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丹丹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五位一体”中国梦的民族复兴设想,将文化建设作为未来民族发展的重点工程。本文阐述了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对应关系,总结了推行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方法,旨在为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提供意见参考,为完善艺术教学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艺术教育;文化创新;国家软实力
前言: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基石,其中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将成为未来科学布局的重点。我国作为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建设内容既囊括艺术教育的普及又要顾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扬改革精神,加快我国艺术教育和文化创新实践应用的研究,对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世界一流文化强国的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一)艺术教育使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中华世纪坛序》中有对我国文明地位的高度概括和自信表达:“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辉煌一页,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近代以来,随着列强入侵和国力的衰微,我国文化的发展也趋于停滞,众多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历史的冲刷和战火的破坏中断代、绝迹。客观而言,当代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已和综合国力不相匹配,因此文化建设和软实力的复兴,需要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基础,取其精华,取其糟粕,重新建立起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之间的纽带。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基础,在艺术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因素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途径。民族优秀文化的内涵往往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加以呈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书法、绘画、传统汉风建筑、文字等。古代劳动人民将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灵感通过以上形式表达出来并得以代代相传,构建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因此,为让优秀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加强艺术教育普及建设,是当代艺术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1]。
(二)艺术教育是加快文化创新的重要方法
教育的意义不是复制,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通过承袭和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研究,发挥艺术工作者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新能力和创作欲望,这种内在动力的发扬不仅能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艺术教育对艺术工作者思维的启发和激励,创新而来的新艺术形式将对现代文化反哺并形成激烈的碰撞,促成艺术形式的融合和综合发展,达成现代艺术与传统优秀文化的对接和交流,新融合而成的艺术形式将进一步激发艺术爱好者对新旧文化融合的尝试工作,客观上形成了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新体制的良性循环,推动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先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为推动人类文化传承和进步起到长远性积极影响,加快文化创新进程[2]。
(三)艺术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家开始推动“新课改”在各个领域各教研单位的落实工作,对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赋予了新的使命,艺术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推进文化创新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有者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的教育任务。根据“新课改”相关指示精神,21世纪人才的培养应当是能够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除具备现代生产需求的文化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还要具备基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面对我国多数群众和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薄弱的现状,加强艺术教育普及程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关键,推动全面、完整性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确保教育资源平均化,促进学生人文和艺术素质的培养[3]。
(二)二、艺术教学体制改革与文化传承创新方法
1.(一)转换教育理念,坚持课内外结合教学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重视教育和文化传承闻名于世,在艺术教学领域,更流传多部文献证实了这一结论。然而建国后由于百废待兴的国情和西方国家的全面封锁,尽管我国曾提出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学文化发展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文化建设,但总体而言,无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或是艺术教学的探索均有所局限,文化创新和艺术教学水平严重滞后,抑制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为改善这一局面,需要自上而下的转换艺术教学理念,探索文化传承新方向。例如,加强艺术教育与课内外课程设计的结合。2016年,中央戏剧学院曾发起系统性学生教学工作,打破教学垄断,推动理论课与室外素材采集相结合的教学方案,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自活动开启以来,和北京市话剧团等多家演艺机构展开合作,共举行了20余次话剧合作演出、戏曲汇报演出与观摩活动,参与师生团队达5000余人,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和师资团队在传统文化素材汲取方面的灵感,又增进了学生和群众对传统戏曲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拓宽了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的渠道[4]。
2.(二)深化改革落实,完善教学体制
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不仅有技术革命,还要有合理的制度承载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艺术院校和教育工作者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应当发挥领导作用,转变艺术教育管理体制,让艺术院校和教研机构成为艺术工作者文化创新的摇篮。在艺术教育中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既身为文化传承的见证者,又能够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推介人。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加强校内外文化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例如,解放军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军艺”)舞蹈专业举办的大型中外民族舞蹈合作交流活动在世界大学生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共鸣,包括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巴黎艺术学院、爱尔兰民族艺术学院等多家世界级古典艺术学院都应邀参会,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艺术工作者在军艺的舞台上表演自己的民族舞蹈,加深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在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5]。
3.(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教育的主旨是以人为本,教师既是艺术工作者,又是文化的传承者和课程设计的领导者,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学习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对人才的启用不应以学历和教龄作为唯一标准,艺术的教育要同传统学科区分开来,对艺术形式的理解和再造能力才是艺术工作者评价的指导标准。例如,上海某现代艺术学院为加强传统汉风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交流,邀请了上海市文工团的老艺术家和一批青年流行音乐人展开研讨会,并定期在校内举办现代流行音乐与传统戏剧元素结合为主题的讲座,为培养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基础。
(三)三、如何提升群众的文化艺术水平
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出了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设
(下转第28页)想,文化作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在会上多次强盗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文化的繁荣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只有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层面同时发展才能让我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场馆作为公益性质的公民文化单位,各地市的文化活动中心是组织群众文化的重要场地,不仅为市民的文娱活动提供场所,同时起到传播先进文化与艺术思想的根据地。文化活动中心的主要职能包括举办各类展览及讲座,为群众普及文艺知识;适时展出物质文化遗产以供群众瞻仰学习等功能,作为我国公民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文化场馆应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多加发扬和集成创新传统文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例如,戏曲活动作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文化场馆应当适时邀请专业戏曲表演艺术团开展巡回演出,也可走街串巷拉近戏曲活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使群众自发性的对戏曲等文化活动产生兴趣,将空闲时间转移到文化活动当中来,既提升了群众的艺术素养,又能将优秀文艺活动传承下去,为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奠定基础。
结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我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不仅需要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层面的建设,更要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推进文化创新和艺术教育的传承。为落实艺术教学改革,提升艺术教学水平,学校应当转换教学理念,完善教学体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推广艺术活动范围。希望本文能得到相关机构和艺术工作者的重视,积极探索艺术教学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工作,为实现中国梦,提升我国人民艺术素养,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熠龙.关于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J].学周刊,2017,25(25):159-160.
[2]包涵.载学校艺术教育推文化传承创新[J].现代教学,2016,23(5):38-39.
[3]张红娥.加强中学美术教育推进文化传承创新[J].中文信息,2016,18(5):111-112.
[4]杨松崧.高等美术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作用[J].艺术科技,2016,29(12):12-13.
[5]牛耿欣.展示空间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5,22(1):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