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及教育方式

2019-01-03 19:43薛小燕
报刊精萃 2019年1期
关键词:形成原因小班幼儿

薛小燕

摘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般是指幼儿对其他人或物体进行身体或者语言上的攻击。我们经常可以在幼儿身上观察到的攻击性的行为表现,这种表现使幼儿的个性发展、品德、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都受到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发生的变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越来越多,攻击性行为更受到家长和教师们的关注。本课题通过对幼儿各种攻击性行为的参与式观察,对家长、教师、有攻击性行为的人及其同伴进行访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育建议。

关键词::小班幼儿; ;幼儿攻击性行为; ;形成原因 ; ;教育建议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種很常见的社会行为,它的发展不仅对幼儿自己的品德和人格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好,也会危害别的人,还会让自己被否定。幼儿攻击性行为:一般是指自己受到伤害或者要求得不到满足,他的身体或者语言进行攻击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大声地叫喊,骂别人,甚至出现踢,咬,抢别人东西的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研究者通过翻阅相关著作、杂志,并通过网络资源等查阅大量的文献后,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相应的梳理和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相关研究

1.国外有关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国外的学者发现:(1)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因为交往中的一些冲突;(2)儿童的攻击行为在形式上分成语言上和身体上的, 按照类型可分为前慑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或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3)他们的情感、气质与他们攻击性程度高低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

2.国内有关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直被大家重视,但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30-70年代,人们通过大量研究后,多数赞同“以直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任何行为”的定义。但是,班杜拉却认为,攻击性行为很复杂,对其下定义不仅要考虑到伤害的目的,也要考虑到社会的判断。后来,L.D.Eron又定义为“故意的伤害或挑衅他人”。之后又有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性行为就是 “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语言行为”,“是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我国的有关研究结果与国外的相类似,张文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他们从小班到大班,表现出一种以工具性攻击为主向敌意性攻击为主的趋势。

(二、)形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形成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内外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学因素

(1)大脑:攻击行为很可能与大脑的某种状态、功能有着一定的联系。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他们的大脑两半球均衡性发展,协同功能低,左半球抗干扰能力较差,右半球认知能力较弱。可见儿童攻击行为的产生与大脑的功能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2)性激素:研究发现,性激素也影响着男女生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和表现。一般来说男生的攻击性行为要比女生更强一点。Birnbaum 和Croll(1984)实验发现,男生在愤怒的时候出现攻击行为比女生要高很多。而女生更喜欢用她们的语言表达感情,男生则用行为来表现。

2.社会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是对儿童早期行为也很重要,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缺乏温暖的孩子、教育不当的家长以及对儿童行为缺乏明确的指导都可能造成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

(2)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儿童生活中也无法代替。研究表明,群体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幼儿攻击性的增加。同伴群体的感染作用,会让儿童相互模仿,直接增加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3.个体因素

个体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经典的攻击性理论很早就涉及气质与情绪维度,包括暴怒与攻击行为、挫折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受到挫折的儿童会大发脾气,这是他们的主要特征,到了中期,大多数的幼儿有了控制的能力,但是有些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儿童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是儿童社会化程度和社会适应的一项重要指标。陈世平研究发现,小学儿童解决人际冲突的策略与欺负现象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有很多种,最主要是环境的影响。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充分重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防止该行为影响他的正常发展。

研究发现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比较明显,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怎么交往,在此班主任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学会交往:

1.教师主动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的想法,而不是将错误都强加给他。在我观察到的很多案例中,很多老师不问事情发生的经过就认为是调皮的学生的不对,表面上或许是他的错误,但有时他也有纯真善良的一面,如果经常否定他,那他的攻击性行为不仅得不到改善,更可能误入歧途。所以教师应多与幼儿交谈,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及时纠正他的错误,也可以让他知道老师是关心他的。

2.当幼儿表现好的时候给他一些表扬,而不是一直批评,使幼儿常常处于消极的状态。现在很流行一种教育方式——“表扬式教育”,给孩子一些肯定,让孩子充满自信。而在幼儿园里,俊俊总是犯错误,扰乱课堂秩序,老师也老批评他,甚至可以说没有表扬。一个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对他的影响也是非常不利的,会使他的攻击性行为继续增多。

3.教师应教育其他小朋友友好地对待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不要孤立他们。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他会把成人的判断当做自己的判断,如果教师经常在小朋友面前批评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那么班上的小朋友就不愿意和“坏孩子”接触,这样更不利于有攻击性行为幼儿的发展。所以说教师应该有赏有罚,教育小朋友要团结,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潜移默化改变他们的攻击性行为。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往往是因为教育不当、榜样不好、环境因素等造成的,这些因素造成幼儿一些心理和行为习惯的不良影响。通过观察、记录与分析,我发现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普遍存在的,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他们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模仿性很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家庭对孩子千方百计的满足而使孩子形成较强的占有欲的教育弊端;幼儿园教育中班集体不应该出现的不接纳与排斥现象。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采取平静、适当的教育方式,更要注意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善良的品格,让每一个幼儿都生活在充满爱心的环境里,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猜你喜欢
形成原因小班幼儿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