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情境中的“正在学习”“真实学习”始于设计

2018-12-29 09:20刘大双
新课程·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历案产生要素

刘大双

摘 要: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学历案的撰写为例,介绍了学历案的产生、理论基础、撰写要素与关键技术,为实现课堂情境中的“正在学习”“真实学习”提供样本。

关键词:学历案;产生;理论;要素

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看似热闹的所谓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其实根本没有实现课堂情境中的“正在学习”“真实学习”。关键是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方案设计问题。201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历案的高中学习力提升研究”的研究成果做出了满意的回答。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实施中,撰写学历案,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值得思考。就此,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学历案的撰写为例,谈谈学历案的产生、理论基础、撰写要素与关键技术,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

一、学历案的产生

在学历案产生之前,基于教学的基础上,相继产生了教案、学案和导学案。

教案兴起于17世纪欧洲普及教育背景下班级授课制时期。教案是老师为上好课做的准备文本,重在怎样在课堂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是老师课堂操控上演的程序和台词。解决“如何教”“怎么教”的基本问题。教案的使用以教师为主要对象,一份详细的教案,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拿来直接上课用。由于教案具有单项性知识的流动,不得不想尽办法弥补,于是产生了学案。

学案是指老师按照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建构知识而制定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就是老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所列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学案相当于学生手中的一课一练学习指导方案。由于教案是老师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学案是为学生巩固知识而设计的,如何将这两张皮结合为一体呢?导学案应运而生。

导学案是老师按照一节课教学的知识、目标,并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制定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把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集中于一体,是教和学高度统一的载体,是老师和学生共用的教学实用文本。

学案和导学案虽然同是服务于学生,摒弃了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比学生被动听讲前进了很大一步。学案、导学案在课堂上的运用,学生仍然处于老师的支配状态下,学生过度地去依赖,从而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教案、学案、导学案其根本宗旨都是教师“教了”,学生未必“会”,学生仅是“学会”,没有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从而形成一果多因的问题。造成一果多因的原因是师生双方的问题,课堂教学设计者是教师,基于教师问题学历案因此而诞生。

查阅当下学历案研究成果:学历案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情景下,围绕某个主题、课文或单元,从希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学生能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知识的教学专业方案。学历案是老师收集学习信息的依据,同时也是老师把握学生经验、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实践活动是否专业,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专业方案的拟定,二是方案的实施,三是方案结果的评估。驾驶、烹饪实践活动之前无需制定专门的方案,是一项职业。治疗、建筑等实践活动要制定专门的方案,治療的方案称为处方,建筑的方案称为图纸。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专业方案到底有哪些呢?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都是一课时到一学期(学年)再到一学段。因此,课时或单元需要方案,主要由教师本人完成;学期(学年)需要方案,主要由学校或教研组完成;学段也需要方案,主要由国家(教育部)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完成。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学专业实践水平,要提高教学专业程度,必须提高专业方案的设计水平。

二、学历案的理论基础

1.认知理论

从认知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来看,学习是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变化,老师是为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发生更融洽的顺应与同化,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可用下面图示表示:

教学是老师的专业实践,老师的专业实践主要在专业方案的设计、实施与评估,以规范或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

2.信息理论

很多老师都会说:我讲过了,学生就是不会。这背后的真正原因到底在哪里?从课堂信息传递来看:

从老师的“教”开始到学习者的“学会”,这一过程,信息经过了两次转换。信息的第一次转换其实是人际的转换,由老师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表现为从文本到学习者。信息的第二次转换不需要老师,学习者自我转换,学习者对信息进行精加工。将接收到的新信息、新概念同化到原有概念网络中,形成新的知识,达到“学会”的目的。这就是讲过了学生不会的根本原因。老师的专业责任就是从信息传递到信息加工的完整过程,帮助学习者实现信息的两次转换。

3.“学习金字塔”理论

1946年,埃德加·戴尔(美国学者)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以语言学习作为研究实例,初次学习两周后,测查发现:学生对保留知识率从5%到90%。研究表明: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得到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知识两周后,其结果如图:

三、学历案的撰写

教案的撰写是站在教师的立场,出发点立足于“怎么教”,老师使用,省略很多老师清楚的环节,以老师的行为来组织。一个课时写一个教案。学历案的撰写是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时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经历。设计突出核心问题、有效活动、学习方式(即合作学习、实践操作、借助工具等),强调在“做”中学习和“教”中学习,立足于学生的基础,为学生的知识理解和知识转化服务。使用对象是学生,设计必须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思维,让学生读得懂,留有空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记录。设计一份学历案不限字数,可以是1课时,也可以是2~5个课时,主要是将一个课题或主题学习目标完整的过程呈现出来。只有明确了教案和学历案的撰写思想,才能写出优质的学历案。

(一)学历案的要素

许多教学设计模式都涉及四个要素:一是对情境、教材和学习者水平的分析;二是以某种方式组织目标、范围和序列;三是对教学传递的规定;四是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的手段。学历案从课程的视角整合了这些要素。学历案包括:课题或学习主题或单元、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资源与建议、课前预习、课中学习)、检测与作业、学后反思等。每个要素涉及什么关键问题,以及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技术要点,见表中所述。

学历案的要素、关键问题与回答提示

这些要素是以课文或主题或单元为基本学习单位,以“何以学会”为核心,以形成性评价为导向来分解目标达成的过程。学历案要素与结构如图:

