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环境 培养创新品质

2018-12-29 09:20刘丽波
新课程·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堂氛围创新思维

刘丽波

摘 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从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营造创设性思维的环境,实践及发展思维三个方面论述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课堂氛围;创新品质

创设思维环境,取决于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能否把注意力和思维全部集中到课堂中来,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创设了最佳的学习环境。多年的实践使我体会到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就这一点笔者谈谈粗浅的认识。

在教学中不能用教师的认识去代替学生的认识,不能讲思维的结果,而要讲思维的过程和思维方法。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教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学生自己解决,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给予启示,但绝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找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下面谈谈在思维训练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从“问题与思考”入手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思考的创造性

教育是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按照认识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给学生创造适当的“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兴趣,让学生自主研究、探索,达到教学的目的。问题设计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逐层深入,整个过程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奉献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一步一步地概括出应得的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讲“平行四边形性质”一节时有这样一道例题: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M、N分别是OA、OC的中点,求证:BM=DN,BM∥DN。此例题采用的教学法为自学辅导法,自学前教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此题证明的思路是什么?2.证明的理论根据是什么?3.若把原題条件中的点M、N的位置按某种规律在AC上移动,是否也能得到相同的结论?上述问题的提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的自学,教师的辅导,同学间的讨论,学生除掌握题的思路、格式及巩固所学定理外,思维由静变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家手、脑、眼并用,将第三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BM⊥AC,DM⊥AC,垂足分别为M、N;(2)M、N为AC上两点,且AM=CN;(3)M、N分别在点A(C)或C(A)。

上述题设结论都成立,证法相同,(3)是(2)的特殊情况。经常这样引导,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用运动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使思维得到发展和深化。

三、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它是创造思维的一种表现,因此培养学生思维不能单纯地让学生只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在讲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之后,给学生出这样一道题。已知:在△ABC中,∠ACB=90°,D、E分别是AB、BC的中点,求证:△DCE∽△ABC。

大概是由于刚学完三角形相似性的判定方法,因此大部分学生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个别学生采用其他方法。我提示说:除你现在用的方法外,是否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证明,动一动脑筋,想一想,一般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是否可用?由于老师的引导,学生的认真思考,大多数学生都能用三种以上方法完成此题的证明。思维敏捷的学生甚至能用五种方法证明。最后归纳总结,此题可用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判定定理1、2、3及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等五种方法,都可以完成此题的证明。通过归纳总结,使那些思维不敏捷的学生也得到启发,掌握了此题的多种证明思路、方法,从而将求异思维发展为创造思维。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喜欢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评论与看法,喜欢争论和探索,寻找现象的原因和规律,思维活跃且有一定的自觉性。认识并注意到这些特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紧扣教材和大纲设计各种问题,提供带有隐藏并有规律性的材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广泛、深刻地进行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发现和解决自己或别人所未发现或未解决的问题,起到主体作用。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造,自觉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维等良好品质。

以上是我多年教学实验过程中一些粗浅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文芳.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与创造力培养的方法[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15).

[2]郝秀敏.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成才之路,2011(14).

编辑 郝全玲

猜你喜欢
课堂氛围创新思维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