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藩论治围绝经期慢性胃脘痛经验

2018-12-31 19:42陆为民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胃脘疏肝绝经期

胡 婷,陆为民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慢性胃脘痛的病位以胃为主,包含十二指肠、胆囊,常见于慢性胃炎[1],胃溃疡,十二指肠的炎症、溃疡,胆结石及胃黏膜脱垂等。围绝经期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个过渡时期,此时大多数女性已历经怀孕、生产和哺乳,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步衰退到完全消失。通常认为围绝经期从41岁起,历时可达15~20年[2]。研究发现,围绝经期慢性胃脘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可能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步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或波动,雌激素受体减少[3],加上心理、社会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围绝经期胃脘痛的病情反复,患者常多方求治,但疗效欠佳。

国医大师徐景藩在长期的临床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4],对围绝经期慢性胃脘痛的辨证、用药见解独到,据证调治,疗效颇佳。现将其诊治围绝经期慢性胃脘痛的经验择要介绍,以飨读者。

1 肝胃气滞是关键,疏肝和胃为大法

《沈氏尊生书》根据五行理论将本病的病机概括为肝木克土,邪干胃脘。“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发病常以情志焦虑、忿怒、善郁、易躁为诱因,且症状的发作或加重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肝藏血,血旺则经调。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5],与春气相生,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调畅气机。若情志失和,郁怒忧思,肝木抑郁或升发太过,疏泄失司,乘脾克胃,致脾运失健,胃降失司,中焦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诚如叶天士所言“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

肝气犯胃症见胃脘痞胀、隐痛,善太息,痛可连及胁、背,或兼胸闷不舒,嗳气频作,得嗳则舒,嗳气不遂则脘痛、痞胀更甚,苔薄白,脉弦。腹诊特点是胃脘部压痛不甚,常无固定痛点。病机以肝胃气滞为主,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代表方是柴胡疏肝散,柴胡入肝胆二经,主升散,主疏肝,主心腹肠胃结气,为“肠胃之要药”。但柴胡升散太过易耗肝血,劫肝阴,需配伍酸甘之品养肝敛阴,如白芍、甘草相配,寓芍药甘草汤之意,酸甘养阴。白芍味苦微酸,微苦能补阴,略酸能收敛,张山雷谓之能“收敛耗散之阴气,摄纳而涵藏之……实是肝胆气浮、恣肆横逆必需之品”。对围绝经期慢性胃脘痛者,如证属肝胃不和而无湿阻之患,可重用白芍[6],以柔肝敛阴、缓急定痛。如疼痛部位以剑突下为主,口不干苦,苔薄白者,徐景藩疏肝和胃常用苏梗而不选柴胡,乃因“柴胡走两边,苏梗走中间”[7]。苏梗一味,善疏肝和胃、宽胸利膈,《药品化义》谓其“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其性微温,比枳壳尤缓”。疼痛部位不同,用药也当有所差异,临证当细细分辨。且临证处方常加入生麦芽、甘草、大枣,取甘麦大枣汤[8]之意,养心安神、补脾和中。麦芽甘平,入脾胃二经,能开胃气而助肝木疏泄。《本草求源》云:“凡怫郁致成膨膈等症,(麦芽)用之甚妙。”

在疏肝和胃基础上,徐景藩还重视解郁之品的运用,常酌加合欢皮、合欢花、郁金、百合、绿萼梅等。对兼有胃气失降、嗳气频作者,予沉香曲、刀豆壳、莱菔子等顺气降逆,呃逆连连不休,加代赭石重镇降逆止呃;若兼见嗳气不遂,痞胀痛甚者,予桔梗、枳壳配伍,一升一降,上行下达,使气机条畅,气顺胀消。

2 胆胃同病常兼夹,清化胆胃宜降和

据临床观察,围绝经期慢性胃脘痛者时常兼有胆病。胆属甲木,胃为戊土,胆胃木土相关,且足少阳胆经与足阳明胃经,均起于头面而下行至足,经气由上至下循行,胆胃之气亦顺降下行。

