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宣
(河南省睢县中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睢县 476900)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以腹胀、腹痛、大便次数增加及性状改变等为临床表现,并且呈间歇式或持续性发作,其中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最为常见[1]。目前临床多通过使用止泻类药物及抗胆碱类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以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最为常用,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的稳定,改善腹泻、腹胀等临床症状,但停药易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复发[2]。本研究用参苓白术散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共78例,均为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我院治疗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32~72岁,平均(47.53±7.16)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65±0.57)年。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4~75岁,平均(48.64±1.35)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86±0.7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3]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相关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肾功能异常,伴有糖尿病及甲状腺亢进等代谢疾病,伴有严重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疾病,药敏试验过敏。
两组均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常规治疗。双歧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32)口服,1次3粒,日2次。
观察组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药用山药15g,薏苡仁15g,炒扁豆15g,党参12g,茯苓12g,白术12g,白芍12g,石榴皮10g,芡实10g,莲子9g,桔梗6g,砂仁6g,黄连3g。水煎,每日1剂,日2次,分早晚温服。
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
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疹。
显效: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消失,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有效:腹痛、腹泻等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形态得到改善。无效: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无改善,且大便次数及性状未有改变或有加重迹象。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39 17.06±5.26 14.32±4.06 2.575 <0.05观察组 39 17.95±6.03 12.28±3.75 4.987 <0.05 t 0.695 2.305 P >0.05 <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5.13%),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10.26%),其中恶心呕吐3例,皮疹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1,P>0.05)。
目前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体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但相关研究证实,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与“脑-肠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调、胃肠动力异常等诸多因素,而临床多通过解痉、抗抑郁、止腹泻、抗菌、促进胃肠蠕动等治疗,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长期用药易产生不良反应。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腹泻”、“腹痛”范畴。病机为肝郁气滞,脾失健运。治疗应以补脾胃、益肺气为主[5]。参苓白术散是治疗脾胃弱虚泄泻的基本方,具有保护胃肠道黏膜、调节胃肠道菌群的重要作用。方中党参益气健脾,炒扁豆、薏苡仁、茯苓健渗湿,莲子益气补肠,白术健脾利水,甘草补中益气,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指出,丹参中含有的皂苷及生物碱具有调节胃肠道、增强机体免疫力重要作用;茯苓能够增强患者抵抗力,抑制菌群及胃酸的分泌,具有保护胃肠道作用;甘草可缓解胃肠道痉挛症状,提高机体抗酸作用,促进胃肠道恢复,并且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利于改善腹泻、腹胀、腹痛症状[6]。
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较好,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促进康复,且用药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