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革命历史民歌音乐本体分析研究

2018-12-29 09:28何宁波
艺术评鉴 2018年16期
关键词:醴陵风格特征

何宁波

摘要:醴陵,山俊水曲、人杰地灵,在战争年代是将军的摇篮,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曾走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优秀将军和仁人志士。醴陵光辉的革命历史与璀璨的革命人物孕育了醴陵丰富而厚重的红色文化,其中,革命历史民歌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醴陵革命历史民歌具有曲式结构简易、节奏简洁明快、旋律优美动听、曲风质朴清新、主题集中鲜明、表现形式多样等艺术风格特征,这是一笔珍贵的红色文化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好好地研究、保护和传承,使之不断绽放夺目耀眼的红色光芒。

关键词:醴陵 革命历史民歌 节奏旋律 风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008-05

醴陵,山俊水曲、人杰地灵,是湖南省县级市,由株洲市代管。醴陵位于湖南省东部,东为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上栗县,北靠湖南省内浏阳市,西接株洲市区以及株洲县,南为攸县。醴陵市辖2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157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醴陵盛产陶瓷、花炮,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和花炮祖师李畋故里,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花炮之都”之一。醴陵作为湘鄂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建立了湖南省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揭开了湖南地区苏维埃政权运动的序幕。醴陵的苏区革命建设,为湘鄂赣苏区乃至全国范围的政权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与实践基础。醴陵在战争年代是将军的摇篮,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曾走出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李立三及左权、耿飚、宋时轮、蔡升熙、程潜、陈明仁等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优秀将军和仁人志士。醴陵光辉的革命历史与璀璨的革命人物孕育了醴陵丰富而厚重的红色文化,其中,革命历史民歌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醴陵是老革命根据地,其革命历史民歌主要反映的是1927年9月秋收起义在醴陵暴动后,以大障地区为中心的“南四国、西一寨、罗家岭”等地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生活情形。因山峦起伏、地势险要,群众革命热情高涨,使国民党反动军队无力进行清乡扫荡。在这一场伟大的革命战争中,产生了很多鼓舞斗志的革命历史歌曲,这类民歌曲调的主要来源:一是在旧民歌曲调上填词,二是借外围歌曲曲调进行修改填词,三是全新创作。无论是哪种曲调来源,这些民歌在歌词内容上都具有豪迈、直爽、精炼、铿锵、民谣化、生活化等本土特征,在曲调风格上都具有简洁、明亮、高亢、婉转、民俗风、山歌风、易学易记易传唱等鲜明特征,是这一时期当地革命群众斗争生活的真实生动写照。下面就醴陵革命历史民歌的音乐本体在曲式结构、调式调性、节奏旋律、演唱形式与风格等方面的艺术特征作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我们能更好地认识了解和传承创新这些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一、曲式结构特征

通过查阅和比对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由张昌荣编著、中国国际文艺出版社于2008年2月出版的《醴陵民歌》一书较为完整地收集了醴陵革命历史民歌、大革命时期歌谣,共计23首,其中有完整词、曲的歌曲14首,只有词没有曲的歌谣9首。14首完整的歌曲都是长短不一的单一部曲式结构,其中八句体2首、六句体1首、五句体1首、四句体2首、三句体3首、二句体5首。最长结构的歌曲是《红军主力歌》,为40小节的八句体,最短结构的歌曲是《工农暴动歌》,为4小节的二句体。显而易见,短小精悍、结构精炼的二句体结构歌曲占比最大,也最易于革命群众和老百姓的掌握和传唱。如《红军主力歌》,该歌曲歌词内容为:“谁是革命主力军,我们工农兵,工农和士兵,原来都是一家人,自由被剥夺,血汗被吸尽,受苦受难受压迫,要求解放去革命,团结前进向着敌人,去冲锋,不怕流血和牺牲,争取政权谋幸福,军阀资本家,土豪和劣绅,帝国主义者我们一定要扫清,工人有工作,农民有田耕,退伍士兵得安平,革命快完成”。歌词一共有十四句,乐句整合为八句,全曲是由起承转合式四句体扩充而成的方整性八句体。第一句是6小节,为4+2的结构,第二句也是6小节,仍然是4+2的结构,第三、四、五句较为紧凑,都是4小节的整体连贯性结构,第六、七句是6小节,又回到4+2的结构,最后第八句是4小节整体连贯的结构形式,结尾干净利索、铿锵有力,表现了工农兵革命群众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坚决推翻压迫人民的三座大山、打倒一切反动派敌人的信心和决心!从整首歌曲来看,作为单一部曲式结构,乐句较多,有八个乐句,但乐句的结构形式只有4个小节和6个小节两种形式,较为统一和对称,其中五个乐句都包含两句歌词,也就是说词曲结合得非常紧致,没有任何拖沓,这也从侧面表现了醴陵革命群众直爽、豪迈、干练、激情、热血的性格和品质。又如《红军革命歌》,该歌曲歌词内容为:“同志们我来问你,离乡别井出来做什么?或者想当官,或者想发财,你们到底为什么,将情告诉我。同志们我告诉你,离乡别井出来做什么?一不想当官,二不想发财,一心一意干革命,将情告诉你”。歌词一共八句,分为两段,每段四句,歌曲是起承转合式四句体,采用分节歌的形式演唱两段歌词。全曲四个乐句均为4个小节的方整性乐句,第一句和第三句是2+2的结构形式,第三句和第一句、第二句都是换头同尾的变化重复,第二句和第四句是整体连贯性结构,而第四句的3、4小节则是第三句的1、2小节的完全重复,也就是说第四句是第三句的变化重复。可见,这首歌的音乐材料非常精炼、音乐主题非常集中,对于表现开门见山、简洁明了、直率坦然的歌词内容十分贴切。值得注意的是,四个乐句的句尾都是二分音符形态的主音“sol”,这使得每个乐句在音乐色彩上都表现出精神抖擞、明亮开朗的上扬风格,凸显出红军革命的胆识和气魄。

