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表演美学的角度谈我演奏《空山鸟语》

2018-12-29 09:28王潞颖
艺术评鉴 2018年16期
关键词:刘天华音乐美学

王潞颖

摘要:《空山鸟语》是刘天华先生的经典二胡独奏曲,为了更好地领悟、表演作品,需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环境、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审美追求、作者的创作特征和意图、作品所表现的对象本身的属性等方面进行了解。在演奏中,需要在感悟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理解,遵循的几点音乐美学原则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展现音乐演奏的多种可能性和丰富性。

关键词:刘天华 《空山鸟语》 音乐美学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017-02

《空山鸟语》是刘天华1918年创作,直至1928年才定稿出版的一首经典的二胡独奏乐曲,是作者学习、借鉴西洋音乐创作和表演手法的成功实践。乐曲以独特的演奏技法、富于民族个性的旋律,生动地描绘了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生气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为了更好地演奏这首作品,需要了解构成这首作品的内涵,也就需要从作品产生的时代环境、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审美追求、作者的创作特征和意图、作品所表现的对象本身的属性等方面进行了解,才能加深对作品的领悟,更好地表达和演绎作品。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南沙镇马桥村殷家埭人,中国近代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受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求民主、进步、变革的民主主义新学思潮的影响较深。1909年在常州中学读书期间,曾参加学校军乐团的训练和演出活动,开始接触西洋铜管乐。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以军乐队队员身份参加“反满青年团”。辛亥革命后,参加在上海的“开明剧社”,并开始学习钢琴。1915年-1922年于常州中学教授音乐,接触到江南一带的民间音乐和民间艺人,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感情密切身厚的关系,深入的学习了民间音乐,使他对民族民间音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为他今后的音乐创作打下深厚基础,先后创作完成二胡曲《病中吟》《月夜》和《空山鸟语》的初稿。1922-1932先后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北京艺专音乐系教授二胡和琵琶,这个时期他的音乐创作日趋成熟,先后创作《苦闷之讴》等7首二胡曲和47首二胡练习曲、3首琵琶曲、15首琵琶练习曲和2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并于1927年创办“国乐改进社”,出刊10期《音乐杂志》。①

《空山鸟语》这首乐曲通过用二胡的音色技法来模拟鸟儿的鸣叫声,描绘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生气盎然的景象,但乐曲并不是对自然音响的简单模拟,而是用这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来表现欢快热烈的情趣和情感,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对繁荣生活的向往之情,是通过这种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传达对生活的情感体验。所以在演奏中,我们不能拘泥于单纯的模拟声音,而应该在生动演绎音响和尊重原谱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如果一首乐曲所有的演奏者都按照原谱演奏,尊重每一个表情符号,原样表现所有的音符,那么音乐就不再多姿多彩了。《空山鸟语》自创作以来,被无数演奏家演绎,如原作刘天华的版本,还有刘天华的弟子蒋风之的版本、蒋风之的弟子张韶的版本,还有年轻一代演奏家于红梅和宋飞的版本。不同的版本都在演奏原谱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的不同理解和创造。乐曲的谱子一次又一次流传,使我们现在能够搜集到很多不同年代风格的谱面版本,乐谱的记录不尽相同。

