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影,于 宏,张翔凯,邢 华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乳腺外科,吉林 长春130033)
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BACC),是一种组织学类似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特殊类型浸润性癌,为低度恶性的惰性肿瘤,占所有乳腺癌的比率不到0.1%[1]。因肿瘤组织形态多样性,故易误诊。一般来说ER、PR阴性,极少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预后良好。本文通过1例ACC并结合文献对ACC诊疗进行分析。
患者女性,51岁,发现左乳肿物20余天入院,无乳腺癌家族病史,围绝经期。查体肿物左乳乳头下,大小约2 cm×1.3 cm,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欠佳,无明显压痛。右乳未触及肿物,双侧腋窝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乳腺彩超:左乳4:00乳晕旁可见一低回声,大小约2.04 cm×1.31 cm×1.72 cm,边界不清,周边血流信号略丰富,并可探及动脉血供,流速约25.0 cm/s。行左侧乳房肿物切除术,术中病理考虑腺样囊性癌,不除外皮肤附属器来源。遂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切缘及肿物表面皮肤未见癌。肿瘤大体:灰白不整形组
织一块,肿瘤大小1.8 cm×1.7 cm×1.4 cm,切面灰白、质硬,可见囊腔,内见粘液样物。镜下特点:肿瘤大部分呈筛状,可见管腔,肿瘤细胞主要由基底样细胞、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组成。病理诊断为左侧腺样囊性癌(大小1.8 cm×1.7 cm×1.4 cm),脉管及神经未见确切累及。特殊染色:PAS(+);免疫组化:CD117(+);CK5/6(+);P63(+);GATA-3(-);ER(-);PR(-);Mammaglobin(+);Ki-67(30%+);P53(30%+);AR(散在+);CD10(部分+);CK7(+)。患者拒绝术后放疗。
BACC多见于50至60岁的女性,少见于男性。肿瘤常见于单侧乳腺乳晕及周围区的软质肿块[2]。生长缓慢,可伴触痛,或与肿瘤侵犯神经有关。预后好,很少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彩超部分显示其类似良性肿瘤,部分显示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的恶性肿瘤特征。乳腺钼靶X线多表现为不规则或分叶状的肿块,密度比周围腺体高,边缘清晰或欠清,也可表现为非对称性致密。本例因左乳肿物入院,彩超为边界不清的低回声结节,未行乳腺钼靶X线。BACC分为筛状型、管状-小梁型和实体巢状型,一个病例最常见3种形态混合存在,筛状型最常见,这与本例相符。因其细胞成分多样,免疫标记无特异性。不表达HER-2、ER、 PR,腺上皮表达CD117、P63,基底细胞标记物CK5、CK5/6 、CK7、CK14等,PAS染色(+)。反复携带t(6;9)易位,导致MYB-NFIB融合基因形成,表达c-KIT原癌基因[3]。本例患者ER(-)、PR(-)、CD117(+)、CK5/6(+)、P63(+)、CK7(+),帮助我们诊断为左乳腺样囊性癌。
治疗方面目前尚无标准方案,以手术为主,关于化疗、内分泌治疗的数据很少,但有研究表明放疗能减少保乳手术患者的局部复发,提高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4]。本例患者因术前检查未见腋窝淋巴结转移征象,肿瘤大小1.8 cm×1.7 cm,遂仅行左乳肿物切除及局部扩大切除,未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目前关于肿瘤范围在影像及病理之间差异性的文献很少,虽然本例超声与病理学差异性不大,但Stuart J等人[5]认为ACC的微观范围可超出宏观界限。因此本例提出影像与病理的差异是否与其组织学分级有关?可否通过影像学较明确的确认病变范围,以避免手术范围不足导致的切缘阳性或范围过大影响乳房外观?MRI对确认肿瘤范围更有优势,但目前尚无足够的数据来支持MRI的术前常规使用。BACC腋窝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很罕见,那么在保乳手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否适用于所有病人?是否所有病人均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一些作者建议在肿瘤> 3 cm,高度恶性或存在其他浸润性乳腺癌时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6]。
BACC很罕见,虽然恶性度低,预后较好,但仍会有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可能,故治疗方面不能忽视,手术切除至关重要,一定要确保切缘阴性。目前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淋巴结清扫尚无明确指导,影像学准确预测手术范围的研究也很少。下一步的研究是通过病例扩大已有大数据库,对其影像学、病理学、手术方式、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进行数据分析来指导BACC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