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效果

2019-01-03 17:04王茂权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正骨肱骨移位

王 爽 王茂权

(沈阳市骨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5-8岁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发生率位居儿童骨折第1位,一般情况下,多因交通事故、直接或间接暴力、运动所致,其骨折部位多见于肘部,一旦治疗不当,可能造成患儿肘外翻、缺血性肌挛缩[1]。中医正骨主要是用按、推、拽、拉等手法对骨折或脱臼部位进行治疗,该治疗方式创伤小,更有利于患儿骨折愈合。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效果,特以我院收治的12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2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纳入本次研究,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5±1.7)岁,骨折类型:21例为屈曲型,39例为伸直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6.5±1.5)岁,骨折类型:23例为屈曲型,37例为伸直型;2组患儿基线资料(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于我院确诊为肱骨髁上骨折,根据Gartland分型[2]:I型患儿骨折处未出现移位情况;II型患儿骨折部位不完全移位,出现明显成角畸形情况,皮质一侧出现断裂情况,后侧皮质完整;III型患儿骨折部位完全移位,皮质前后侧均出现断裂情况;所有患儿均为闭合性骨折,未损伤血管神经;患儿家属均对此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排除既往骨折病史,代谢性骨病、开放性骨折、前臂骨折及采取其他治疗方式失败者。

2 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开放复位治疗,复位后给予微创穿针石膏进行固定;观察组患儿采取中医正骨手法进行治疗,其具体措施如下:如患儿属于伸直尺偏型骨折,治疗时患儿保持仰卧位姿势,临床医生一手将患儿上臂握住,一手将腕部握住,使肘关节保持伸直状态,将其向肱骨纵轴方向进行拔伸牵引,纠正骨折重叠、转移移位部位;双手分别将患儿上臂远端前方和后方握住,骨折外侧使用双手第2-5根手指进行固定,骨折远端内侧使用双手拇指进行固定,并将其向外侧用力推按;采取“两点捺正法”对将远侧段至尺侧骨折位移部分就行纠正;如桡偏出现移位情况,可继续采取“两点捺正法”进行纠正,纠正时与尺偏型手指推按和用力方向相反。如患儿远端向前侧方、向后侧方出现伸直型移位骨折,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可在患儿肢肘处使用双手拇指将骨折远端后方顶住并向前用力推按,骨折近端前方处使用其余手指用力向后方进行按压;按压时,助理需保持患肢肘关节屈曲>90°以上。如患儿属于屈曲型移位骨折时,且骨折远端明显向侧方或前方产生移位情况时,临床医生可将患儿骨折肘关节向前,骨折远端使用双手拇指顶住,并将其向后用力进行按压,骨折近端位置后方使用双手2-5指向前方进行端提,助手需保持患肢肘关节屈曲在60°左右。所有患儿骨折复位后,采取合骨法对患儿患肢进行纵轴加压或叩击,让骨折两端处相互嵌插,使骨折端更加稳定,并使用经皮克氏针对骨折位置进行固定,固定方法如下:采取静脉麻醉方式对患儿臂丛进行麻醉,患儿保持仰卧位姿势,将肩部垫高,使用2-3根克氏针(直径1.5mm)交叉植入患儿内外髁和肱骨前方外侧位置,将针尾减掉并将其弯曲后放置于皮肤外侧处,最后使用石膏对其进行固定。

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2组患儿并发症情况;显效:患儿肘部功能活动无障碍,外形未见变形情况,骨折端愈合良好;有效:患儿肘部功能活动稍有障碍,骨折端愈合欠佳;无效:患儿肘部功能活动出现明显障碍,外形存在内翻畸形情况,骨折端愈合差,总体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5 结果

5.1 2组患儿临床有效率对比:对照组(n=60)显效24例(40%),有效21例(35%),无效15例(25%),总体有效率45例(75%);观察组(n=60)显效45例(75%),有效12例(20%),无效3例(5%),总体有效率57例(9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患儿临床愈合时间对比:对照组(n=60)临床愈合时间为(31.72±3.51)天;观察组(n=60)临床愈合时间为(25.45±4.57)天;与对照组临床愈合时间相比,观察组临床愈合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对照组(n=60)3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4例出现缺血性挛缩,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观察组(n=60)1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1例出现缺血性挛缩,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儿童生性活泼好动,且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极易出现骨折情况。肱骨髁上骨折主要指肱骨髁上2cm左右处出现骨折情况,肱骨其远端位置处于密质骨和松骨质相交处,且前后方分别连接冠突窝和鹰嘴窝,该位置处仅一层薄膜连接。由于肘关节部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较为坚硬,一旦遭受到强力外力作用,很少出现脱位而是直接引起骨折[3]。其发生率在四肢骨折中占3%-7%比例,在肘部骨折中占到30%-40%比例,其中又以伸直型骨折最为常见[4]。儿童年龄较小,骨骼发育还不成熟,一旦受到跌、坠、挫、闪、扑等外力,很容易出现骨折情况,而儿童正处于成长阶段,虽部分患儿未完全骨折,但骨骺仍遭受到严重损伤,由于骨折位置较为特殊,解剖结果复杂,如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或治疗不当,后期骨折端可能出现肘内翻、骨化性肌炎、缺血性挛缩等发育畸形情况,给患儿成长造成严重生理和心理创伤。目前,在肱骨髁上骨折方面方式颇多,如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均属于常见手术治疗方式,以上治疗方式稳定性多较好,在治疗早期即可对患儿功能进行训练。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治疗风险,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术前需对患儿进行麻醉,且术中易造成患儿神经损伤,术后还可能出现切口感染情况,治疗风险较高,且治疗费用也比非手术治疗高,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压力[5-6]。由于儿童恢复能力较强,采取非手术治疗不仅恢复更快,且能减少患儿痛苦。中医骨伤科是一门有特色的学科,其历史源远流长,并在发展中不断吸收现代先进医学技术和理念,日渐趋向成熟。中医正骨在治疗过程中,从辨证论治角度出发,坚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重”治疗原则[7],在复位过程中,尽量避免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并采取制动措施,对骨折位置进行固定。其复位过程中无需进行麻醉,仅针对疼痛耐受较差的患儿采取局部浸润麻醉,再对患儿骨折部位进行按摩,详细了解骨折情况后,通过拔伸牵引方式对其进行复位。这种治疗方式,不仅操作简便,且可靠性高,创伤小,后期消肿快[8]。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2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措施,结果显示,采取中医正骨结合微创穿针石膏进行治疗,其临床有效率95%,明显高于开放复位联合微创穿针石膏治疗临床有效率75%,且骨折端愈合更快,并发症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正骨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对患儿骨折周围组织损伤相对较小,更有利于患儿骨折愈合,其临床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正骨肱骨移位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图说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