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普通高校给排水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9-01-04 06:52司马卫平宁欣强唐恒军
山西建筑 2019年1期
关键词:理工学院毕业设计学时

廖 熠 梁 超 司马卫平 宁欣强 唐恒军

(四川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

1 研究背景

地方普通高校是由地方政府资助并进行管理,为适应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立的。所以就学校性质而言,地方普通高校的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为地方服务,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定位符合其自身的发展[1]。与理论性人才相比而言,应用型人才更加强调掌握综合性知识,复合能力(比如应用技能、实践能力的革新能力等)。四川理工学院是一所位于四川自贡的地方普通高校,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程。四川理工学院一直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为提高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我们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2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2]。作为地方普通高校,在构建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时,就应该紧紧围绕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建立与这个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符合地方普通高校特色的给排水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在这个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整个体系从宏观方面看大致可分解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感知层,包括通识教育、工程认识实践与基础训练层次;第二个层面是技能层,主要囊括了各类专业课程、专业实验和课程设计;第三个层面指应用层,主要涵盖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实验。

2.2 职业岗位能力的确定

四川理工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面向四川省及西部地区,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面向给排水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要能从事城镇、工业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监理、施工、运营等方面的工作,其岗位能力培养包含内容如图2所示。

2.3 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设置核心课程时,根据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借鉴对其他地方普通高校的参观调研,再结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投建了适合自身的核心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中以“水质工程学”“给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为主,“泵与泵站”“水工业设备基础”“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等其他课程为辅。此外,根据毕业生的反馈和用人单位的座谈,增加了“城市水工程计算机应用”一门课,以便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熟练地学会专业绘图软件,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除了以上对课程体系的优化措施外,还通过讲座、教研室交流、互相听课等多种方式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多元互动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视频、图片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图1 地方普通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图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岗位能力

3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的实施及效果

四川理工学院给排水专业自2003年正式招生以来,秉承科学合理的原则,积极优化培养方案,调整核心课程的配置,建立更加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教学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3.1 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

四川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给排水专业在建立核心课程建设方案的过程中,以强化学生的应用型能力为目标,适当调整了理论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根据四川理工学院所处的地域以及辐射的区域,确定了该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和知识结构。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考虑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监理等岗位进行重新安排和组织。调整核心课程体系在培养方案中的学时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理论课学时的设置应该必须够用,专科课的学时设置应该保证其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在高等学院专业课普遍压缩的大形势下,教研室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可以减少理论课的学时,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学时来实现强化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

3.2 改进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地方普通高校应该着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课堂授课的时候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课堂上的讲解过程中,应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应该把教师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和体会、行业常用的规范手册、行业发展前景等内容通过课堂板书、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式传授给学生。四川理工学院给排水专业开设15年以来,专业课老师极其重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塑造。教师通过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模拟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并采用了多样化的成绩考核方法,教学实践表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再加上丰富贴近实践的教学内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

3.3 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

实践教学体系是整个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中一个庞大而重要的部分,涉及的内容很广。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3.3.1 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师资”是指既能从事教学又能从事工程实践的专业教师。聘请企业的技术大师担任兼职教师,选派专职教师到企业接受轮岗、顶岗实践锻炼,鼓励项目课程教师“跟工程”的实践形式,鼓励教师参加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目前我系取得国家注册执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人才占教师总数的50%。

3.3.2 多途径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四川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不仅重视双师型教学团队,同时也重视实验室的建设。给排水专业由于涉及到化学、生物、物理等诸多学科,交叉实用性强,对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有极强的要求。因此,学校参照了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要求,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建立了给排水专业实验室。目前,本科教学中已能开设专指委要求的各种专业实验。同时,团队通过直接招聘、培养等方式引进了优秀的博士人才,现在该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接近教师总数的40%。这些新鲜的血液提高了团队的科研能力,教师团队已多次申报成功了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和市厅级等多项科研项目。此外,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我专业已有多位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且有科研论文发表。很多优秀的学生进入了实验室,在老师的带领下跟进项目,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研究,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3.3 强化设计环节的实战性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对课程设计而言,有以下几点改革:第一,安排顺序遵循了本专业的内在逻辑性与规律,制图课程设计最前,泵与泵站做基础,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并列进行;第二,在设计深度上基本与工程实际贴合,同时强调手算和手工绘图能力的训练。而毕业设计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第一,认真拟定毕业设计题目,要求每个同学一个题目,题目要来源于真实的工程;第二,为了弥补部分教师工程经验不足的情况,指导设计过程中,由学院“双师型”教师、有丰富设计经验的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其他设计经验稍弱的教师共同指导,这样也可以促进整个教学团队工程实践能力的增强。

3.3.4 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实习

实习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整个教学体系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帮助学生在进入专业课学习前对本专业有一个最为直观感性的认识;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相应的理论课后,使学生把抽象的课本理论和现场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毕业实习一般在学生毕业设计前安排,学生在这个阶段对即将进行的毕业设计现场,比如水厂、污水厂、建筑给排水进行系统而详细地了解,以便为以后自己进行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实习环节最能利用校企联合培养的优势。在实习的过程中,采用“双师型教师”或者“双导师制”(即学校选派的老师和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对于现场实践和相应的理论基础都能得到满意的回答。以四川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为例,近年来,给排水教研室已经与企业联合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例如自贡水务集团、内江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自贡市一建司、成都衡泰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自贡市二建司、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10家企业,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4 结语

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上总结的只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更多的工作需要高校教师不断研究和探索。过去15年来,四川理工学院给排水专业教研室通过认真研究国家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下达的文件,再结合社会调研和校企联合培养,构建并逐步完善了四川理工学院给水排水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中核心课程的框架,并在各届毕业生中逐步实施,收到了相当的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质量、就业后单位的认可度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今后,为了推进地方高等学院更好地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给排水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教师多学习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素养,不断探索和创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毕业设计学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理工学院简介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应用型院校“导师组”毕业设计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