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季香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北京 102200)
血液透析是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具有简单的操作和较高的安全性,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式,但是因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长期接受治疗,因而会损害到患者正常的机体功能与心理健康,还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现选取60例患者为分析对象,就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而进行分组研究。
选取2016年09月~2018年03月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男38例、女22例。患者年龄45~75岁,平均(51.34±7.48)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6.05±1.16)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详情如下:
1.2.1 透析前评估
将患者的一般资料收集起来进行客观的评估,如年龄、职业、心理状态、生活习惯于家庭环境等,将各项实验室指标结合起来开展综合且专业的评估。
1.2.2 计划的制定
按照评估资料对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对护理目标进一步明确,以此完成对护理计划的制定,同时将严格执行计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详细的向患者解释。
1.2.3 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
(1)健康宣教:与血液透析相关的知识,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介绍,然后围绕患者实际情况完成对一对一或集体教育指导方案的制定,关于健康教育手册需要定期向患者发放 ,关于具体操作方法、原理、注意事项等向患者系统的介绍,如血管通路的维护措施和辅助药物的具体使用等,指导患者能够正视血液透析,将自身认知上的错误进行纠正,以此来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显著提高。
(2)舒适治疗环境的营造:护理人员需要对透析室进行定期消毒与清洁,按照患者与操作需要将温度与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病房要定期进行开窗通风,确保有充足的光线,必要情况下可以放置一些绿植。
(3)心理护理:基于患者病程较长且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痛苦,患者难免存在一系列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抑郁等,甚至还会出现悲观厌世的情绪,从而对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对其本身所存在的不良情绪进行排解。同时,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教,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信心。
(4)饮食护理:在透析期间患者的营养代谢会紊乱,进而极易诱发营养不良,这对病情的恢复十分不利。为此,患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的指导患者的饮食,及时补充蛋白质,如瘦肉、鱼等,同时控制微量元素的摄入,富含钾元素的水果尽量不要食用,如橘子和香蕉等。
(5)病情控制:关于患者的用药行为,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严格规范的控制,将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增强免疫力与提升血红蛋白的药物要按时定量的服用;同时,在抗感染工作有效开展的条件下,嘱咐患者做好卫生工作,促进自我护理能力的显著提高,完成透析后可以开展局部的按摩与适当的锻炼,防止血栓或脱管问题的出现。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并采用SF-6量表科学的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的高低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关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均采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则是(x±s),进行t或者x2检验,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并发症主要有内瘘闭塞、高血钾、心力衰竭、水负荷过高和血压异常等,其中观察组出现10例(33.33%),对照组17例(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健康状况为(1 6.3±3.5)分、精力(16.9±2.1)分、社会功能(16.5±3.2)、情感职能(16.7±2.7)分、精神健康(17.2±2.6)分、生活质量总分(90.3±13.7)分。
对照组:健康状况为(1 3.2±4.1)分、精力(13.2±2.2)分、社会功能(14.1±3.3)、情感职能(13.3±2.2)分、精神健康(14.1±2.8)分、生活质量总分(69.2±13.5)分。
观察组经过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液透析能够对血液进行净化,同时也会大量流失机体内的蛋白质与氨基酸,再加上透析过程中患者缺乏食欲和存在诸多并发症,极易造成营养不良的情况。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严格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按照现代护理观念,能够从多个方面为患者提供综合且优质的护理服务,如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疾病,掌握疾病进程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促进治疗依从性的显著提高;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地情绪障碍;饮食护理能够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经研究发现,相比较于仅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经全程护理干预后,并发症极大的减少,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