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亮亮
摘 要: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为根本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呼唤小学生的创造本性,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才能,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创造教育;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创造潜能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希望:“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他认为创造力无处不在,无时不见,无人不有,因此主张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去解放发展儿童的创造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却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如何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呢?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借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落实以下几点,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力和创造力。
一、营造民主氛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在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影响。当一个人有饱满的精神、愉快的情绪时,学习的兴趣浓厚,接受能力强,学习效率高。由此可见,在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教师传授的知识便如那潺潺的溪水,轻轻地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融汇于思考活动中。
《天鹅的故事》一文,由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极其丰富细腻、极具变化,学生似乎对敬畏生命这一主题很难理解。教学中,我除了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验感情外,我让学生以手当做天鹅重重地拍打在课桌上,感受老天鹅一次又一次腾空而起、奋力撞击冰面时的悲壮与坚毅,这样创设了教学环境,学生们感同身受之后,感动、敬佩、崇高……一个个词语将老天鹅的形象逐渐丰盈,虽然阅读的是一个个文字,但是内心却有一股股情感,更加奠定了学生创造力的氛围。
二、激发无限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创造力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力。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的创造力被固有的种种迷信、成见、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将要被裹成“三寸金头”,这种“裹头布”束缚了学生内在的创造力。因此,他提出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潜心寻找教材中的想象因素,找准切入点,从不同的角度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时,将文章内容归纳为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备粮、小树穿衣等秋景图,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分别展示,这一环节不仅仅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创造了想象的情境。此时,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在美丽的图片中,引导学生大胆练说:“美丽的秋姑娘,你让大雁小心什么?”“小松鼠认为时间还早呢,还想玩一会,美丽的秋姑娘,你在怎么对它说?”在创造性交流中,学生的想象力潜移默化地得到充分发挥。
三、大胆质疑问难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问题引路,诱发争议,激活学生的创造力的意识,培养求异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善于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乌鸦喝水》一课,有学生对聪明爱动脑筋的乌鸦提出了质疑:“我认为乌鸦并不聪明。为什么不用吸管去吸,而要衔石子呢?那多辛苦!”这样的问题从侧面说明学生已有了创造力的思维。这时教师又顺势引导:乌鸦当时所处的环境能找到吸管吗?再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的思维顺应事物发展要客观规律去创造。
教学中还有些问题与课文无关,可以把这个问题作为作业,鼓励学生课后通过不同渠道查找相关资料,讨论研究,把质疑问难延伸到课外,养成勤思善问的习惯,从而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四、尊重个性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开展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多角度去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個性化阅读感受。
如在教学《九色鹿》一文后,可以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认为国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结合文本,各抒己见:有人认为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是自私自利、凶狠残暴的;也有人认为国王惩罚了调达,并下令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是注重诚信、惩恶扬善的……这样的提问并没有统一而唯一的答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同时把学生阅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渐渐地深刻认识到故事揭示的善与恶、美与丑,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五、提高教师素养
欲维新学生,当维新师者。教师想要在语文教学中践行创造教育,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怎样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呢?
1.丰富教师自身阅读经验
教师要经常走访图书馆和书店,广泛阅读各种体裁的文学经典作品,积累可以和学生分享的丰富阅读经验和阅读资源,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只有教师在不断地阅读中,亲近文学,才能在阅读中唤起童心,感受童趣,丰富阅读经验,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
2.引导学生感受阅读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多年的经验证明,如果童年时代读过关于善与恶、真理与谬误、真诚与虚伪的作品,那么,这些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就会成为这个人的财富。”阅读不同的书籍,书籍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形象生动的场景描写……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书籍中传达的各种关于真、善、美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为小学生起了道德启蒙作用,教师应该重视阅读书籍时的这种精神力量。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开启儿童创造力的钥匙,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灵活运用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使教学变得生机盎然,方法新颖,气氛活跃,这样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既扩大了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是真正把孩子解放出来,成为一个儿童乐园。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1.陶行知. 创造宣言. 陶行知全集. 第四卷. 2005-6-1
[2]2.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名篇——创造的儿童教育[J]. 新课程教学, 2017, 0(11):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