胆为中正之官,内藏胆液。饮食入胃,胆液在肝气疏泄作用下排入肠中,助脾胃消磨水谷。若胆腑有病,胆气顺降下行受阻,逆行犯胃,胃气失和,土壅木郁,故见胃脘疼痛,胆液入胃,故见口中泛苦。诚如《灵枢·四时气篇》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9]若素有胃病,胃热可移于胆,影响胆腑通降、疏泄,胆液排泄受阻,日久浓缩形成结石,若胆液排泄不循常道而泛溢肌肤,则可见身目黄染、小便色黄等。故胆胃生理上以降为顺,以通为和,病理上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胆胃郁热证可见胃脘及右胁部疼痛灼热,得凉则舒,口苦咽干,甚则呕吐黄色苦液,纳谷不香,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病位属胃,与胆相关。病机为胆胃郁热、和降失司。热者火之渐,火性炎上,灼伤胃络,气机顺降受阻,清·黄坤载曾谓:“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因而治疗应遵循胆胃兼顾,清化、和降并用的原则。代表方为连朴饮、化肝煎、黄连温胆汤等。清化,是指清化胆胃郁热之邪。郁热得清则胆胃之气自和,顺降下行有序。热非寒不能清,非苦不能下,药选苦寒之品,直折其火,使热邪下行从二便分消,如黄连、栀子、茵陈、金钱草、薏苡仁、车前子、芦根。郁热重者,酌添2~6 g大黄,配合栀子,寓《金匮要略》栀子大黄汤之意[10],清上泻下,导热下行。胆胃二气同气相求,胆随胃降,取微辛微苦之品,如香附、枳壳、陈皮、桔梗。辛者,能利少阳气机,助胆液恢复正常疏泄功能,并可予郁金、川楝子、刀豆壳等以增利胆之力,胆利则胃自和,胃气和降,从而改善胆汁反流。

本病常伴随胆囊炎、胆石症的反复发作,更有患者历经胆囊手术,胆囊功能不全或丧失,胃、十二指肠蠕动紊乱、幽门开合不全,胆液由十二指肠反流入胃,胆热逆于胃中,损伤胃黏膜,若原有胃病,则可加重气滞、湿热等病理因素,尤增其疾。故可嘱患者卧位时,头位上抬15~30°[11]。恰当的卧位,结合药物治疗,不仅能改善胆汁反流的症状,还能防止胃黏膜进一步损伤。

3 疏肝和胃需健脾,通、运、补法相结合

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共司饮食物、水谷的受纳、运化。胃气主降,主受纳,脾气主升,主运化,胃之受纳腐熟,赖脾之运化升清,脾之升清运化,亦赖胃之通降下行,是故胃病常牵连于脾,脾病亦常累及于胃。围绝经期女性患胃病经久,疼痛屡发,胃气易损,日久必将影响脾之运化、升清。脾气不升,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乏源,胃失所养,必将加重胃痛,使之病愈更难。肝主疏泄,调畅一身气机,脾胃者,气机升降之枢纽[12]。肝、脾胃木土相关,木赖土荣,土赖木达,土荣木旺。如叶天士所言:“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肝气条达,脾胃之气的升降出入平衡有序,则水谷精微产生源源不竭,转输运化绵绵不断。围绝经期慢性胃脘痛的病机以肝胃不和为基础,脾失健运为中心,一方面,若肝气疏泄太过,横逆克脾,“木旺乘土”;另一方面,若肝气疏泄不及,气机阻滞,“木郁土壅”。

肝胃不和、脾失健运证可见食后胃脘痞胀,多食尤甚,纳呆,不知饥,神倦乏力,大便干稀不调等。治疗应遵循“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原则,调肝、和胃、健脾并重,疏肝不忘和胃,健脾不离调肝,肝脾胃同治[13],代表方为香砂六君子汤。不同于建中汤证[14]温中补虚法,治疗本病时,即使见神倦乏力、面色不华、大便易溏、脉细等脾虚证表现,不宜予黄芪、炒白术、人参之类单纯温中补气,尤恐滞气碍运。临证见不少患者进黄芪、白术后脘胀更甚,提示“脾健不在补而贵在运。”徐景藩健脾常予党参、太子参、怀山药、茯苓等平补中土,同时配伍木香、炒枳壳、香附等理气调胃,而不用甘温之品,“甘温而润,恐有滞气。”挟湿者,以陈皮、半夏化湿和胃,藿香醒脾胃,化湿浊,防风胜湿止泻。食滞胃脘者,予炒麦芽、鸡内金、陈皮、神曲等健脾胃、消积滞。

通过通、运、补三法运用,使补中有消、有运、有化,补与通相配、与运相合,补而不滞,共奏调肝理脾、健脾和胃、土荣木旺之功。

4 移情易性愉怡乐,生活调摄防复发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医疗的进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逐渐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5]所取代。围绝经期慢性胃脘痛的发病与心理、情绪因素密切相关,故而精神、心理上的防治尤为重要。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心理疏导以调畅情志、怡情悦性。“移情”是指转移情感、兴趣和思维结构等。“易性”是指改变自己的性格,戒躁怒、去忧郁,保持心情舒畅、性情平和,维护肝脏疏泄有节、气机调达,防疾病反复。平素还应重视生活调摄,饮食有节,适量运动。不宜饥饱无度,饮食偏嗜,应禁烟酒,忌浓茶,少食肥甘厚味之品;食宜温凉软烂,细嚼慢咽,五味适度,合理膳食。对于雌激素水平过低的女性,饮食中可适当添加大豆,补充异黄酮[17]。鼓励患者扩大交际圈,增进社会交往,通过相互交流经验,宣泄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18]。

