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共育,增强德育实效——利用高校资源助力学生成长

2019-01-03 12:11连旭萍
记者观察 2018年20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校园文化

文 / 连旭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作为一名小学德育教师笔者深知学校教育无法替代家庭教育。一般情况下,父母及长辈的受教育程度、经济基础、教育理念都会对家庭教育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利用高校资源助力学生成长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德育教育中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一)可有效帮助教师了解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想提高小学德育教育质量,单单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比如,教师要想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就必须对其父母职业、家庭成员素质、结构以及文化水平进行了解。在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环境背景下,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较为欠缺的部分进行重点教育,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德育教育水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可有效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为学生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每个学生的生活条件、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各不相同,部分家长存在一些教育误区。一些家长认为将孩子送至校园后,教师就应该对学生整个生活负责;还有一些家长认为,优越的物质条件对于学生发展是最重要的。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通过家校合作共育后,家长可以站在科学、合理的角度对学生的潜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真正走入孩子内心,为学生的后续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我校德育现状

(一)德育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近几年,我校将德育队伍建设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并且做到了真抓实干。由于本校情况较为特殊,学校还专门建立了一支学校德育工作骨干队伍,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努力提升德育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定期开展教书育人及评选优秀德育教师活动,建立优秀骨干教师培训制度,希望有效提升德育工作者的个人水平与专业能力。德育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勤勤恳恳,时刻铭记自己“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思想道德、理想情操都十分优秀的学生,赢得了社会赞誉。

(二)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

现阶段,我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大都是选用微信进行实时沟通。但是在沟通交流中发现,虽然学生家长知识面较广,有着良好的教育条件,但是在实际家庭教育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问题。不仅如此,在日常家庭教育中,他们的教育方式过于片面,不能与小学德育教育进行有效连接,导致家校共育效果不佳。

三、家校合作共育,增强德育实效——利用高校资源助力学生成长

(一)利用高校文化资源,增强德育实效

本校在开展家校合作共育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家校合作共育效率,提高家校共育活力,首先对学生家庭环境进行了简单了解,而后创造性地利用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最好的教育资源就是与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源,它可以在家校合作共育中帮助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所以,在家校合作共育中,笔者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当的教育方式,希望能够充分发挥高校文化资源的作用,有效提高德育实效。

案例:

感受高校校园文化 提升自身情感体验

1.活动对象:班级全体学生

2.活动 时间:两个月

3.活动目的

让学生走进家长所任职的高校,感受家长任职高校的校园文化布置、校园气息,对高校校园文化、校园气息进行分析,并说出自己的所感、所想。

情感:学生在感受过程中,可有效对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进行多方面熏陶,为学生的学习添加动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认知:学生在感受校园文化、校园气息过程中通过走进大学图书馆、大学课堂、大学食堂,感受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律、自省,可有效帮助自身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操作:学生在感受高校校园文化、校园气息的过程中,通过眼睛、耳朵、大脑等多个感官认识到了高校文化,有效培养了自身的整体素养,提升了自身的交际合作水平,强化了自身观察生活、提升自我等良好意识。

4.活动形式

组建以5人为单位的调研小分队,以校园观察、感受为主开展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认识中的“校园文化”“校园气息”。

5.活动过程

(1)组织小分队

参与调查研究行动的学生均是在家长工作单位区域内的,他们对高校环境较为熟悉,安全系数较高。五个学生,三男两女,可以让学生在整合活动过程中提升自身团结协作能力。

(2)分配小组任务

将校园内的食堂、课堂、图书馆分别作为小组出行目的地,按照小组成员各自意愿完成选择。与此同时,每个小组成员都要随身携带一本记录本,以便对自己的切身感受进行实时记录。

(3)第一次感受

各个小组成员去自己选择的地点感受校园文化,并在一个小时后到达约定好的固定集合点,对自己的切身感受进行相互交流。如:去食堂调查的学生发现大学生在用餐完成后,都会自觉将自己的餐具放置于指定位置;去图书馆调查的学生发现,几乎很少有人说话,都可以安安静静地看书;还有的学生在走路过程中发现,很多大学生会自觉将垃圾桶旁边的垃圾放进垃圾桶。经过一定交流后,学生交换地点。

(4)第二次感受

在有了第一次感受后,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同学眼里的高校文化,对于第二次感受有了极大的向往。各个小组在第二次感受中,观察更为周全,发现大学生即使前一秒还在玩手机,只要老师来了都会自觉坐好,并放下手机。除此之外,有的学生甚至参与到了“团体健美操”中,在队伍后边跟着大家一起练,感受到了大学校园的活力。

(5)交流情感体验

在感受校园文化活动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本次的情感体验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写出一篇《高校文化让我懂得……》文章,并说出这次活动对自己触动最深的一件事。在学生表述完成后,教师可选择几件经典案例放置于教室醒目位置,激励学生学习发展。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团结协作、观察交流的方式感受到了高校中的校园文化,从大学生的身上看到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人修养,提升了自律意识。

(二)利用高校智力资源,增强德育实效

与其他学校家长相比,我校学生家长在智力、道德品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方面都占据着一定优势,其中,智力资源优势尤为明显。因此,在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笔者对学生家长的能力进行了科学评估,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笔者借助学生家长的高校智力资源完成了小学德育教学,开展了一次以家长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家校合作共育且最终应用效果较好。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内外信息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科课程融合度,笔者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选用了家长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在小学德育教育——政治教育过程中,得知果果家长是高校思想政治专业教师,所以笔者在完成了基本教学任务后,便邀请果果家长向班级学生对一些社会时事以及相关法律知识进行简单普及,并简单介绍了我国多种法律政策。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拓宽了自身的知识层面,还有效巩固了课堂知识,真正实现了家校共育,提高了教学效果。

再如在小学德育教育——道德教育过程中,由于专业性较强,笔者在进行了基本内容讲解后,特别邀请了强强的妈妈,以“国学教师”的身份来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了解道德对于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再如在小学德育教育——思想教育过程中,笔者特别邀请了诺诺的妈妈,通过心理教师的角度,来为学生开展深度思想教育,对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正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通过此种方式,既可有效解决专业教师资源短缺问题,又可有效提升家长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有效实现家校合作共育,增强德育实效。

(三)利用高校硬件资源,增强德育实效

由于我校不同学生家长的任职单位、教授学科各不相同,所以,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笔者对不同家长所拥有的硬件资源进行了简单了解,并希望通过硬件资源共享的方式,增强德育实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比如默默的家长任职学校有着极为丰富的图书资源,且周六日该高校图书馆是完全开放的,所以,在家校共育活动中,笔者每个周六日都会组织学生走入高校图书馆,使学生在图书馆中,拓展自身知识面,了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自身自律意识。

再如亚亚家长所在高校的足球馆在周日会对外开放两个小时,所以笔者会在每周日组织几名小运动员去足球馆锻炼,进而增强学生的意志力、提升学生的体能。

四、结语

总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家校共育是教育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做好了家校共育,学校教育才能更好地进行,孩子的学习与身心才能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校园文化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