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真敏治疗慢性咳嗽特色探究

2019-01-04 03:32:00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水液鱼腥草平喘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姚真敏(以下简称姚老)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浙江省首批名中医,行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临床以善用经方称奇,凭巧治疑难享誉。慢性咳嗽临床多见,病情反复,姚老对慢性咳嗽等肺系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现将姚老治疗慢性咳嗽特色进行归纳总结,与各位同仁参考交流。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常见症状[1],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加重、社会心理压力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咳嗽发病率日渐升高[2],迁延失治极易进展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甚至是唯一症状,且病程超过8周,胸片无明显异常,发病人数约占呼吸门诊患者人数的20%~30%[3]。西医多从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及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角度进行研究[4],以抗生素、抗组胺药、激素等药物治疗本病,虽然能较为有效地控制症状,但却存在着病情易于反复,病原菌容易出现耐药等缺陷,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具有疗效突出、防止反复、适应广泛、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5]。

1 病因病机

慢性咳嗽属中医学“久咳”“顽咳”等范畴。《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认为久咳“聚于胃,关乎肺”,并以脏腑命名而将咳嗽分为肺咳、脾咳、肾咳、心咳、肝咳。《伤寒杂病论》中治疗胸胁支满之苓桂术甘汤、外寒里饮之小青龙汤、火逆上气之麦门冬汤等方剂则丰富了咳嗽治疗方略[6]。《诸病源候论·咳嗽论》除五脏咳外,尚有久咳、寒咳、风咳、胆咳、厥阴咳等[7],进一步丰富了咳嗽的分类。《景岳全书·咳嗽》曰:“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8]化繁为简,将咳嗽分为两大类。慢性咳嗽病程较长,患者多有体质偏颇等内在因素,故而临床多从内伤咳嗽论治。一般认为本病由六淫、饮食、情志等因素所致,由肺气上逆而发,具体病机则众说纷纭。

姚老在治疗慢性咳嗽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慢性咳嗽的诊治有其独到见解。病因上,姚老认为社会环境因素当为医者之所系,从该方向问诊更易获取有效诊断信息。发病上,或因外感咳嗽,迁延失治,宿痰内伏,新邪引动致咳嗽不愈而成;或为外感咳嗽,日久不愈,正气内伤而发。病程上,六淫是诱发外感咳嗽进展为慢性内伤咳嗽的重要因素,是内外合邪造成慢性咳嗽复发的主要因素;失治及误治是咳嗽发为慢性咳嗽的重要一环;身体调养是病情转归的重要方面,治疗中扶正药物应自初治就阶段性增加而非中后期再进补。

2 诊疗特色

2.1 专病专方 专病还需专方,姚老治疗慢性咳嗽,以其独特经验处理咳、喘、痰等诸症,痰多喘促治以葶苓合剂,咳嗽咳痰治以自拟化痰汤。

2.1.1 葶苓合剂理咳喘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人体气机的有序升降和水液的正常输布,有赖于肺脾二脏的协调运转。肺居上焦而为水之上源,促进水液向下输散,清气向下布散;脾胃居中焦而为气机升降枢纽,主升而使精微向上输布,谷气向上布送,二者相互依赖,维持体内正常的水液代谢与气机升降。脾肺二脏生理上相互依赖,病理上相互影响,慢性咳嗽日久而导致脾运化功能受损而内生痰湿,若遇外邪引动,痰浊上阻气道,内外合邪而出现咳嗽、痰多、胸闷喘促等痰湿内困之象,姚老多以葶苓合剂加以治疗。

葶苓合剂为葶苈大枣泻肺汤与苓桂术甘汤合方[9],两方均出于《金匮要略》。葶苈大枣泻肺汤以苦寒之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甘温之大枣温中补虚,治疗痰浊壅肺、喘咳支满之症。《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是治疗痰饮的重要原则,也是治疗咳嗽的重要原则[10],该合剂则取其温阳化饮之效。两方合用,痰浊得祛而咳嗽自止,肺气得泄而宣降有序,中阳得运而脾健水行,母子同治,既有急则治其标之要,又有缓则治其本之意,求得标本虚实兼治。实验研究表明,葶苓合剂具有促进气管表面纤毛运动[9],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等功效[11]。姚老于花甲之年,经临床运用和观察证实,该合剂具有良好的祛痰、止咳、平喘之效,对于痰浊壅盛之喘咳难愈者颇为适宜。