同样在强调音乐创造性的同时,也不能摒弃音乐的真实性,脱离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空山鸟语》是刘天华1918年创作的,那个年代,正值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十几年,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孕育着伟大的、跨时代的“五四”运动。这一时期,文化战线上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而刘天华的父亲主张办新学,因此刘天华从小受新学思潮的影响较深,要求民主、进步、变革的民主主义思想在刘天华的观念中萌芽和培育。在《空山鸟语》的演奏中,体现着那个时代的时代特征,乐曲饱含奋发积极向上的音乐性格。在当今世界,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和大量外来文化的涌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得更为开放开明,张扬个性也成了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除此之外,二胡从一件民间伴奏乐器,变成独奏乐器被引入专业院校,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发展到现在,二胡演奏者的技巧与表现也随之大幅度提高,那么便会加入许多当今时代的风格来发展完善自己的演奏。人类对过去的、现存的事物的理解不是永恒的、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一部作品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会具有不同的效应,这效应是在历史中发生变化的。②有的音乐表演家所追求的原样主义表演风格,要求不仅按照原版乐谱,而且还要用当时的乐器歌唱方法来进行表演,在表演形式和声音效果上都要尽可能地恢复古代的原貌。虽然也具有它自己的特点和成就,比如使得早已成为博物馆陈列品的古代乐器重新获得生命,使它们在古乐演奏中得到广泛应用,重视作品产生时的实际演奏法以及它所发出的声音效果,重视音乐史、音乐考古研究的成果等。但可以看出,这种原样主义音乐表演虽然是遵守了历史性的一面,但随时代的发展,它也使表演者个性发挥的余地受到了局限③。所以在演奏这首作品时,应该把历史性与时代性有机的统一,音乐作品特定的历史风格与表演者所处的时代精神统一起来,才能使乐曲既不脱离它的历史传统底蕴,又符合时代气息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除了以上提到的应该遵循的几点音乐美学原则,笔者认为演奏时应该把丰富的情感与想象注入乐曲当中。巴赫曾经说过:“音乐家除非自己也受感动,否则就不能感动别人。”在看二胡表演艺术家闵慧芬演奏《空山鸟语》时,肢体配合随着音乐的起伏律动,音乐短促时跳跃,打开时舒展,使音乐和个人的表演融为一体,不管从听觉和视觉都使人身临其境,沉浸到乐曲中,这就是对音乐投入了真情实感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实、生动的传达和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不管是跳跃活泼或是悲伤抒情,都能使听众受到同样的感动。想象同样是贯穿音乐表演过程的另一种心理要素,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的体验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刘天华在创作《空山鸟语》时所看到的视觉性对象我们不可能原模原样的还原,只能依靠我们自己在理解乐曲基础上的合理性想象。这种想象包括对场面环境的想象,也包括对作品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内在情感的领悟刻画。通过演奏者丰富的想象,才能将感受到的事物升华为感情,从而转化到手上,运用娴熟的技术技巧,使樂器发出充满活力的音符,达到音乐表演的更高境界。④

《空山鸟语》由于技巧上的要求很高,整体的速度较快,没有慢板段落,因此,在演奏快速乐段和连续轮指和滑音时,左手容易因为紧张而僵硬失控,所以需要表演者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掌握演奏技法做基础,才能在演奏时有条不紊、不慌不乱。还要合理运用“注意”心理,保持头脑清醒,合理的分配注意的指向,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技法上而忽视了情感和艺术表现力的把握。在表演中可能会产生的过度紧张,除了在技术和基本功上的准备之外,还要不断的通过建立自信、祛除杂念、调整呼吸和心态等方法自我调节和自我暗示,尽力投入到作品中,才能以最好的状态诠释和演绎作品。

注释:

①修海林:《大学音乐》——第十讲《民族音乐革新家刘天华和他的二胡曲<病中吟><空山鸟语><良宵><光明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②王路:《音乐美学思想对二胡演奏的启示》,《大众文艺》,2011年第11期。

③王放歌:《论音乐表演艺术再创造的美学原则》,《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④鲍伟:《从音乐表演美学角度谈胡志平演奏之<二泉映月>》,《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王路.音乐美学思想对二胡演奏的启示[J].大众文艺,2011,(11).

[2]冯军.刘天华与二胡的现代化改革[J].艺术教育,2012,(11).

猜你喜欢
刘天华音乐美学
兼收并蓄中西融合
练琴那些事·三伏天烤火练琵琶的刘天华
感性的体悟 理性的传达
不可复制的贝多芬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王建民与刘文金的二胡音乐创作异同
国乐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