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考历史备考中培养学生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能力

2018-12-29 09:20晏意
新课程·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高考历史

晏意

摘 要:对高考历史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对材料解析题的能力引导进行分析,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限制性问题,核心目的是在教育方法完善中,提高学生对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能力,为学生成绩的提升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能力

在教育体系改革中,教育部考试中心针对高考项目、高考形式以及能力考查等内容,对历史学科能力要求进行了系统规定,要求学生在问题解答中,可以提高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并在最大限度上获得有效信息,通过信息的利用,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论证。通过对学生这些能力的考查,实现高考备考的最终目的。因此,对于高中历史备考的学生而言,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提高问题分析能力。材料解析中,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进行相关知识的回答,在这类考题考查中,可以通过新素材的提出,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并提出全新的问题形式,满足历史高考的创新需求。

一、历史材料解析题特点

1.针对考试大纲,分析主干知识

在现阶段高考考试大纲中,對高考的考试目标、考试范围、考试要求等进行确定,并结合历史高考的内容进行考试大纲的确定,着重分析历史主干知识内容。所谓历史主干知识,主要是人类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较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现象,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西方人文精神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近代科学技术等内容。

2.突出立意内容,强调学科素养

在现阶段高考历史命题中,为了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实现考查学科素养以及学科能力的目的,命题方法逐渐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而且,在高考历史命题中,会对学科素养进行分析,结合高考历史材料解题内容,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考查;并通过新材料的运用,创设学习情境,掌握具体的内容包括概念、比较、说明等史学方法。学生在材料分析中,通过历史事件、背景、作用等现象的评价,获取学生对历史知识信息掌握的能力,并强调学生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分析学生对问题探究方法的分析。例如,在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中,对考查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一,分析获取及解读知识的能力;第二,分析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分析学生描述及阐述事物的能力;第四,分析学生论证及探讨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这些能力的分析,实现历史考试的最终目的[1]。

3.注重思想引导,提高学生思想

通过对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分析发现,在题目考查中,应该注重应用及运用各种史学思想以及解题方法,例如:比较史学、概念化史学以及心态史学等。在新课程教育革新背景下,高考历史命题引出了全新的视觉概念,在这种概念分析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事物以及历史现象,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以及多个方面进行历史事件的规律性分析,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2011年全国文综卷I第41题材料分析中,提供了有关西方崛起的材料,学生在问题分析中,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可以针对材料内容,对西方崛起形成一定的认识,实现对学生全球史观的考查。

二、培养高中学生历史比较能力的注意事项

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分析中,为了提高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历史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强调教学目的,并结合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以及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但是,在现阶段高考历史备考中,一些历史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没有针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材料解析问题的讲解,导致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为高考历史教育创新造成影响。

2.教学内容相对局限

结合高考历史备考中历史教学状况的分析发现,在一些材料解题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流于形式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使学生在问题分析中过于注重材料表面,没有进行材料内容的深化解读。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历史教学中,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比较时,不能只是对制度实行的时期、内容等进行分析,而是应该通过比较,进行发展规律性总结,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总结及表达能力[2]。

3.分析能力的针对性及目的性

通过对历史课程内容的分析,历史课程存在着多方位、多层次的特点,通过对重点内容的比较分析,形成最终答案。例如,在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以及洋务派的思想比较中,最主要的比较内容包括两种历史的背景、目的、主张,其中的目的、主张则更侧重于问题分析的根本。若在两种历史文化分析中,缺少主次,就无法实现对本质内容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也就无法符合历史事实。在这种历史材料解答分析中,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评价相对片面,就会导致答案缺少科学性以及准确性。

4.注重比较对象的历史性

在高考历史材料分析中,历史比较的最终目的是分析历史本质,发现历史发展中的共同规律以及特殊规律等,所以,在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人物分析中,应结合特定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等进行价值理论的总结,充分展现历史内容分析的最终价值。在比较及研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价值性内容,准确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内容的本质认识,强调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3]。

三、学生历史比较能力的培养

1.强化课本的基础知识

在高中历史备考教育完善中,应积极强调学生历史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提高对历史文明演进的分析,在这种状态下,历史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分析。而且,在不同层次、种类以及基础知识学习中,存在着概念不清晰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无法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通过运用比较分析策略,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通过对事物的比较分析,清楚事物发生、发展的状况,并结合基本史实,进行历史事件的比较以及构成因素的分析,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能力。