2.1.2 自拟验方化诸痰 《丹溪心法·痰十三》曰:“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12]痰之一物,多与慢性咳嗽相伴生。姚老治疗慢性咳嗽,若有痰停聚于肺,善用自拟化痰汤治疗,该方内含枳壳、瓜蒌皮、杏仁、鱼腥草、黄芩、化橘红、竹沥半夏、茯苓、丝瓜络、炙甘草,由清气化痰汤化裁而成,因久咳必虚,慢性咳嗽患者多有虚象,故以鱼腥草替代小毒之胆南星,与黄芩相配,求得清热化痰之旨;以瓜蒌皮、枳壳替代瓜蒌仁、枳实,二药合用理气宽胸,与降气之杏仁相伍,以畅通气机为第一要义;化橘红替代陈皮取其止咳化痰力甚,与竹沥半夏、茯苓相配,肺脾同调,理肺气而健脾气,利气机而化痰湿;辅入炙甘草调和诸药,兼以止咳平喘;久咳多伴有胸闷、胸痛,酌情加入适量丝瓜络以祛风活血通络,丝瓜络中空似肺而理肺疾,有效改善肺部微循环而促进气血运行,辅助诸药,增强理气化痰之效。姚老自拟化痰汤,时时不忘“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之戒,处方性味平和而不偏颇,无论痰热郁肺抑或痰湿蕴肺,皆可以之为基础加减成方。

2.2 专症专药 专症还需专药医,若顽痰难去,姚老常于自拟化痰汤基础上配入野荞麦根;若过敏致咳难愈,姚老善配入大剂量蝉蜕(9~15g)加以治疗。姚老以精准药物,精确剂量,针对治疗各种病症,改善患者状态。

盖痰之久留者,乃因正气亏虚,无力抗邪,以致痰患久伤,然郁久则化热伤津,求治之法,当清其热而祛其痰。野荞麦根一物,性寒,味酸苦,有清热解毒、排脓祛瘀之效,可补可散。现代药理研究亦证明,野荞麦根能够改善肺部通气功能,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展与细菌感染,提高人体抵抗力[13]。

姚老认为过敏性咳嗽多因外感风邪,引动内风,内外合邪而发病,求治之策,当首推风药。“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轻清透邪之蝉蜕正合其意。《本草纲目》云:“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14]蝉蜕一味,为风病之要药,味甘咸而性凉,有疏风利咽、透疹退翳、息风止痉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虫药大多能够降低过敏应激反应,提高细胞免疫,抗过敏性炎症[15]。

2.3 药对经典 姚老治疗慢性咳嗽经验丰富,善用药对,如若取“利咽”之意,择射干、杏仁合用;若意“敛肺”之法,喜五味子、牡蛎并予;若效“泻热排脓”之功,偏黄芩、鱼腥草齐施。药对的运用丰富了慢性咳嗽的治疗方略,现将姚老治疗慢性咳嗽常用药对举例分析。

2.3.1 射干-杏仁 射干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化痰利咽之功,是咽喉肿痛之要药,其苦降泄热、降逆消痰之力颇强;杏仁性温味苦,有降气止咳平喘之效。两药相伍,射干得杏仁之降气而下泄内热之功更强,杏仁得射干降泄则化痰平喘之力更著,是肺热喘咳兼有咽喉不利之常用药对。

2.3.2 五味子-牡蛎 五味子性温而味酸甘,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神农本草经疏》云其:“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16]牡蛎性微寒而味咸涩,有安神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之效。五味子酸收而上敛肺气、下摄肾气,牡蛎则具咸涩收敛之能,二者肺肾同司,临床常相须为用。

2.3.3 黄芩-鱼腥草 黄芩性寒味苦,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之功,尤善治中上焦湿热。《滇南本草》曰其:“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调经清热。”[17]鱼腥草性微寒而味辛,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效。二者同为肺热咳嗽之要药,相伍以清泄肺热为要,同时消痈排脓,肺热得泻则脓无以成,痈脓若排则热无所附,从而迅速达到泻热排脓的目的。

2.4 依法治病 咳嗽是人体祛邪于外的一种病理表现,痰为邪之载体之一,通过咳痰而达到祛邪于外的目的。但若咳嗽迁延日久,气机耗伤,痰难咯尽或难以咯出,阻塞气道,即成新的致咳因素,故而姚老认为,治慢性咳嗽大多离不开治痰。痰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又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清者为湿,薄者为饮,稠者为痰,三者同出一源。痰困于内,气易不行而成滞,血易缓流而成瘀,脾易不运而成积,津易停聚而成结。气滞、血瘀、食积、饮停四者,郁久则化热,痰热错杂,瘀阻内生,百病皆起。

痰之一物,变化莫测,医者不可不察。而痰之为害,不外虚实两端;求治之策,当循“消”“清”“补”三法。“消”之意在于行气、化瘀、散结,究邪成根源,不外中气亏虚,中气运则脾健痰化,有形之邪难生,常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成方;“清”之意在于清泻火热,火热得泻则痰热、瘀阻难成,常于方中加入药对黄芩-鱼腥草;“补”之意在于肺、脾、肾三脏同治。水液之代谢,须华盖有节,则水液可下;仓廪得运,则水液可输;命府握权,则水液可化,肺脾肾三脏为水液代谢之要,故而三位同调,求本而治,则“痰”无内生之机。

