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探究与创新

2019-01-03 06:59郭涛孙汝中王臣珠
化学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实验探究

郭涛 孙汝中 王臣珠

摘要: 针对人教版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及不足,提出对这个实验的一些新认识,认为燃烧法的实验原理适合应用于课堂演示。改进了课堂演示实验,同时设计并开展了学生探究实验。新设计的实验可有效降低实验误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 空气里氧气含量; 实验装置改进; 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12-0055-03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空气”中安排了“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1所示),这个实验是初中化学第一个半定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认识了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成分,有利于正确建构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同时,学生初步建立了定量研究思维,这对于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图1  人教版“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我们调研了南阳市中心城区化学实验装备较好的8所初中,发现这个实验成功率大约50%左右。不少教师视这个实验为“鸡肋”: 做了,实验效果欠佳;不做,授课缺少说服力。为此,我们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探究和改进,与同仁分享交流。

1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误差分析及不足

(1) 集气瓶瓶口与瓶体大小不一致,很难做到将水面上方空间均匀地5等分,引起测量的系统误差。

(2) 实验装置的导管比较长,其中也存有空气,这部分空气的体积和集气瓶体积的1/5相比,是不能忽略的。而实验不计这部分体积,引起测量的系统误差。

(3) 集气瓶横截面积比较大,水面上升高度的细微差异就会引起气体体积的较大变化,引起实验误差。

(4) 燃烧的红磷放入集气瓶的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会使集气瓶中部分气体受热逸出,造成实验结果偏大。

(5) 红磷剧烈燃烧,使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突然增大,有可能使塞子松动,导致装置漏气,造成实验结果偏小;甚至会导致塞子弹出,使实验失败。

(6) 实验操作缺少标准,不易把握。实验过程中,取多少红磷?在燃烧匙中燃烧多少时间?什么时候把燃烧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这些操作都是依靠经验进行的,缺少客观的操作标准,不同的人操作,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

(7) 红磷在集气瓶外点燃,会有P2O5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污染课堂环境。

(8) 实验耗时比较长,长时间的实验等待容易使学生失去实验兴趣,出现教学“真空”。

2  “測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认识

对近十年来关于该实验的期刊文献55篇作了实证研究。发现不少实验设计过于理论化,忽略了基础教育实际,甚至为“改进”而改进,把实验孤立在教材之外,弱化了实验的教学功能。

实验是化学思维的重要基础[2],只有扎根教材、研究教材、领会教材,才有可能开展符合学情的实验教学活动。

从实验在教材中的位置来看,这一实验设计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让学生认识到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本实验是在为后面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学习做铺垫,而不是要求非常精确地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基于此,我们认为不宜将精密的电子感应装置引入此实验,这些装置固然可以得到较精确的实验数据,但却明显削弱了基础教育阶段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教学要立足于基础教育实际,领会教材意图,设计符合初中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实验。

二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定量研究意识,学会收集、分析实验证据,初步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基于此,我们要在实验中,尽可能校正误差,培养学生的定量思维,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这个演示实验的改进应该立足于燃烧法。对于中学生来说,燃烧法的实验原理是最容易理解的,且反应迅速,现象明显,适合课堂演示。虽然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通过广大教师同仁不懈的实验探索和优化,并适当开展一些探究性教学活动,这些问题终会得到圆满解决。

3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创新

我们在实验的环保性、数据的精确性和演示的简洁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优化,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用品]

体积已五等分的硬质玻璃管(15mm×250mm)、橡胶塞、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长3cm)、可放入硬质玻璃管内的铁制容器、磁铁、激光笔(250mW)、气球、棉线、水槽、吸水纸;白磷、水

[实验装置图]

实验装置见图2。

图2  “燃烧白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 检验装置气密性。

(2) 将玻璃导管的一端伸入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刚露出橡胶塞即可),另一端套上气球并用棉线固定。

(3) 将套有气球的橡胶塞安装到硬质玻璃管的左端。

(4) 把载有白磷的铁制容器(小铁盒)放入硬质玻璃管内(白磷取绿豆大小,并用吸水纸吸干其表面水分)。

(5) 先把气球内的气体排尽,再在硬质玻璃管的右端安装另一橡胶塞。

(6) 用激光笔(250mW)引燃白磷。并用磁铁吸引小铁盒在硬质玻璃管内缓慢移动,使装置内的氧气充分消耗。

(7) 待白磷不再燃烧,冷却至室温后,将硬质玻璃管右端竖直伸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在水下取出橡胶塞。

(8) 调整硬质玻璃管高度使水槽内液面与管内液面相平,待液面稳定后,塞上橡胶塞。

(9) 把装置移出水面,将硬质玻璃管竖直(气球端朝上),观察液面高度。

(10) 整理实验台。回收实验用水。

[实验现象]

液面高度达到1/5刻度处。

4  实验改进的优点

(1) 实验装置简单,操作简便。

(2) 实验现象直观、明显,可视性强。

(3) 实验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比较环保。

(4) 将红磷更换为白磷,大大降低了实验物质的着火点,一方面白磷易被点燃,另一方面能使硬质玻璃管中氧气消耗更完全。

(5) 用小铁盒承载白磷,在磁铁作用下在管内移动,这有利于充分消耗试管中的氧气,且方便实验后仪器的清洗。

(6) 用激光笔引燃白磷,清洁、高效。

(7) 将白磷放在密闭的玻璃管内引燃,避免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引起的误差。

(8) 实验用导管很短,可避免导管过长引起的实验误差。

(9) 实验排除了水的压强对气体体积产生的影响。

(10) 实验装置体积小,节约药品,符合环保理念。

(11) 实验操作标准化,成功率高。

5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学生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开展了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氧化法自主设计探究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验,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实验技能,提升学科素养。下面是我们研发的一个学生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

两个同型号(350mL)的干燥的空矿泉水瓶、水槽、500mL量筒;还原性铁粉(淘宝有售,又称活性铁粉)

[实验步骤]

(1) 先把一个空矿泉水瓶装满水,然后打开瓶盖,将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量水的体积(VmL)。

(2) 向另一个空矿泉水瓶中加入足量还原性铁粉(加少许氯化钠溶液),拧紧瓶塞。上下反复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 矿泉水瓶逐渐变扁,瓶身略微发热。

(3) 待冷却至室温后,把变扁的矿泉水瓶口(朝下)浸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在水下打开瓶塞。观察现象。

现象: 铁粉散落到水槽中,矿泉水瓶中有水进入,矿泉水瓶体恢复原状。

(4) 在水下拧紧瓶塞,取出矿泉水瓶。然后打开瓶盖,将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量水的体积(MmL),这是消耗掉氧气的体积。

(5) 实验结束,整理实验用品。

(6) 计算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 VO2%=(MmL/VmL)×100%。

实验设计小巧,操作性强,很好地控制了实验误差,并且通过数据测定了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完成了由半定量分析到定量测定的突破,增强了学生的定量研究意识。

本實验探究立足于教材,设计符合初中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易于学生接受。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均有效控制了误差,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探究结果。我们深刻体会到,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3]。

参考文献:

[1]王锋. 化学教学中基于多维视角促进学生认识发展[J]. 化学教育, 2012, (6): 30~32.

[2]李岚. 中学化学中的实验与思维[J]. 化学教学, 2019, (1): 8~10.

[3]朱鹏飞. 研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关注的几对关系[J]. 化学教学, 2018, (6): 12~18.

猜你喜欢
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实验教学探究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长柄V形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对钢铁吸氧腐蚀过程的实验探究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对比实验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实验探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与复习策略
浅析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