5 验案举隅

吴某,女,50岁,教师。2016年9月2日初诊。

主诉:上腹隐痛间作5年,再发2个月。

病史:患者5年前因情绪不畅出现上腹隐痛,经多院诊治,病情反复。近2个月来患者脘痛又作,空腹、食后皆痛,痛位于心下及偏左之处,不时发作,伴痞塞感,嗳气则舒,嗳气不遂则加重,纳谷不香,大便稀溏,每日1~2次。末次月经:2016年6月21日,量少,色暗淡,经期感到烘热、心烦。2016年8月26日胃镜检查提示: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灶性浅表糜烂。幽门螺杆菌(-)。患者精神紧张,有恐惧心理。诊查:腹平软,上脘偏左按之隐痛,肝脾肋下扪及肿大,舌暗红,苔薄白,脉小弦。临床分析:患者平素烦劳易郁,精神紧张,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肝胃气滞,久病入络,治以疏肝和胃,佐以化瘀。处方:炒白芍、生麦芽、炒莱菔英各15 g,苏梗、制香附、炒枳壳、鸡内金、佛手、赤芍、绿萼梅各10 g,陈皮、川芎、五灵脂(包)各6 g,炙甘草5 g。每日1剂,分煎2次,早晚饭后口服。并向患者详细解释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嘱其调整心态,抛弃恐惧心理。

2016年9月9日二诊。服药7剂,诉上腹隐痛未再发作,痞塞感减轻,夜间偶有汗出,舌微红,苔薄白,大便较前转实。患者处于围绝经期,有胃阴亏虚之象,治以养胃调冲。处方:百合30 g,茯苓、炒白芍、麦冬、莱菔英、石见穿各15 g,苏梗、制香附、炒枳壳、鸡内金、佛手、绿萼梅、小胡麻、丝瓜络各10 g,陈皮6 g,炙甘草5 g。上方再服半个月,诸症皆平,此后以原方加减巩固半年,随访诸症未发,复查胃镜示: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

按 《临证指南医案》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患者适处围绝经期,加之工作紧张,情志失和,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发为脘痛,日久入络,病情反复,难以速愈。故初诊以疏肝和胃为主,佐以行气化瘀,使气血流通,通则不痛。《黄帝内经》云:“年过四十,阴气自半。”患者素体胃阴不足,兼肝胃气滞日久,气郁化热,胃阴更伤,故夜间偶有汗出,舌微红。二诊以后,疼痛改善,治以健脾养胃理气而愈。此外,配合心理疏导,消除患者恐惧情绪,使其心绪平和,以利于本病康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J].胃肠病学,2017,22(11):670-687.

[2] 许丽绵,欧阳惠卿,卢如玲.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述要[J].中医药学刊,2003,21(9):1550-1552.

[3] 陈淑娇,李灿东,廖凌虹,等.柴胡疏肝散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大鼠海马雌激素受体和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5):1232-1236.

[4] 陆为民,徐丹华,罗斐和.徐景藩脾胃病临证经验集粹[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 杨潇.“肝恶抑郁”的本义探讨和临床意义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6] 陆为民.徐景藩教授诊治脾胃病用药经验拾萃[J].江苏中医药,2006,27(6):14-15.

[7] 孙丽珍,罗文舟,岳胜利,等.国医大师徐景藩从“气”论治便秘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6,48(9):18-20.

[8] 凌燕,冼绍祥,刘树林.张仲景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症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4):395-397.

[9] 王宗明,王敏.吴文尧对“邪在胆,逆在胃”的认识和运用[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12):31-32.

[10] 周萍,罗华丽,胡红.大黄与栀子的配伍机制及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3,42(16):1814-1816.

[11] 梅雨玫,陆为民.陆为民主任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65-66.

[12] 康宜兵.从气机升降出入论治脾胃病[J].中医临床研究,2015,7(8):47-49.

[13] 刘子丹,耿燕楠,宋红春,等.陆为民运用疏肝法治脾胃病验案赏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1):2364-2366.

[14] 尹伟.仲景“建中法”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15] 梁渊,田怀谷,卢祖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构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3(1):13-15.

[16] 康建颖.植物雌激素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妇科领域的应用概况[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

[17] 刘明兰,王馨园,熊丹,等.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02-4605.

猜你喜欢
胃脘疏肝绝经期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亮丙瑞林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