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研究进展

2019-01-03 12:29赵姗姗
关键词:营养液外伤颅脑

赵姗姗

(句容市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400)

近些年来,随着交通以及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数量显著提升。发病后,如未及时给予治疗,患者死亡率较高。有研究指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多伴有营养不良,加强肠内营养支持,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康复。但在此期间,加强护理干预同样较为重要。

1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护理需求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基础代谢增高,能量消耗量大,加之代谢紊乱、脱水、进食困难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较高。如未及时补充营养,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对患者病情的康复不利。为促进病情康复,现临床提倡通过肠内营养支持,为患者补充营养[1]。肠内营养支持期间,患者的常见护理风险,以导管堵塞、营养液配比不合理、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等为主。为提高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加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导管护理、营养液护理,并积极预防相应的不良反应较为重要。

2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方法

2.1 病情观察

肠内营养支持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1)护理人员需严密监测患者的症状,观察有无腹泻、腹胀、呕吐等异常。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明确原因,并给予处理。(2)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排便情况的观察,判断大便颜色、性状有无改变,并抽取胃液,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等问题。针对已发生消化道出血者,应及时止血,避免对患者疾病治疗的安全性造成影响。(3)输注后0.5 h内,应避免给予患者吸痰,以防胃内容物反流,诱发吸入性肺炎。

2.2 导管护理

肠内营养支持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鼻胃管护理,方法如下:(1)护理人员应妥善固定导管,预防导管脱出。针对伴有躁动者,应给予约束。发现导管松动时,需立即重新给予固定。(2)为预防堵管,护理人员应于肠内营养支持前后,采用0.9%氯化钠30~50 mL冲管,避免营养液残留。通常情况下,将冲管时间控制在4~6 h/次即可。(3)为预防感染,护理人员应每日2次采用0.9%氯化钠对导管外露的部分进行擦拭,保持清洁。导管与皮肤接触部位,应做好保护,避免发生压疮。

2.3 营养液护理

2.3.1 营养液速度

为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性,护理人员应以“自慢到快”、“自多至少”的原则给予鼻饲。第1 d,应给予0.9%氯化钠进行鼻饲,速度为25~30 ml/h,共用生理盐水500 mL。第2 d,继续给予0.9%氯化钠鼻饲,如无异常,则表明患者可耐受。第3 d,应给予患者营养液1000 mL鼻饲,速度为50~75 ml/h。在此期间,需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针对发生不良反应者,需停止鼻饲,并给予处理。待鼻饲时间>3 d时,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耐受度,将鼻饲速度调整至100~125 ml/h,确保患者能量供应充足。

2.3.2 营养液温度

营养液温度不合理,易对患者的舒适度及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造成影响。研究发现,营养液温度>40℃,易诱发肠黏膜损伤。如温度<38℃,则易诱发腹痛、腹泻或呕吐,对患者病情的康复不利。对此,护理人员应于38℃~40℃,对营养液的温度进行调节,使其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温度合理,给予鼻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边加温边输注,避免温度下降。此外,还需将恒温夹置于输注管上,对营养液进行加温,使其温度适宜。

2.3.3 营养液保存

为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护理人员应对营养液进行妥善保存:(1)营养液的保存,应严格落实无菌操作,以防污染,降低患者的感染率,提高疾病治疗的安全性。(2)对营养液进行瓶装前,应采用碘酒、酒精,对瓶盖进行消毒。各接头处,均应采用无菌纱布给予包裹。(3)营养液输注的过程中,导管应每日更换1次。如营养液已然开启,则须立即使用。如暂不输注,则应置于4℃环境下保存(保存时间应控制在24 h内)。

3 结 论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加强病情观察,可及时发现风险。加强导管护理,可预防导管堵塞。加强营养液护理,可确保营养供应充足。积极对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可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上述护理措施的共同应用,对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营养液外伤颅脑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不同营养液对香榧幼苗生长的影响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食用菌追肥谨记“两适两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