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上海市年度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以政策规划为引领,编制并启动实施《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18—2020年行动计划》等, 形成一系列推动和支持本市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举措。
推进医联体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调整497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将价格调整与优化服务、合理用药、减少过度医疗、严格控制特需服务、增加普通专家门诊等紧密结合。深入推进区域医联体建设,组建以区域医联体、专科医联体为主要形式的40余个医联体。落实家庭医生优先转诊、社区延伸处方、慢病长处方、针对性健康管理等优惠政策,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沪上十大行业服务质量评测”首位。
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共遴选158个项目成为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推进健康服务能力建设,针对肿瘤、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推进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制订落实妇女、儿童健康两个专项规划的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省级罕见病诊治中心和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及一批罕见病专科门诊。在全国率先建成母婴设施电子地图,第一批200多个公共场所母婴设施点已上线使用。推进信息便民工程,不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基于信息系统的疫苗采购、供应、仓储、物流和接种等的全环节、全过程、可追溯综合管理。试点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风险评估及分级分类服务管理。完成“新建7个医疗急救分站”市政府实事项目,平均覆盖半径缩短为3.56公里。
全行业管理持续强化。不断强化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工作,所有卫生健康行政审批事项均已接入“中国上海”的“一网通办”平台,并实现“只跑一次”。推进电子证照改革试点工作,12个事项被市电子政务办纳入试点。
2019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工作将重点在三方面着力:促改革,推动医改纵深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上海,构建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重点人群向一般人群拓展,推广居民健康账户,为更多的社区居民提供科学的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公立医院治理机制,优化费用结构和运行质量。鼓励社会办医及康复、护理等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落实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任务。推进医药卫生信息互联互认。有序推进“健康服务业50条”落地。
惠民生,聚焦百姓急难忧愁。聚焦“一老一少”健康服务。强化医养深度融合机制,完善老年医疗健康服务。
谋大局,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加快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推进“腾飞计划”实施,加快重大疑难疾病“尖峰、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研究在自贸区新片区扩大健康领域开放力度。支持引进国际著名医疗机构落户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