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调整对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

2019-01-04 03:42:18周艳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出血指数牙周组织牙周炎

周艳红

广东省开平市中医院,广东开平 529300

近年来,各类牙周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关于牙周疾病的治疗也受到广泛关注。牙周炎是口腔科的常见病,会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正常情况下,当牙周炎患者合并咬合创伤,会导致病情加重,造成患者发生继发畸形,严重情况下甚至会继发各类严重的口腔疾病,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1-3]。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正畸疗法治疗牙周炎,且多数患者的接受度较高,本研究以110例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评价咬合调整对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正畸治疗是否进行咬合调整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

对照组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18~47岁,平均(30.1±2.3)岁;牙周炎严重程度:轻度牙周炎21例,中度牙周炎19例,重度牙周炎15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18~48岁,平均(30.4±2.4)岁;牙周炎严重程度:轻度牙周炎20例,中度牙周炎19例,重度牙周炎16例。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牙周炎严重程度等各项一般资料均纳入到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显著差异,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4-6]:(1)本研究纳入的两组患者均经牙周炎检查,符合牙周炎的相关诊断标准;(2)口腔卫生良好,依从性良好,全口牙周探诊出血指数<25%;(3)至少有1个牙位有咬合创伤,患者有正畸治疗的愿望和需求;(4)两组患者均为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分组方法及病例纳入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排除标准[7-8]:(1)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2)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3)对本研究存在异议,非自愿参与,依从性差。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同一位医生进行牙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待患者的口腔炎症完全消失,对两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定期开展牙周维护治疗。在矫治过程中,矫治装置要选择结构简单的,逐步带矫正器。对照组患者不选择咬合调整。

观察组在正畸治疗结束后进行咬合调整,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全面检查患者的口颌部,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排除肌肉、颞下颌关节对咬合调整效果的影响。在进行咬合检查时,要借助咬合纸印记、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进行咬合调整前,叮嘱患者要充分放松身体,取患者坐位,让其双目平视。在患者口腔中放入传感器薄膜,并让患者用最大力量咬合薄膜,以了解患者全口牙咬合的分布情况和接触情况。用棉球将牙齿咬合面擦干,咬合纸放进内上牙和下牙间,叮嘱其下颌自然闭合。对患者进行调颌,调整改造斜面和牙窝,去除牙尖交错等干扰情况再对咬合力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进行测定,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2)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测量两组患者的牙齿松动度,并对两组患者牙齿松动度≤1°和>1°的具体例数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中110例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组间对比数据均纳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中,组间对比中涉及的牙齿松动度等计数型指标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两组对比中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等计量型资料用(±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说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的牙周组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牙周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时,两组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的牙周组织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的牙周组织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t=0.447、0.048、0.282,*P=0.655、0.961、0.779,P 均>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t=2.636、2.191、6.889,P=0.009、0.031、0.000,△P 均< 0.05;与对照组随访时相比,t=7.775、7.095、5.415,P=0.000、0.000、0.000,□P 均< 0.05

组别 时间段 牙周探诊深度(mm) 临床附着丧失(mm) 出血指数观察组(n=55) 治疗前 3.54±1.12* 3.65±1.08* 2.21±0.33*治疗后 2.54±0.86△ 2.65±0.58△ 0.85±0.31△随访时 1.87±0.54□ 2.01±0.46□ 0.74±0.25□对照组(n=55) 治疗前 3.44±1.22 3.66±1.07 2.23±0.41治疗后 2.98±0.89 3.02±1.11 1.35±0.44随访时 2.74±0.63 2.96±0.88 1.06±0.36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的牙齿松动度测量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牙齿松动度测量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时,两组患者的牙齿松动度测量结果较治疗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牙齿松动度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详见表2。

3 讨论

牙周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当牙周组织出现炎症或受到局部刺激时,咬合受创后会造成患者的口腔损伤加重,炎症容易扩展到牙根的方向,造成牙槽骨垂直吸收,会对患者的牙周组织造成严重破坏[9-11]。现阶段临床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先控制炎症,同时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以达到排齐牙列的效果,最终使患者恢复口腔健康,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咀嚼功能。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的牙齿松动度测量结果比较[n(%)]

本次研究对比牙周炎正畸治疗后进行咬合调整与未进行咬合调整患者的牙周情况,经研究发现,患者治疗后和随访期间的各项牙周指标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接受咬合调整患者的各项牙周指标均明显优于未接受咬合调整的患者,本结果与相关报道中的研究结果存在相似性[12-14]。咬合调整逐渐应用于正畸治疗中,咬合调整通过调磨患者牙齿颌面尖、沟等咬合接触部位,可有效改善牙齿的形态,减少咬合时的干扰因素,确保患者咀嚼时受力的均匀性。咬合调整也可以避免咬合创伤,不会对牙周组织造成影响,不仅可以保障患者的口腔功能,同时也可以提升外观的美观度,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15-17]。

综上所述,对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进行咬合调整,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口腔指标,降低牙齿松动程度,恢复牙齿的咬合平衡,对牙周组织的修复有促进性作用,可尽快恢复患者的口腔功能。

猜你喜欢
出血指数牙周组织牙周炎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YAG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疗效分析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探讨
HMGB-1与口臭及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高金合金和镍铬合金冠桥修复体对牙周组织远期影响的比较
血友病男性患者与健康男性龈沟出血指数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