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及优化对策探析

2019-01-03 12:10彭野鲁媛张鑫
记者观察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用人单位观念

文 / 彭野 鲁媛 张鑫

一、高职学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区域以大城市为主

据国家教育部门近年来公布的高职学生就业流向数据显示,我国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后大多选择在一二线大型城市就业,相对小城市而言,大城市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能够让毕业学生快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同时,大城市具有良好的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条件,能够满足毕业学生未来生活的综合需要。

(二)就业适宜单位多在基层

无论是何种行业,在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的现代,用人单位对于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学生受自身择业观的影响,导致高职毕业生常常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三)就业薪酬普遍较低

相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刚刚走出校园的高职学生薪酬普遍较低,且差距明显。以2018年公布的毕业生薪酬数据来看,本科学生的平均薪酬在6000元左右,而高职学生薪酬低于4000元,两者在薪酬待遇上仍然有着较大差距。如果再将高职学生每月所需缴纳的保险、房租、伙食费用、通勤费用除去,所能保留的薪酬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同时与一些本科生相比,很多高职学生工作难度极大,并且部分工作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四)专业与工作不对口

在每年的高职毕业生当中,绝大多数学生由于受到就业压力、就业意向及自身素质技能等因素影响,所从事工作往往与专业不对口,有的甚至完全没有任何相关性。这种现状不仅仅让学生专业技能无法体现,同时还造成了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因为大部分高职学生所从事的工作需要的可能不是专业技能和技巧,更多的是需要工作人员的熟练度,换言之,即使是小学、初中学历,只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工作,都能够胜任这些工作岗位。

二、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

以大城市作为工作发展区域是高职学生普遍的就业观念,这样的就业观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很大的盲目性。所谓合理性是大城市拥有大型的产业集群,工作岗位较为丰富,高职学生可以快速找到满意工作岗位。同时,大城市对于人才的需求较大,一旦行业人才出现匮乏状态,相关专业的高职学生可以明显获得薪酬提升。但是,小城市、乡村也具备诸多机会,我国近年所提出的发展战略都越来越倾向于基层,基层也能为高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大城市的诸多优势,往往也是产生过度人才竞争的劣势,高职学生应当在就业区域的考量上仔细斟酌。

眼高手低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刚进入用人单位工作时,很多高职学生对其应聘的岗位抱有过高希望,比如进入用人单位便能够从事管理岗或高端技术岗,而没有深入分析自身能力是否具备。虽然一些高职学生能够获得高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但是也存在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常难以完成工作任务的状况。

(二)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

高职学生在学习当中主要进行的是专业技能培养,其文化培养、道德培养存在明显不足。我国高职学生的主要群体集中为高中阶段或初中阶段的落后生,这些学生进入到学校之后,其文化水平较低,并且大都对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而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忽视文化水平的问题,过于单一地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知识,多以实践为主,帮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未来岗位工作。事实上,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并不仅仅是技能素质,还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沟通素质等,这些素质影响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价值理念,进而影响着工作行为能否规范,与人交流能否和谐。诸多用人单位对于高职学生的聘用,除了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视其道德水平、沟通能力和文化能力是否过硬。毕竟,大部分高职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技能有限,其自身技能的塑造大部分还是在于未来工作岗位的不断学习。

(三)用人单位普遍轻视高职学生

由于高职学生大都来自于高中、初中群体内的“差生”,用人单位普遍对高职学生有所轻视,认为高职学生能力差、工作不认真等,因此在招聘的过程当中对高职生有所排斥,甚至一些小型用人单位在无需什么专业技能的岗位上都要招聘本科以上的人员,忽视高职学生。事实上,多数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优异,技能本领过硬,能够迅速胜任相关工作。而对于高职学生的过度轻视,主要源于用人单位“重文凭,轻实力”的观念。

(四)就业推荐难以匹配学生专业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为学生承诺就业推荐,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过于粗糙。我国的多数高职院校都会与用人单位合作,用人单位每年都为高职院校提供岗位,但是这些岗位单一,工作内容极为简单,难以发挥学生在校所学技能。另外,我国一些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合作数量有限,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寥寥无几,就业推荐工作对于部分高职院校来讲已经成为摆设。

三、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优化对策

(一)有效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极为重要,是高校毕业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相关领导应当加强重视,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做好、做实。在工作的具体细节上,学校应当把握学生整体技能情况,对各个专业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让就业指导能切合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另外,高职院校应在学生毕业期间设立专门的就业咨询窗口,解决当下学生所存在的就业问题,为其就业提供思路、提供方向,保证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行合适的工作选择。

(二)学生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养成

对于高职学生自身而言,应当在进入高校学习时树立起主动学习、多元学习、自我管理的学习态度,对教学内容要多看、多想、多问,并在实践当中不断深化自己的技能学习。同时,高校自身要扩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如为学生打造“第二课堂”,让有时间、有兴趣的学生学习到更多技能。在道德教育上,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校外公益活动,招募学生参加,引导学生树立道德意识、社会意识,为学生自身打下良好的就业基础。

(三)转变社会“重学历、轻能力”的观念

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的观念严重阻碍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发展,一些高职学生即使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技能素质,但是由于自身学历层次低,难以获得就业的机会。为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于用人单位的观念引导,鼓励优质用人单位为高职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及人才培养机会,并给予相关的政策优惠。

(四)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为促进就业,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让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贡献才智,在创新创业中成就梦想。学校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再只盯着一线城市和月薪酬劳,把眼光放到基层和社区,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五)将高职院校就业推荐工作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就业推荐工作常常作为招生、宣传的一张名片,但是在具体的落实上却不尽如人意。高职院校应当广泛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关注用人单位动向,为创建人才培养体系寻找机会。对于学校的特色专业,高校可以与相关用人单位进行订单式培养合作,定期为用人单位输送优质人才,既能够切合人才的岗位需求,也能够保障人才的专业技能。同时,在就业推荐工作中,相关流程要合法、合规,具备法律保障,避免就业学生的切实利益受到侵害。

四、结语

高职学生是我国人才建设当中的重要群体,其就业工作问题不容忽视。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用人单位普遍轻视高职学生、就业推荐难以匹配学生专业是高职学生就业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我国相关部门与学生自身应当加以重视,在政府层面,应当加强对于社会舆论的引导,转变当下“重学历,轻能力”的用人风气;在高校层面,应当将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推荐工作落实到位,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支持,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意向,鼓励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在学生自身方面,应当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中勇于思考、勇于探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进而在人才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用人单位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坚持系统观念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观念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