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科研协作能力的培养

2018-12-31 19:42:34韩咏竹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专业型协作导师

程 楠,耿 昊,韩咏竹

(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1)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长期实行的医学方针之一,是提高临床疗效、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法宝[1]。中西医结合教育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研究生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科研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由于不同的科研单位均有各自的专业研究领域,即使同一科研团队中各成员的优势和特长也不尽相同,因此,科学研究是一个集思广益、多方协作的过程,多层次、全方位、高效的协作不仅有利于科研思维的开放、人才资源的优化分配,更能提高质量、减少研发成本[2]。

研究数据表明,虽然现阶段中国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有了明显提高,科研论文总数已达到世界第二,部分高校入围ESI前1%的学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存在科研论文总体质量不高、平均被引用次数少、高被引论文所占比例低等问题,而跨领域、跨机构、跨国界的科研协作能力不足、科研辐射范围局限是其中的重要原因[3-4]。因此,当前高校应高度重视科研协作能力和协作型科研人才的培养[5]。基于此,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作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点,非常重视研究生各层次科研协同能力的培养,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1 跨单位协同培养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培养体制的改革,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化和专业化相结合更是未来高端科研人才培养的趋势[6]。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中不能偏安一隅,固步自封,需要开放性地学习跨专业、跨领域的知识,研究生在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之余,还要充分了解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进展,更要关心国家关于科学研究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7]。

目前,国家对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要求均有所提高,中西医结合被认为是新时期医学发展前进的新契机,培养兼通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高层次协作型科研人才成为现阶段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工作[8]。

为了使研究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各研究领域的最新知识,可以定期邀请其他科研单位各学科的专家进行知识讲座。讲座内容包括临床病例讲解、罕见病例学习、临床技能培训、医技报告判读等临床技能,也包括科研思维培训、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课题申请书和项目计划任务书的撰写等,还可以经常邀请人文社会学科的专家授课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到省外参加各项学术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交流[9]。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单位和兄弟单位的优势合作开展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更有助于研究生科研协作能力的提升。

2 跨导师培养

目前中国研究生教育主要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的学术引路人,在研究生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王茜等[10]认为,导师的风格对研究生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影响,导师不仅在论文指导中对研究生有所帮助,在科研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中对研究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以“亦师亦友”的科研协作关系为基础,有利于研究生良好科研习惯的形成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扩招,单导师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日益显示其局限性,如生师比例失调、学科知识局限、导师队伍发展不平衡。这些都严重影响研究生科研协作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建设优质的导师团队既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也为提升研究生培养单位自身学术水平提供良好平台,亦为实现学科交叉、产生新的创新点提供契机[11]。

现阶段国家对自然科学、医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中,要求研究生的学习内容不能仅仅局限在自然学科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学习这些人文学科中宏观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积累、创新方法技能可以帮助研究生建立正确的科研自然观、科技观、价值观、协作观,也可以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以提高他们的科研协作效率[12]。

为了丰富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因材施教,可以根据研究生的研究领域、兴趣志愿安排他们到其他导师主管的临床科室、实验室学习,例如安排已完成学习任务和实验室工作的学术型研究生进入临床科室实习,而安排专业型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学习实验方法、开展基础研究,也可以针对科研热点、疑难杂症、罕见疾病定期开展讲座,帮助研究生开拓视野、开放思维。此外,还可以鼓励研究生学习阴阳五行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国内外哲学和社会经济学相关知识,积极吸取校内外人文学科专家的优秀思想,以哲学理论为指导,提出新的科学问题,不断优化自己的研究方案,学会利用古今中外先哲的优秀思想武装自己,为科研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13]。

这些教学方法可保证研究生既能够接受自己导师的指导,又能够接受其他导师的指导,充分吸收各学科、各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优秀思想,丰富学习内容,开放学术思维,从而促进团队的学术氛围和提高凝聚力。

3 研究生之间的科研协作

科研协作是新时期高水平科研工作的重要要求。研究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参与者,目前中国医学研究生可以申请两种学位,即学术型硕士学位和专业型硕士学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学习、研究中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侧重于实验室基础理论研究,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主要在临床岗位上进行临床实习,通过病历资料的收集进行临床研究。但两者之间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因为基础研究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意见,临床观察为基础研究提供实践验证和临床证据,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也在实践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然而,在研究生的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非常严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疏于对医学基础知识、实验基础技能的掌握,文献阅读量小、质量差;学术型研究生对临床技能重视程度不足,临床实习时间远远不够。培养单位和导师在培养环节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下科研效率的低下。因而科研协作有望成为改善这一问题的突破口[14]。

为了提高研究质量,丰富科研层次,可以鼓励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以达到基础研究和临床相结合。此外,还可以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邀请所有研究生导师、在读研究生及在岗临床医生参与。每次读书报告会由一名研究生提前准备一篇与其研究领域相关的高质量SCI论文(内容不限于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但要求反映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就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结果进行综述,同时汇报其在学习这篇论文过程中的体会,并发表相应观点。参会人员(包括所有研究生和导师)则对汇报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探讨将其融入自身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这样可以明显提高研究生阅读SCI论文的能力和积极性,也为研究生提供密集的学术交流机会和平台,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这种学科联动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效率,拓展其科研视野,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不仅可以在互相学习中发现自身研究中存在的局限,还可以发现新的创新点。

4 总结

根据木桶原理,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木桶的装水量的关键因素在于木板的整体性平齐,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15]。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由于高水平全面人才的缺乏,通过个人在工作中极力提升短板往往也无法达到高质量的科研要求,且势必会影响研究的效率和成本控制,最终影响研究的质量。如果采取高水平、多层次、高质量的科研协作,就犹如把木桶的短板直接替换成长板,与此同时,原有的长板会因为工作效能的提升继续获得提升。培养研究生科研协作能力并不是助长其依赖心理,而是要求研究生通过科研协作提升自己的短板。通过科研协作,既能有效提高研究质量,亦能提升研究生自身的素质,帮助其均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高强.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J].时事报告,2005(8):52-65.

[2] 李海波.高校科研协作的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7,20(1):18-20.

[3] 易勇.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科研论文产出的计量比较分析:基于学科专业化和标准引文影响二维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2(1):155-160.

[4] 郑燕,杨颉.我国工科学科入围ESI世界前1%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35-39.

[5] 董彦邦.中国大学科研影响力与科研协作力的特点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30(5):19-28.

[6] 钟日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7] 赵珂,贾杰,方芳.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201-203.

[8] 李晓冰,郭栋,杨丽萍.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1):1028-1030.

[9] 程楠,王训,胡纪源,等.浅谈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1):1101-1102.

[10] 王茜.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11] 刘彩红.建设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团队模式[J].高教探索,2012(5):104-106.

[12] 刘丽梅,孙卫忠.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生创新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350-351.

[13] 王芳.教育哲学观对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2017,4(3):22-24.

[14] 汪玲,何珂,包江波.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6):81-84.

[15] 张炼钢,赵富强.基于木桶原理的人力资源培训瓶颈拓展[J].现代管理科学,2006(2):53-54.

猜你喜欢
专业型协作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新西部(2022年3期)2022-04-13 22:20:53
团结协作成功易
V eraW an g
导师榜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协作
读者(2017年14期)2017-06-27 12:27:06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演艺科技(2016年6期)2016-05-14 12:10:33
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协作
读写算(下)(2016年9期)2016-02-27 08: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