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
所谓“私人定制”就是商家根据客户的个人特点和要求,为顾客“量身打造”所要定制的项目,大家最熟悉的是私人定制服装。私人定制服装,就必须根据其身段和“三围”来“量体裁衣”。事实上,医生给患者出具处方也要按照“私人定制”的模式,为患者“量身打造”适合个体特点的药方。因为药物和药效有“个体差异”,因此,拟方遣药就不能千篇一律,而必须“个体化”。
药物有“个体差异”,处方也应“量体裁衣”。有一则老裁缝根据“个体差异”,为官员“论资裁衣”的故事值得借鉴。
话说有位老裁缝在给当官的裁衣服时往往要问来客在官场的“资历”,根据当官时间长短的“个体差异”作参考,以便做出来的服装(以往多系长袍)合身而又得体。按照他的经验,一个人刚提拔当上新官,料他踌躇满志,趾高气扬,走起路来不免挺胸凸肚,给这种人裁衣服应该前长后短;如果一个人做官已有几年,出人头地的新鲜劲已过,意气也稍稍平缓,走起路来也不再昂首挺胸,给这种人裁衣服就应该前后一般长;如果一个人做官已很长时间,而且还想再迁升,他的言行往往就非常谨慎,在上司面前俯首周旋,给这种人做衣服就应该前面短,后面长。
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疗程,跟裁缝“量体裁衣”颇为相似。不同患者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存在着量与质的差别,即使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生活条件完全相同,对于同一剂量的同一种药也可有不同反应,这种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称为药物的个体差异。例如,抗高血压药利血平,不同患者的每日需要量为0.125~1.0毫克,相差8倍。
个体差异的3种临床表现形式
个体差异在临床上有3种表现形式,可根据个体差异决定是否采用某一种药物和用量大小。
特异性 有些人对某种药物的反应超出该药物正常的药理反应。同一种药物有些人一接触就出现中毒反应,而对大部分人来说,即使使用说明书里指定范围的最大剂量也不会出现这种反应,这就是特异性反应。典型的有器官移植抗排斥药物,如新山地明或赛斯平,有的肾移植患者服用量比较大,仍然出现慢性排斥反应,有的服用量比较小,却能有效防止慢性排斥反应,因此,该药的个体特异性较为明显。
高敏性 有些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比一般人敏感,使用少量就能产生明显的疗效,用量稍大,就会出现中毒反应,临床称之为高敏性。对高敏性的药物,应酌情减量使用。再如,有个别人对青霉素有高敏性,即使在做皮试时使用微小剂量,有时也会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耐受性 有些人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较低,使用常规剂量时疗效不明显,甚至無效,也不出现副作用,直至用至最大有效量,甚至最小中毒量时,才出现疗效,且机体能耐受。对于具有耐受性的患者,应酌情增量使用这种药物。
其他个体差异
虽说年龄、性别和“病龄”长短不属于“个体差异”的范畴,但是在用药中也要顾及这些“差异”。年龄和性别,看似“群体差异”,但是,同是中老年人也有体壮、体衰之“个体差异”,同是女性则有是否处于经、孕、产期之“个体差异”。某种疾病的“资深患者”与“资浅病例”之用药有所差别,也与上述的按“官龄长短”而“论资裁衣”的例子相似。比如,曾经用过某种药物的“资深患者”,就可询问其以往用该药的效应和有无过敏反应等情况大胆用药,而从未用过该药的新患者就要多加斟酌后再行使用,并在使用中密切观察,以便调整剂量。
有一则“姚御医论治两皇帝”的医案就能说明用药必须关注年龄和体质差异。话说南朝梁武帝萧衍,自己曾经看过一些医书,他生病发热,便自作主张地要服用大黄。太医姚僧垣劝他说:“皇上年事已高,不可轻率服用这种泻下的猛药。”萧衍却说:“张仲景治疗伤寒的许多方剂都用大黄,我怎么就不能用?”他不听姚僧垣劝说而服用了大黄,结果因峻泻而致虚脱,差一点丢了“龙命”。
且说萧衍的儿子萧绎,在萧衍当朝时他是湘东王,后来他平定了侯景的叛乱而继承了皇位,即梁元帝。萧绎常常心腹胀满,时时作痛。他召来诸太医献策,命拟出治疗药方。太医们都知道梁武帝萧衍曾服大黄而致病危的事故,于是皆说治疗皇上之疾宜谨慎投药,不可轻率,宜用平药,可渐宣通。而姚僧垣诊脉后说:“脉洪而实,这是宿食不消,久患积聚,非用大黄不可。”萧绎听从他的意见,服了姚僧垣开的大黄汤药后,果然解除了宿食,久病告愈。元帝问姚僧垣道:“听说你以前不赞成先帝用大黄治病,为何你治我的病却投用大黄呢?”姚僧垣答道:“先帝当时年事已高,体质虚弱,又兼发热,故不宜用泻下药大黄;而皇上现在正是壮年,体质又好,宿食积郁在胸腹已成痼疾,惟有大黄才能攻克顽症。”从两朝皇帝用大黄治病的成败经历,说明治病不能照搬教条,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差异来遣方用药,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作为患者,遵照医嘱用药也非常重要。
正是由于患者存在“三性”之差异,加上年龄、体质、性别和“病龄”上的某些差异,便给临床用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就像一个技术超群的时装剪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医药科技知识,还要有“量体裁衣”的艺术技巧,能恰如其分地按照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出完善而合适的用药方案。开处方前像老裁缝问“官龄”那样,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就很有必要。此外,对于那些作用强烈、反应大、安全范围小的药物应特别谨慎使用,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步调整剂量。对于某些危重症患者,必要时应在用药期间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借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这样既能保证疗效,又可避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