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规范化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01-03 14:22孟祥臣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患肢肌力置换术

孟祥臣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骨科,辽宁 大连 1162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该疾病是由于创伤、劳损、肥胖、高龄、关节畸形以及关节先天性异常等因素导致关节边缘、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和关节软骨退化性损伤,该疾病一般又被称为老年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病等[1]。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僵硬、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关节畸形等[2]。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膝关节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也是当前治疗晚期膝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其能有效的缓解因关节软骨破坏引起的疼痛,对膝关节的功能进行改善,同时纠正关节畸形等,要想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恢复还需要结合适当的早期规范化功能锻炼。本研究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规范化功能锻炼对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为(62.47±8.33)岁,病程5-18年,平均病程为(10.27±1.03)年;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为(62.54±8.46)岁,病程6-20年,平均病程为(10.46±1.07)年。所有患者通过检查均确诊为退行性膝关节炎。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

2 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对其进行常规术后护理,同时告知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常规予患者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早期规范化功能锻炼:(1)术前指导。在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前做好相关的手术准备。该类患者一般病程较长,同时还有负重痛、关节功能障碍以及静息痛等情况存在,并且担心手术效果和术后疼痛等问题,极易出现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对此需要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的发生情况,同时结合多种健康宣教的方法,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与该疾病相关的知识,在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合理有效的早期康复锻炼计划,告知其术后进行早期规范化功能锻炼的必要性,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和下肢肌力训练。(2)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缓解其疼痛,让患肢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增强膝关节周围肌力,防止肌腱发生挛缩与粘连情况,达到恢复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假体的使用时间等目的。术后早期规范化功能锻炼在患者麻醉恢复后开始,锻炼次数一般为3-4次/d,锻炼强度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3]。功能锻炼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在术后2天内进行,患者麻醉恢复后指导其合理的练习腘绳肌、股四头肌以及踝泵运动,练习时间为15-20min/h。第1天进行膝关节主动与被动屈伸锻炼,选取半卧位或仰卧位,在踝关节下部放置一个枕头,轻轻的按压膝关节,尽可能的将患肢伸直,时间为10-15分钟;在医护人员协助的情况下进行膝关节被动伸直与屈曲运动。进行膝关节、髌股关节主动与被动屈伸运动,采用下肢康复器进行,2-3次/d,30-60min/次。开始以30°的关节屈曲度,逐渐增加,直至接近90°为止[4]。第2个阶段在术后3-10天,进行身体平衡和膝关节本体感觉锻炼,患者在继续进行1-2天的功能锻炼后,医护人员协助其进行站立、行走等训练,让其自行锻炼重心转移,逐渐达到患者能自行站立、行走等锻炼,膝关节伸直到0°,屈曲>90°;同时与直腿抬高和渐进抗阻力的屈伸运动结合,让关节屈伸的活动范围增加,睡眠时将合理的抬高患肢,预防关节挛缩情况发生,促进下肢深静脉回流。第3个阶段为术后10-14天,对下肢运动协调能力进行锻炼,让肌力得到恢复,并且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最终使膝关节功能得到恢复。(3)术后疼痛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缓解患者的疼痛,造成关节僵硬的原因就是关节疼痛,由于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具有保护疼痛的作用,导致患者肢体活动受限、关节屈曲困难,术后疼痛使得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康复训练,继而使得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肌力训练的强度不够,到不到预想的效果。对此,我们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镇痛,大幅度的降低了其术后疼痛感。(4)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前认真做好易患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评估,常规监测患肢静脉彩超及D-二聚体,患者术后6-8小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疗程为14-21天。同时采用静脉泵防止患肢发生深静脉血栓。仔细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末梢温度、肿胀程度等变化情况。(5)预防术后感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感染,其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因素。在患者术后医务人员应该严密观察其切口和体温变化情况,注意保持敷料整洁、干燥,常规观察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化验指标变化情况。(6)出院指导。教会患者膝关节功能锻炼相关的方法,指导其出院后坚持锻炼,叮嘱其定期到医院复诊。

3 评价指标:采用HSS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其内容包括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等,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5 结果

5.1 2组患者术后膝关节HSS评分:观察组(64.07±5.97)分,对照组(57.43±8.42)分,t=3.581,p=0.000。术后观察组膝关节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5.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1例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2例患膝关节粘连,3例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x=10.125,p=0.00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和最大的关节之一,其受到损伤会对患者的活动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5]。负重以及屈伸运动是膝关节的主要功能,人在站立时重力沿垂直中心线传递经过膝关节的内侧,这些力的和是膝关节总的支持力[6]。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于患者的膝关节受力不平衡,使得其膝关节活动受限以及疼痛。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患者应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会使得患者关节周围软组织作用失去平衡或肌力减退,继而导致假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与膝关节不稳定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加大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股四头肌肌力[7]。研究发现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早期规范化功能锻炼,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其可以增强患者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让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防止关节囊粘连,提高关节的稳定性,降低假体之间的压力,继而使得人工关节的磨损减少,让假体的使用时间增加,达到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目的[8]。此外,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早期功能锻炼,还能促进患肢深静脉血回流,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规范化功能锻炼对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早期规范化功能锻炼,能够有效的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患肢肌力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