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敏 徐嘉颖 杜淑华
1.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女一区,广东广州 510430;2.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女六区,广东广州 510430
阿尔茨海默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性病变,属于老年痴呆常见类型,具有起病隐袭以及病程较慢等特点。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语言和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降低以及人格改变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近几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日趋增长,受到相关人士广泛关注。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不明,尚无特效治疗方式,患者生活无法自理,需要长期受到照料。其中部分照料者可能对疾病缺乏了解,以及日常护理工作较多,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根据相关报道显示[2-3],照料者心理状况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就诊的86例阿尔茨海默病照料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照料者心理状况以及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就诊的86例阿尔茨海默病照料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45例;年龄23~64岁,平均(44.3±3.7)岁;与患者属于夫妻关系26例,父子女或者母子女关系31例,其他关系29例;初中及以下学历33例,高中学历29例,大专以上24例。纳入标准[4]:(1)均经过所有照料者同意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2)非专业护理人员。(3)照料者身体健康,且具有照顾以及接受教育能力。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类障碍者。(2)具有严重躯体疾病者。(3)合并慢性活动疾病者。(4)认知能力较差者或者文盲。
(1)为阿尔茨海默病照料者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根据其具体心理状况采取个性化心理辅导,给予其鼓励以及支持。(2)联合居委会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详细讲解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知识,并向照料者介绍照顾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3)纠正照料者错误观念,协助其树立正确认知能力,缓解焦虑以及担忧等不良情绪。(4)定时进行上门随访,全面掌握患者家庭管理情况,并了解其饮食、用药以及安全等状况。指导照料者与患者正确沟通方式,以及如何维持日常自理能力,提高照料者护理能力。(5)定期开展免费咨询,耐心解答患者以及照料者疑问;同时每周进行电话随访,全面掌握照料者心理情绪变化情况,有助于遇到紧急情况时得到帮助。并采取积极、热情态度与其沟通,增加安全感。(6)了解照料者家庭情况,开展相关家庭活动,使患者以及照料者聚集在一起,相互鼓励,交流经验,分担心理压力并进行释放。在患者就诊时以及干预后三个月,给予其照料者分别发放精神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表(SAS)以及抑郁自评表(SDS),根据其结果变化进行评价。问卷调查前与照料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详细说明本次研究目的及意义,消除其顾虑,随后使照料者独立完成问卷后统一收回。
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AS以及SDS[5],观察照料者心理状况以及护理干预效果。根据评分标准判定:(1)精神症状自评表:其中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恐怖、精神病、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方面,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此症状越明显,健康水平越低。(2)SAS、SDS评分:总分为5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经过观察干预前后照料者精神症状自评情况看出,干预前后照料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恐怖以及精神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抑郁、焦虑、敌对、偏执以及总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照料者精神症状自评量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分)
表1 干预前后照料者精神症状自评量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分)
项目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躯体化 1.38±0.45 1.35±0.42 0.452 0.652强迫症状 1.64±0.51 1.60±0.50 0.519 0.604人际关系敏感 1.67±0.54 1.65±0.53 0.245 0.807抑郁 1.80±0.57 1.50±0.48 3.733 0.000焦虑 1.55±0.51 1.37±0.45 2.454 0.015敌对 1.61±0.51 1.47±0.48 1.986 0.049恐怖 1.25±0.41 1.23±0.40 0.324 0.746偏执 1.56±0.47 1.42±0.45 1.995 0.048精神病 1.31±0.43 1.27±0.42 0.617 0.538总分 139.73±13.42 128.54±12.44 5.671 0.000
经过观察照料者干预前后各项评分看出,照料者经过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照料者SAS以及SDS评分变化情况(±s,分)
表2 照料者SAS以及SDS评分变化情况(±s,分)
组别 SAS SDS干预前 32.44±4.23 38.47±5.12干预后 29.37±1.43 35.17±2.06 t 6.376 5.545 P 0.000 0.000
阿尔茨海默病属于精神衰退性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根据相关数据显示[6-7],仅有少数患者由特殊护理机构进行照料,而85.00%患者均由亲属照料。照料者心理状况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效果,且因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以及看护知识,极易导致护理能力较差,降低患者生存质量[8-10]。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记忆、认知、精神障碍以及异常行为,甚至可能出现失控、古怪行为以及攻击倾向等;同时社会对疾病认知不足,无法理解患者的病态行为,极易使照料者产生较大心理负担以及不良情绪[11-13]。由于患者认知能力逐渐衰退,神经以及行为系统异常,生活无法自理,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可能产生一系列精神行为,使照料者无法预料并预防,从而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加之照料者自身对疾病缺乏认知,对护理方式了解不足,应对能力较差。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较长,照料者需要长期进行照料,明显减少自主支配时间,严重影响自身家庭、社交以及健康等。随着护理事业不断发展,临床认为若能够全面了解照料者心理状况,同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预后提供保障,同时改善照料者心态,提高护理水平。结合本文研究结果看出,干预前后照料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恐怖以及精神病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抑郁、焦虑、敌对、偏执以及总分较干预前改善(P<0.05),说明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临床上给予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及时为其照料者提供心理护理,主动关心、支持并协助照料者,可明显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并为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不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同时指导照料者相关护理技巧以及操作,使其全面了解护理知识,能够应对患者突发状况,消除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定时随访,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以及照料者心理状况,便于更换护理方式,并提及时提供帮助。同时开展相关活动,使患者以及照料者进行相互交流经验,分担心理压力,使其释放不良情绪[14-15]。从上述表格中看到,照料者经过护理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说明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心理。因此若能够及时给予阿尔茨海默病照料者有效干预,为其提供帮助以及支持,可直接改善照料者不良情绪,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阿尔茨海默病照料者具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后,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况,为患者预后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