篇》之言:“肠蕈何如?寒气客于肠外,……,息肉乃生,其始生者,大如鸡卵”,《灵枢·百病始生篇》之言:“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说明中医认为结直肠癌以正气不足为内因,尤其是阳气虚,脾虚为主,水湿运化、气化失常,遇寒加重,毒邪蕴结,积聚成块阻塞肠道而致病。故肠癌本身以虚为本,邪毒为标,本虚标实之病,加之化疗药物更损伤脾胃、耗损气血,故极易出现乏力、倦怠、纳呆等症状,此即为现代医学所谓之癌因性疲乏[2]。中医认为癌因性疲劳以虚损为本,但可能亦存在夹有痰、湿、郁、气瘀滞等情况。所以其中医治疗立足于肿瘤疾病本身,强调扶正与祛邪相辅相成,并重视整体调节,立足于养护先天及后天之本,固本求源,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章璐等[3]将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的病机归纳为正气不足,气血阴阳亏损,脏腑虚损而为病,同时或夹痰,夹湿,或气血郁滞。临床分为气血不足证、脏腑亏虚证、气滞血瘀证、阴虚火旺证、痰湿凝聚证、阴阳失调证六种证型论治,治疗上标本兼顾,结合脏腑辨证而组方遣药。柴可群[4]认为结直肠癌因性疲乏患者多以脾肾阳虚证最为多见,注重健脾补肾联合温阳通络之品,另外肝气郁滞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亦是癌因性疲乏的常见证型。

结合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结直肠癌患者癌因相关性疲乏的形成主要责之于癌肿的长期消耗和各种侵袭性抗肿瘤的治疗,癌毒和药毒二者皆可造成气血亏虚,五脏虚损,而腑功能失调,以脾、肾虚弱为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阳亏虚,则脾为湿困,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不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去滋养,日久及肾,肾为后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源,肾阳不足,则一身之阳气皆虚,各脏腑失去温养而导致癌因性疲乏。因此癌因性疲乏总的病机可责之于脾肾亏虚,气血不足,同时因虚致实,产生气滞、水饮、痰浊、瘀血等病理变化,最终虚实夹杂。

2 中医肿瘤康复治疗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的机制

中医肿瘤康复治疗就是通过中医药内治、外治手段,药物和非药物疗法结合等,达到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治疗疗效和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各项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让肿瘤患者回归生活、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江灶坤[5]运用以温补脾肾为主的柴氏消疲汤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组对比,治疗前后通过简明疲劳评估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BFI)对自身疲劳状况进行自评,观察临床证候及KPS评分,结果显示联合柴氏消疲汤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癌因相关性疲乏的有明显缓解作用(P<0.01),提示通过温补脾肾,使先后天之本不败,则能促进各脏腑功能的恢复。毛竹君[6]对84例行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FOLFOX方案化疗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健脾方药内服,分别观察治疗3个周期、6个周期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情况,观察组BF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中医健脾法可以有效减轻结肠癌患者辅助化疗引起的癌因性疲乏和周围神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其维持机体Th1/Th2免疫应答平衡有关,另外与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减轻有关。贾磊[2]等选取108例大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均给予有氧运动锻炼,对照组给予薄芝糖肽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拟健脾益肾解毒方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癌性疲乏明显改善,并发现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推测癌因性疲乏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3 传统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相关研究

张彦博等[7]选取220例转移性大肠癌患者采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组加用中药健脾解毒方,结果发现健脾解毒方联合化疗使转移性大肠癌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明显延长,并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疲乏不适、提高生活质量,减轻骨髓抑制。黄景彬等[8]选取结直肠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化疗同时口服当归四逆汤,对照组单纯化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化疗后的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位医家运用归芍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进行治疗癌性疲乏等临床试验,也得到相似的结果[9,10]。张建军[11]等采用八珍汤加味治疗大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气血两虚证患者160例,结果显示八珍汤加味可调节免疫炎症因子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改善癌因性疲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刘青[12]选取65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的患者,中药干预组患者在mFOLFOX6方案化疗4周期后予中药口服,结果显示益气养血方可以明显改善化疗后疲乏,降低结直肠癌化疗后患者癌性疲乏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李志明[13]采用健脾益肾法联合地塞米松片口服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癌因性疲乏患者60例,结果健脾益肾法联合中等剂量地塞米松片口服能明显使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在行为维度、感觉维度、认知维度明显改善,从而减轻癌因性疲乏。

