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梅
(新疆呼图壁县人民医院,新疆 昌吉 831200)
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探究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有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探究相应护理对策,旨在为后续的医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基础。
选取2016年1月~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6.39±1.48)岁,16例高血压,15例脑梗死,14例脑血栓;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6.17±1.90)岁,18例高血压,15例脑梗死,12例脑血栓。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针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情况如下文所示。
1.2.1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
①患者因素:由于患者自身年龄相对较大或者伴有认知、语言或其他功能性障碍情况,从而使得跌倒、坠床、走失等不安全事件风险提升。②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自身护理技巧不熟练、知识与经验匮乏或者护理态度不端正等情况都会给患者的治疗、护理带来安全隐患。此外,工作排班不合理从而导致护理人员过于疲乏、情感懈怠也是导致护理不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③设备因素:对于神经内科患者而言,在其治疗康复期间大多需要运用相应的医疗器械、电子设备进行辅助治疗、干预,而若设备管理、维护不当,则会对患者整体治疗过程产生严重的影响。
1.2.2 针对性护理
针对上述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则可给予患者相应的改善措施,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①患者方面: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积极、热情接待,完整收集其相关疾病信息,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好相应的护理计划,同时提前做好风险管理的防范准备,如在患者外出时保证有人陪同,以防走失;于病床上加设约束带、防护栏,以防意外坠床;保持地面、走廊干燥洁净,从而防止患者跌倒。②护理人员方面:护士长可以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护理知识、技巧的学习、训练活动。同时,定期培训职业道德、工作素养,帮助护理人员能够时刻以饱满、积极的状态对待每一时刻的护理工作。护士之间也可以定期分享、交流护理心得,相互学习护理经验。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常见护理不安全事件,可以将其发生因素、相关预防措施等内容制定成册,分发给所有患者与护理人员,从根本上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③管理方面:采用弹性排班制度,一方面有效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科室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可以实施专人专区负责制,将护理职责落实到每位护理人员身上。此外,还需做好医疗设备、器械的定时检查、清点工作,最大程度消除医疗设备故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评价其对于临床工作的满意程度,0~100分范围内,评分越低,表明满意度越差。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14±0.29)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22±0.71)分,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P<0.05)。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并且结合临床护理经验,采用针对性更强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够全面提高护理安全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