2.重视历史小专题引导

在高考历史课程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历史专业能力进行分析引导,可以强调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并建立纵横向的知识管理体系,实现整体知识以及历史事件的综合性确定,通过这种小专题课程的构建,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本分散章节的重视学习,通过纵向联系小专题课程,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为高中学生历史考试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4]。

3.实现与其他思维的融合

研究中发现,高中历史课程作为较为重要的课程形式,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过程中不是单独存在的,若在高考材料分析中,学生缺少对问题的分析、概括能力,无法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学生在历史材料解析题分析中,若缺少比较能力,无法及时得出结论,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介绍相关的解题思维。在比较的过程中,并不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本质的分析,而是通过对历史内容的分析,进行历史规律的总结,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及归纳能力,强调学生的思维素养。

4.比较方法的运用思路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中,为了逐渐提高学生对高考考题的适应能力,教师在学生比较能力引导中,应该将比较点作为重点,围绕一个中心以及中心轴进行分析。这种思维运用形式与其他学科存在着一定的特殊差异。例如,在历史人物比较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社会背景、历史人物特点以及历史事件的现象等,进行事件发生原因、经过以及结果等多因素的分析,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掌握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当进行秦始皇与唐太宗的功过评价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事件的构成以及要素进行对比,比较过程中两者不能进行位置互换,通过相关历史事件、特点以及背景的分析,进行两种历史事件的区别,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分析中,应该弄清事件的相关内容,明确项目比较目标,并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点的异同现象,进行规律性认知分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材料解析题的分析能力。例如,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时,结合材料分析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确定,在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性质、革命对象、革命任务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列出表格,通过这种方式的表达可以一目了然,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及掌握能力[5]。

5.构建多角度、分层次的训练方案

在现阶段高中历史材料问题引导中,应该将学生的理解能力作为重点,通过多角度、多层次训练方案的确定,提高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通常状况下,在高考历史解析题训练中,应该做到以下内容:第一,在性质相同、人物相似以及事件比较的过程中,应该分析事件的不同背景、特点以及作用等;第二,在性质相同但是分布在不同阶段的历史事件对比中,应该对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第三,在同类历史事件、不通过历史阶段的事件比较中,应该进行不同阶段的内容以及特点的分析[6]。

四、历史高考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1.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就高考历史题而言,解析题作为较为重要的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引导中,应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以及问题的理解能力。通常状况下,在高考材料分析题解答整合中,应该做到:第一,清楚主干题的内容,并抓住题目的主体。在材料问题解答中,应该抓住主干语,避免答案与内容发生偏离,并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根据材料,概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历程”解析题分析中,由于题目中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作为主干语,学生在答案组织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回归到主干语上,提高问题解答的有效性。第二,明确提示语,在提示语中寻找答案。在材料解析题中,通常包含“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及“依据材料并且结合所学知识”的问题引导形式。首先,在“依据材料”的材料解析中,可以直接进行材料阅读,概况答案;其次,在“结合所学知识”和“依据材料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型的材料分析中,要求学生立足材料、回归教材,并通过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材料分析;第三,理解动词的基本含义。在材料问题解析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确答案的组织要求,例如,在“概括”“概述”“归纳”“分析”“论述”的过程中,所组织的答案过程不能长,以保障问题分析及引导的有效性,提高答题的效率。

2.阅读材料,提取信息

材料阅读问题分析中,应该通过对材料内容的分析,进行阅读材料的解答,通常状况下,在阅读材料信息提取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第一,閱读材料正文的过程中,需做到以下内容:首先,在材料阅读中,应该通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体,命题者在题目设计时,一般都是确定主题,然后根据主题选择材料、设置问题;其次,在材料分析中,应该引导学生在材料阅读的过程中明确作者的意图,提高问题解析的价值性。第二,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应该细读材料,并通过问题的设计分析,进行材料的阅读,通过逐字逐句分析问题的材料内容,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信息的获取。第三,材料呈现形式的分析,在学生对材料进行阅读时,应该将材料中的文字、图片以及表格等,进行统一的解答分析。而且,在文字类材料分析中,应该结合图片类材料内容,对学生的文字能力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及解答能力,通过材料的引导提高信息,展现材料阅读的最终价值[7]。