“消”“清”不常有,而“补”常有,“补”贯穿慢性咳嗽治疗之始终。如以咳嗽、咳痰为主症的慢性支气管炎,姚老善用“补”法之上、中、下三位同调。上治为治肺,主用温宣、清肃之法,以紫菀、百部及生脉饮等止咳化痰、益气复脉;中治为治脾,善拟培土生金之法,以香砂六君子汤等健脾化湿、益气畅中;下治为治肾,咳久而气短,可取补肾纳气之法,以五味子、牡蛎及金匮肾气丸等补肾敛精、温阳化气。姚老治疗慢性咳嗽,以扶正为纲要,若有痰,当审证求因,或从“消”减,或从“清”去,与“补”相随,求得咳止痰化体和而病痊。

3 验案举隅

顾某,男,75岁,1998年10月21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喘20余年,加重1个月。患者20余年前出现咳嗽、咳痰,伴有气喘,稍有胸闷。发病后多次在医院拟“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治疗后可好转,但反复发作。近1个月来患者长时间步行后再次出现咳嗽、气喘,痰多色黄质黏,咯吐不爽,胸闷刺痛,部位固定,时有腰酸,纳少神疲,舌红边有瘀点,苔根黄,脉细涩。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咳嗽,证属瘀血阻络、痰热内蕴。治宜活血祛瘀、化痰平喘。方药:桃仁10g,红花 6g,赤芍 10g,川芎 6g,当归 10g,生地 20g,黄芩 10g,鱼腥草 30g,葶苈子 12g(包),大枣 15g,茯苓 15g,桂枝 10g,生白术 12g,炙甘草 6g,淮山药 15g,菟丝子12g。共14剂,水煎服,日1剂。

11月4日二诊。患者服上方后疼痛消失,痰量稍减,喘咳、腰酸有缓。上方去桃红四物汤,加入枳壳9g,瓜蒌皮 15g,化橘红 3g,竹沥半夏 9g,野荞麦根30g。共14剂,日1剂。

患者服完后诸证悉平,姚老以金匮肾气丸为底方对患者进行调养、扶助人体正气。继服14剂,一冬未发。

按:患者久病未愈,正气亏虚,邪气日久迁延入络,阻滞气机,出现气滞血瘀之证,痰瘀互结,兼见肺脾肾三脏之虚象。病情复杂,先以桃红四物化瘀通络止痛,葶苈合剂祛痰止咳平喘,黄芩、鱼腥草齐施效“清热”之法,佐以菟丝子、淮山药扶正固本。诸药相合,瘀浊得去,痰喘得缓,标本兼顾。

二诊时瘀阻之象已除,故去桃红四物汤,避免久服伤正。然痰喘之证尤存,故加入自拟化痰汤增强化痰功效,痰热得去,气道自通,喘促自平,并辅以野荞麦根助祛顽痰。总览该方,上以清肃肺气,中以健脾化痰,下以补肾固本,全方位兼顾。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患者服药后诸证悉平,故而对患者进行调养,以固本培元。以金匮肾气丸加减补肾助阳,巩固疗效,防病复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上下兼顾,诚为良法。嘱患者每年入冬之前进行调养。

4 结语

姚老辨治慢性咳嗽经验丰富,理论上,上源《内经》之学,下采诸家之长,并在之基础上有所发挥,于病因、病机、病程上有新的见解;治法上,依“消”“清”“补”三法治痰患,三位同调融汇于“补”,并将“补”法贯彻慢性咳嗽治疗始终;临证上,痰多喘促治以葶苓合剂、咳嗽咳痰治以自拟化痰汤、顽痰难去善用野荞麦根、过敏咳难愈配入大剂量蝉蜕等,依症灵活选用药对,以专方专药对专病专症。姚老治疗慢性咳嗽疗效显著,极具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水液鱼腥草平喘
Ganoderma lucidum: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hytochemistry,eff icacy,safety and clinical study
Pingchuan formula (平喘方) improves allergic asthma in mice through inhibiting nuclear factor-kappa B/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亦药亦食的鱼腥草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40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家庭医学(2019年6期)2019-06-27 01:37:34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基层中医药(2018年7期)2018-12-06 09:25:42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40
夏季良药鱼腥草
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 01:20:22
地龙生姜平喘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7-17 15:29:08
гУТТУИНИя сЕРДЦЕЛИсТНая
中国(俄文)(2016年7期)2016-09-18 01:22:10
饮水
饮食科学(2016年3期)2016-07-04 15: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