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希,金 巍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临床实践技能、职业素养水平、医学分析判断能力等都是医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如今我国医疗行业的蓬勃发展需要更多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医学生加入医疗行业队伍中,而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医学生自身提高社会竞争力、推动我国医疗工作建设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更完善的医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十分重要。
在医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及标准体系的构建中,根据具体的评价依据和完善的评价结构进行评价是十分关键的,针对这两方面,笔者进行了如下分析。
医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标准体系需要包括医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医学专业能力素养、医疗精英素养三个层次。其中,职业基本素养是指医学生需要具有医疗责任心、诚实且正直的品质;医学专业能力素养则需要医学生具有专业的医学学习能力、分析及判断能力;医疗精英素养则指医学生的工作沟通能力、心理健康及人文精神、敏锐的洞察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在评价和建立其职业能力标准体系时也需要关注这些方面的因素。
为实现建立科学系统的医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及标准体系,还需要根据具有权威性的参考资料和行业准则等进行评价标准体系的规范,例如《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国家军队医学教育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评价标准文件等都可作为医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及标准体系构建的依据[1]。同时在构建评价体系时,也需要考虑到我国当前医疗环境对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际要求。
为避免医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片面性,在构建评价标准体系时,首先要注意评价标准的健全与完善。第一,医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不能完全以标准化测评为依据,应该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多元化职业能力评价。第二,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应从激发医学生主观能动性角度出发,保护学生自尊心和学习自信心。第三,评价标准体系中应该创新考察方法,正视评优和选拔功能,而重视通过评价对医学生职业能力的塑造。
医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及标准体系的构建,其根本目标是通过结构化评价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在评价执行标准执行时要以效果出发,可以由医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重视评价执行的公平性,需求更具综合评价效果的执行标准。
专家咨询和评价的方式也是医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及标准体系构建中有力的参考依据,选择具有临床专业经验的医学专家进行医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评价,能够使这一过程更具实际应用价值[2]。这一方法的使用可以采用专家权威程度和其权威性判断指标来选择适合评判医学生职业能力的专家加入学生职业能力标准体系的评价环节,提高对医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实践应用价值。
医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及标准体系构建的根本目的是发挥评价的导向性作用,促进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中,一定要考虑与医疗实践结合,发挥职业能力评价的促学作用,从多角度和维度来考察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非仅根据医疗专业要求。在医学生爱国政治立场、公共道德文化素养、专业创新精神、医疗服务及团队合作能力上都需要进行深入评价。
医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中部分内容是难以量化的,不能通过数值等指标为其制定严格标准,这就需要从综合角度通过模糊评价的方式进行多方面评价和考虑,通过对学生部分难以量化的职业能力进行模糊评价,获得模糊定量指标,或用加权综合法将模糊评价指标与定量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考量,以求解决医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更科学系统的构建。
总而言之,在医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及标准体系的构建中,应该在结合我国医疗发展实际需求、国家医学院校及教育部门相关评价依据、医学生就业竞争需求等基础上进行科学、系统、多元化且综合性的评价标准构建,才能使医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有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