4 中成药对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的治疗

中药制剂作为新型的中药广泛用于临床,在治疗癌因性疲乏上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张庆东等[14]应用参芪颗粒观察114例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患者,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参芪颗粒可明显改善患者疲乏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陆景峰等[15]应用康艾注射液观察133例晚期结肠癌患者,利用Piper疲乏量表评价癌因性疲乏明显改善疲乏程度。何林巧等[16]应用扶正口服液治疗化疗后辨证属气血亏虚型结直肠癌患者60例,结果显示扶正口服液能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疲乏等级,提高机体免疫力。黄智芬等[17]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癌因性疲乏患者30例,结果治疗组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减轻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李娜[18]观察复方阿胶浆对癌因性疲乏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入组37例患者,随机分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疲乏缓解率、中医症状疗效、KPS评分及外周血象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5 针灸对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的治疗

应用针灸治疗改善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方面,李琳[19]通过温针灸治疗结肠癌术后化疗后迟发性腹泻患者,观察组采用痛泻要方联合温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痛泻要方治疗,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证实温针灸能有效治疗化疗后迟发性腹泻,能够改善患者因化疗腹泻而带来的癌因性疲乏;张双燕[20]选取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105例,针灸组于采用温针灸治疗,穴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结果在改善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增加NK细胞及改善消化道症状方面,针灸组优于中药组和常规组,能改善术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从而提高免疫功能,治疗因免疫功能低下造成的疲乏。张璐[21]通过隔姜灸治疗化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与格拉司琼作对照,隔姜灸采用中脘、内关、足三里、上巨虚、天枢、神阙等穴位,结果隔姜灸减轻胃肠道反应明显优于格拉司琼,从而使患者饮食迅速改善,恢复体力。杨燕艳等人[22]在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患者运用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白的同时予以温针灸关元、气海、足三里、膈腧等穴,患者在观察期间,白细胞升高幅度增快,速度增加,显示出温针灸在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方面的优势。袁敏[23]将大肠癌术后化疗具有癌因性疲乏患者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督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癌因性疲乏总分及行为、情感、感觉、认知4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预后,表明督灸能明显改善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并能提高患者的体力状况。Zhao JM等人[24]认为温针灸通过减少5-羟色胺的释放,减轻恶心呕吐副反应,在放化疗过程中胃肠道粘膜受刺激会增加5-羟色胺的释放,提示针灸通过减少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发挥减轻放化疗副反应的作用,改善癌性疲乏。

6 其他疗法

许国玺等[25]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干预,选取60病例,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比较,有氧运动干预后EORTC-QLQC30分值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该类患者采用有氧干预,能有效缓解其疲乏的程度,并提高生活质量。秦颖[26]对周期化疗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在化疗期间予音乐疗法,对照组单纯化疗分为音乐疗法,结果显示音乐干预患者的疲乏、疼痛、恶心症状、收缩压与患者单纯化疗时相比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物实验表明音乐干预音乐疗法对化疗大鼠能够改善化疗大鼠的一般情况,增加运动活性,提高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的数量,改善肝脏功能。林琳[27]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58例结肠癌辅助化疗患者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步行锻炼,患者重度疲乏率和简明疲乏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7 问题和展望

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无瘤生存不再是治疗肿瘤的最终目标,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姑息疗法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作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癌因性疲乏,目前西医方法采用造血剂、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改善癌性疲乏,但疗效不理想且副作用大。中医在此方面治疗手段多样,治疗方式灵活,临床实践证明效果明显,具有显著的优势。但现有的部分临床研究设计缺乏严谨性,无法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难以形成统一的辨证施治标准。因此,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癌性疲乏应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从器官、细胞、分子、基因水平揭示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机制,为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依据。同时应加快形成统一、广泛认可的中医干预癌因性疲乏标准规范,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肿瘤康复。

猜你喜欢
因性大肠癌气血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气血不足我来看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和分子靶向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邀请函
经内镜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左侧大肠癌性梗阻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