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军
(泰兴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400)
结核病的发病原因在于结核杆菌感染,并由此导致的慢性传染病,该病多发生于肺部,所以又被称为肺结核病。对于该病的治疗以往都是单一用药,而目前的防治上主张联合用药和疫苗接种,取十分显著的效果,以下就相关的防治策略进行综述。
我国在预防结核病上主要途径是疫苗注射,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卡介苗接种。在上世纪70年代卡介苗被纳入儿童免疫计划。在20世纪80年代将卡介苗接种规定为出生时接种。目前,我国规定在新生儿三个月零必须接种卡介苗。
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而人口的流动会增加肺结核病传染几率,据2015年卫生部对结核人群分布的统计结果分析发现,农村尤其是偏远山村是高发地区,必城市地区发病率多三倍以上。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农村人口迁移更加频繁,肺结核确诊病患具有潜伏期,难以及时发现,而发病后已经造成传染周围人群,该疾病传播速度快,并且不容易控制。加之人口流动因素导致人群的动向不能准确掌握[1]。
目前我国医院治疗结核疾病的方案主要是通过化学药物,但是结核病症不容易控制、治愈系数大,所以在临床上存在很多的联合用药情况,这也增加了滥用药物以及用药剂量偏大的几率。同时,长期服用药物会产生耐药性,会减弱对该病的控制。此外,结核病患免疫力偏低,如果出现耐用性问题可能导致后期疾病无法控制。我国在结核的预防主要是注射卡介苗,目前还没有研发出替代性药物。
各级医疗单位、疾病控制中心要加大经费投入,建立防控体系,通过医院以及定点治疗单位的配合,可以保证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经费的投入下还可以开展培训工作,这样医务人员以及病患都会了解发病的初期表现和控制方法,同时也会注意避免传染。经费的作用还体现在激励患者上。在条件允许下,国家以卫生部门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对实验室的软件和硬件更新,并且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加强对结核疾病的药物研发。此外,经费还可以用于考核,对的防控人员的职业能力、工作态度评估,进而打造出高质量的结核防治队伍[2]。
医保是患者解决看病难、费用高的有效途径,现阶段依然也好很多患者由于经济因素不能有效治疗,农村地区病患需长期服药,经济压力更大,存在部分患者不严格遵医嘱用药的情况。所以国家医保部门需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降低患者的用药和治疗负担,加大报销比例。同时,还要让报销程序简化,便于农村地区肺结核以及感染人群有医疗保障。民政部门也要积极开展工作,这类患者存在对结核治疗药物耐药性的情况,导致结核病无法有效控制,具有传染性。因此,民政部门要视临床治疗,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倡导主动救助,进而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现阶段我国抗结核预防药物是卡介苗疫苗,并且新生儿必须注射。但是成年人的疫苗注射在治疗效果上没有达到良好效果,所以需要药品研发人员加快结核病的研究速度,研发出新型疫苗和新型药品,提升诊断技术,国家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对结核病尽早发现和有效用药[3]。
高危人群是危险因素,由于贫困、酗酒、吸烟、营养不良等因素都可能增大患病几率。因此,卫生防疫部门需要对该类高危人群主动发现,切实开展好工作,进而降低传染几率。对于重点人群,建议到相关结构进行检查,或者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体检,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肺结核潜在病患,同时帮助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便于后期治疗。此外,已经确诊为结核病的人群,还需要了解流动动态,比如近期工作状况,是否打算存在地域转移,这样可以尽早给予预防建议。
综上所述,肺结核是一种传性疾病,一旦患病会对患者以及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压力,目前我国对防控结核病症效果较好,但是依然存在高危群体,需要建立健康档案,及时监测动态。国家在防治上要加大经费投入,重视医疗保障,积极研究新型药品。同时,相关卫生机构个医疗部门要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电视、网络、宣传栏、讲座等形式,让人们对肺结核有更多的了解,传播应对方法,主张尽早治疗,这样可以更好营造出安定的社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