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杰,王晓晓,庞兴辉
(商河县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1600)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临床通常对该类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该类患者行以切除术后,其口腔颌面组织有一定的缺损,极大地影响着口腔颌面的形态、功能[1]。因此,本文研究在该类患者手术治疗中行以气管切开术的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影像学等检查均符合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是否行以气管切开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6例。全部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者;②合并重要器官疾病者。此外,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其中,研究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38~75岁,平均(56.85±8.61)岁;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35~74岁,平均(55.13±8.7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单纯行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未行以气管切开辅助治疗,而研究组则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不同行以气管切开术,具体操作情况:术前准备,检查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如是否有肿大症状、肿瘤等,并确定喉气管位置;另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为其准备大小合适的气管套管。取患者仰卧位,并将其头部保持正中位,在其环状软骨下1~2横指处作为中心,消毒铺巾,还予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多采取纵切口,按照一定生理解剖结构切开皮下组织,并分离气管前组织,以使气管暴露出来,并利用带有局部麻醉的注射器垂直插入气管内,先回抽观察是否有气泡,有气泡则向气管内注入0.5 mL局部麻药,最后切开气管环并插入气管套管,及时处理创口。
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以比较发生率情况。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n(%)]
临床治疗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是外科手术,行以该类手术治疗的患者,同期还需采取皮瓣修复手术,均影响着呼吸道周围组织的正常结构、功能,导致该类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另外,该类患者术后口腔颌面软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肿、水肿,亦影响呼吸道通畅。若不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或狭窄症状,可能诱发窒息风险发生,危及患者性命。在临床上,通常予该类患者气管切开术治疗,通过切开颈段气管,以解除呼吸机能失常、喉源性呼吸困难等导致的呼吸困难症状[2]。该手术属于有创手术,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和性质、皮瓣修复等因素选择,适当为其进行切开术,可确保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在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手术中行气管切开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手术根据患者病情行以气管切开术,可提高患者预后治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