(二)学历案撰写的关键技术

学历案是建立在教案、学案和导学案的基础上的,撰写学历案的依据仍然是课标和教材或主题与课题,关键是要将主题或课题在课标中的要求列出来,然后分解为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是学习目标的具体指向,学习过程是为完成学习目标规划的线路图,检测与作业对应于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导测评的基本功能。撰写学习目标,要明确、具體、易于操作和便于考查。通常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

学习目标的呈现方式一般为: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方式)+行为程度。

例如:课题《化学肥料》

学习目标:(1)了解化肥的种类,对各类化肥的作用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认识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常见化肥的鉴别方法。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有关行为动词进行了专门的

分类。

2.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如图

所示。

评价任务的撰写是以任务的形式,将三维目标与知识获取过程涉及的思维方法、知识间的联系、整合运用等元素融于具体的课堂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的实施来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评价任务的三个核心要素:

(1)情境。情境是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式各样的问题情境,督促学生去质疑问难。老师要尽可能地创设与目标相匹配、与学生经验相吻合的问题情境。吻合度越高,评价的效度就越高。杜威曾提倡以问题情境为核心的问题教学,布鲁纳的问题教学法(又称发现学习法)。这一发展历程说明: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

(2)知识点。知识点即知识本身、技能与方法。设计评价任务时知识点通常隐藏于问题情境之中。学习目标的表述要可测、可评,易于知识点的检测。检测的知识点往往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完成。因此,知识点越少,对目标的匹配程度和吻合度就越高。

(3)任务。任务是指学生做的事,要求指令清晰、内容明确、理解没有歧义。任务越明确,任务越少,与目标的匹配度就越高。

例如:课题《化学肥料》,设计了三个活动,完成一个活动作一次评价。

评价任务:(1)完成活动一,对化肥的种类和各类化肥的作用的了解。

(2)完成活动二,对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的了解。

(3)完成活动三,对常见化肥的鉴别方法的了解。

检测学习目标有效达成度的标准:与目标吻合或匹配、看得明白、实施可行。这就需要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可测、可评且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如图:

如何借助于评价任务获取信息呢?有以下四种渠道:

学习任务的撰写,要注意用词的科学性,要用“要求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的方式来描述。语言清晰、情境真实、言简意赅,要建立在学生认知经验上。

3.资源与建议

资源与建议的撰写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即可。一般具备五个

要素:

①交代清楚资源所在的位置。通常是放在学历案开始的“内容出处”部分。

②指明地位与作用。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将原有知识与新知联系起来,将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搭起桥梁。写的时候不但要指明在此之前学过什么,还要指明在此之后要学什么,以及它与未来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③指出学习路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之间是前后衔接和互为铺垫的,没有旧知识的学习,很难形成新知识。因此,知识的学习是需要路径的。

④点明重点和难点,指出突破策略。每个主题或课题的学习重点是由主题或课题的知识内容决定的,而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或不易掌握的技能则是难点。

⑤说明评价标准。让学生借助于评价任务来判断自己是否过关,属于过关后的哪一程度——合格率还是较高的。

例如:课题《化学肥料》资源与建议:(1)该课题是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的课题2《化学肥料》,是学习了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后对盐的认识的再学习,因为一些盐可以做化学肥料。化学肥料又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学完本课题后,将进入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学习,所以在学习本课题时,必须要树立“知识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把知识与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下一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2)本课题的学习可以按以下流程进行:预习—收集资料(包括化肥样品和化肥、农药使用的利与弊的相关资料等)—阅读教材内容(按学习活动一、学习活动二、学习活动三的顺序)进行学习—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完成评价任务—做出自我评价(优秀、合格、不合格)。

(3)本课题学习重点是化肥的种类和主要作用,学习难点是常见化肥的简易鉴别,你可以通过前一个课题学到的常见离子的检验,运用实验探究的手段、科学推断的方法来突破。

4.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在教学情境中老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媒体的相互作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学习过程的撰写较为复杂,它与主题或课题内容密切相关。

学习过程也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获取新知识的路线图,一般用小步子的方式较好。一个一个学习目标来进行。

例如:课题《化学肥料》

课前预习:(1)阅读教材P79,思考:什么叫化肥?化肥有什么作用?

(2)学生自行搜集常见的化肥作为样品,课堂上各组代表展示样品,并简要介绍。

课中学习:

课堂活动一:阅读教材P80—81“化肥简介”部分,初步了解氮肥、磷肥、钾肥的化学成分及主要作用。

课堂活动二:化肥与环境(阅读教材81页的内容,对所了解的内容进行辩论)

【辩论赛】施用化肥、农药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那么化肥是否施用越多越好呢?

正方辩题:施用化肥、农药越多对农作物有利;

反方辩题:施用化肥、农药越多对农作物有害。

双方辩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课堂活动三:阅读教材P82~P83,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简单区别方法。

5.检测与作业

检测与作业的设计关键是要与学习目标匹配、吻合,难度要适当。

作业的划分:①按完成时间划分,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

②按表现形式分为纸笔和实践;③按思维类型分为封闭性和开放性;④按组织形式分为自主性和合作性。

6.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就是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何收获,有何缺失,还存在什么问题。教师要设计暗示语为学生学后反思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卢明,崔永漷.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1.

[2]曾佑平.学历案设计与应用[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07.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学历案产生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学历案”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学历案”学习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学历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学习文本
浅析对欧洲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