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霞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为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十分广泛,很多学校都引入了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进而丰富和完善了现有的教学方式,保证了教师的教学质量。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根据现阶段小学教学的现状以及信息化教学的意义,提出了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今后小学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学;应用
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教学改革,提倡教师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并不断提升小学阶段的教学效率。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并不普遍,教师的课堂观念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课程设置的适应性不强,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阶段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将课堂结构进行重新塑造,并建立信息化考核和评价体系,让更多学生适应信息化教学过程。
一、现阶段小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置,如果教学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设置也会变得更加有局限性,学生接触不到最新的知识,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现阶段很多小学教师都没有进行定期培训或交流,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根据学情的改变而做出调整,导致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此外,学生的教材也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教师仅仅根据教材进行讲解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创新,这样固定的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思考方式的转变,学生很容易形成固定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小学教育改革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2.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交流
在小学教学阶段,保证教学效率的前提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必要交流,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想法,并掌握学生近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针对学情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和改善。此外学生也应该与教师保持必要的交流,了解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进度,便于对知识的预习和掌握。目前很多学校在课堂上还是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求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状态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思考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教师也无法及时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3.教学资金投入还不够充足
很多科目对教学设备都有一定的要求,完善的教学设备能够为教师带来更高的教学效率。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教育机构将这些现代化技术与教学相融合,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现阶段很多学校都没有针对信息技术的融人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教育部门对教学资金的投入方向还不够明确,导致很多学校在设备改善方面没有充足的资金,学校的教学设备达不到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越来越低,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过程。
4.考核和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教师的考核和评价结果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一个反馈,所以教师应该重视考核评价方式的设置,让更多学生能够适应考核过程,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于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的考核方式只有试卷,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对近期的学习状态进行检验,评价手册上的教师评语也过于形式化,学生很难从评语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状态的指导,导致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改变方向。此外,单一的考核方式并不能适应所有学生,很多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考试结果并不相符。
二、信息化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意义
1.进一步创新学生的思维方式
现阶段很多小学都引进了信息化教学方式,只是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仍然停留在初始阶段,很多教师都无法自如地运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导致信息化教学的作用不能够完全发挥出来。教师应该尽快认识到信息化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并对教学方式进行丰富,这种教学方案的调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从而对自己的思考方式做出调整,创新思考方式。
2.丰富教学方法并提高质量
信息化教学是利用一些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或多媒体技术实施课堂教学,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传统的教学课堂流程还比较固定,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学生很难在学习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思维。信息化教学方式比较多样,比如,借助多媒体进行课程讲述和演示、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并寻找答案、利用问题设置进行课堂引入等等。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教学课堂的多变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及时转变自己的思考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3.拓宽获取教育资源的渠道
学生获得的教育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仅仅依靠学校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拓宽学生获得教学资源的渠道,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来源。信息化教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专业知识的检索,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通过相关教育终端进行查询,获得更加丰富的教学信息,并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提升。此外,丰富的教学资源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信息化教育所带来的教学资源也能够优化素质教育效果。
4.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方向提供一定的指引,但学习方法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才能够更加迅速地提升教學效率。信息技术教学能够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时间,能够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亲自操作一些信息设备,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一些专业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公众号或其他教学软件,让学生能够匿名反馈一些对教学过程的意见。这样学生能够自己掌握教学进度,对知识的接受有很大的帮助。
三、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情进行详细了解
现阶段小学教学效率之所以没有明显提升,很大程度上是以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可能会出现不适应教学节奏的情况,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设置之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充分了解,并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进行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比如借助信息平台收集学生近一阶段的学习感受,将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扇形图或折线图的形式进行更直观的反映,这样教师就能够针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制订多样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2.运用信息技术对课程的结构重新构建
传统的课程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教师大多根据教学目标制订一套固定的课程结构,而且整个教学节奏和进度也比较固定,学生在这样的课程结构中对思维的锻炼不够,容易产生一套固定的思维模式,对学生的能力提升非常不利。教师应该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对课程结构重新构建,制订出适合学生的课程安排,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利用表格分析将课程结构进行科学规划,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灵活性。
3.教师尽可能丰富信息化的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不断推广,相关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丰富,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引进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相关教学方式对自己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展示,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到讲台上利用相关设备进行教学演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相关课程进行规划和分析,让学生自己来把握教学进度,并根据特定的教学软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提升小学阶段的教学质量。
4.建立比较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现阶段教学评价机制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还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意见汇总,教师从评级体系中感受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通过学生的意見反馈来转换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方式能够适应更多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评价机制中发布对学生的学习评语,根据不同的项目为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让学生也能更加直观地认识自己,并对自己现阶段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5.定期对教师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化培训
信息化教育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教学,还要会操作一些信息化教学设备,并对其中的一些软件进行相关设置,保证现阶段的信息化教学设备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所以在信息化教学阶段,教师对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关键。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设备的操作培训,让教师能够充分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各个操作流程,并在课堂教学中自由切换相关操作环节,保证教师的单独操作过程能够达到标准。
6.借助信息手段对教学效果进行跟踪
现阶段提升小学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所以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知识讲授是完全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跟踪,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在课下的学习过程,这就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软件为学生布置一些网络作业,为学生规定考核标准,定期对学生的网络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充分掌握学生在课下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
信息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应该重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在日常教学中引入—些信息技术,推动小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