3.规范作答,规范答案

在材料阅读题解答的过程中,字迹书写规范、工整。由于高考阅卷采用网上阅卷模式,这就要求在材料解析的过程中不仅要字迹工整,而且也避免错别字的出现,采用规范的学科语言、学科术语进行答题。通过学科术语的使用,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问题解答的规范性,并让阅卷教师一目了然[8]。

五、提高学生对高考历史材料解析的策略问题

1.认真理解考试大纲以及考试说明

在考试标准、考试大纲以及考试说明中,通常会强调高考考试的重要性,并结合考试内容,及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以及考试说明的分析,因此,在高考历史复习中,应该做到:第一,提高对大纲内容的认识,删减的内容应该大胆丢掉;第二,全面理解并掌握考试内容,重视题型实例的分析,通过例题确定考试范围,适当增减复习内容;第三,可以适当地关注没有被列入到考试大纲的内容,教材中的小字部分、注释以及插图等,都需要重点关注,高考试题中通常会将这些材料作为背景;第四,在对考试目标以及考试要求分析中,学生应该掌握知识点考查的重要性,通过对知识点、知识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提供支持。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进行历史内容分析时,针对问题: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为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其中的错误主要指什么?分析的过程中,为了强调学生对“错误”内容的分析,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三个阶段,并对相关事件进行对比,如下表所示。通过这种表格的建立,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能力,提高材料解答的有效性[9]。

2.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

在高考复习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解答能力,应该将历史材料教学的引导作为重点,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解答能力,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科能力结构设计中,应该强调学科思维的整体价值,并让学生掌握科学性的思维方法,提高对高考趋势的解读,并掌握新形式、新变化的内容,提高备考的有效性。例如,在近几年高考中,较为重视对时事政治内容的考查,所以,在学生备考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周年热点”,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方面的特点及成就,结合时事政治内容,提高学生对当前社会发展的认识。而且,在备考中,也应该关注人文热点,对近几年发展的文明史观进行分析,提高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认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并为学生历史解析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3.重视对专题内容的学习

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认识。历史学科的考试内容较为注重对专业知识点的考查,在专题复习中,应该提高对知识充足的认识,并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网络化的学习体系,强调学生的專业素养。例如,在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1阅读材料解析的过程中,题目在重农抑商政策角度进行命题,“重农抑商”政策贯穿在整个封建社会之中,而且,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实施策略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考查不同时期的“抑商”特点、表现等。在对农商关系角度以及社会进步角度分析中,其中的小农经济主要是建立统治基础,并重视农业、抑商商业,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可以维护封建统治内容,解题中需要结合逆向思维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结合这些历史内容,可以充分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且,在该解析材料中,也注重对反思问题的分析,旨在通过反思明清时期的中国在农耕文明道路上的发展高峰,并结合异同问题,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分析,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以及掌握能力[10]。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分析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强调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解析材料的特点,进行题目的量化选择,并逐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通常状况下,材料解析问题分析中,应该通过对学生审题能力培养、材料阅读信息的提取、规范作答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实现高考备考的最终价值,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沈朋飞.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思考[J].学苑教育,2014(24):81.

[2]梁宏领.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特点与解题方法[J].学苑教育,2012(13):94.

[3]魏丛芳.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方法[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8):62.

[4]李海军,张燕红.读、找、答: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答三字诀[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2(3):81-82.

[5]辜久林.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选材的量化分析:以2010-2017年全国新课标历史材料解析题(必做部分)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7(12):57-59.

[6]王纪伦.新课改下高考历史材料题复习备考策略:以近几年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为例[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1).

[7]徐辉,田青霞.高考历史文字型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和技巧[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6(10):20-21.

[8]展妍娜.从2016年高考看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6(10):37-39.

[9]杨冬莲.没有努力就没有奇迹: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模式例析[J].招生考试之友,2015(2).

[10]程玲.近五年(2010-2014)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必修内容)量化统计研究(除上海卷外)[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高考历史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历史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