二、调式调性特征

《醴陵民歌》收集的14首醴陵革命历史民歌无一例外地全部运用了民族调式的形式,其调式分类情况如下:徵调式的歌曲最多,有9首,其中7首为五声徵调式、1首为加清角的六声徵调式、1首为加变宫的六声徵调式;宫调式的歌曲有2首,其中1首为五声宫调式、1首为加清角的六声宫调式;五声羽调式的歌曲有2首;加变宫的六声商调式的歌曲有1首。从民族调式的色彩划分来看,宫调式、徵调式的色彩较为开朗明亮,羽调式、商调式的色彩较为柔和暗淡,这14首歌曲中有11首运用了色彩较为开朗明亮的徵调式和宫调式,只有3首运用了色彩较为柔和暗淡的羽调式和商调式。因此,醴陵革命历史民歌的音乐色彩在整体上都是开朗明亮的,即使是运用了羽调式和商调式的另3首歌曲,在音乐情绪上都是刚柔相济、豁达开朗、积极向上的,没有一丝半点的哀怨和惆怅。另一方面,14首歌曲中有10首运用了五声民族调式的形式,只有4首加入偏音运用了六声民族调式的形式,而七声调式更是没有出现。众所周知,五声民族调式的五个音级全部由“do、re、mi、sol、la”五个骨干音构成,因此其旋律构成更加简洁、精炼,音乐表现则更加直爽、利索。六声和七声民族调式由于加入了“fa、si”等偏音而使旋律构成更加丰富、多变,音乐表现则更加委婉、柔和,抒情的色彩更加突出。醴陵革命群众性格直率、敢作敢为、爱憎分明、满腔热忱、坚强不屈、视死如归,显然更符合五声民族调式的表现特征。14首醴陵革命历史民歌的调式调性分析如下:《红军主力歌》为F宫六声调式(加清角),八个乐句的句尾均为主音“do”或者属音“sol”,注重突出主、属的功能与作用,也使得每个乐句都十分雄壮有力、铿锵豪迈;《红军革命歌》为G徵五声调式;《弟弟送哥當红军》为A羽五声调式,这首歌的结构是平行式三句体,整首歌曲的音域较宽,从最低音小字一组的d到最高音小字二组的g,跨度为十一度音程,旋律起伏较大,如波浪般回旋婉转;《工农暴动歌》为G徵五声调式,结构为短小精悍的对比式二句体,第一句结尾为二分音符形态的属音“re”,属于典型的开放式半终止,第二句结尾为二分音符形态的主音“sol”,结束十分稳定、完满,两个乐句对仗工整、一问一答,完全契合我国人民群众传统的审美习惯和要求,整首歌曲的音域很宽,从最低音小字一组的e到最高音小字二组的a,同样跨度为十一度音程,但最高音为小字二组的a,相对于《弟弟送哥当红军》的最高音小字二组的g还提高了一个大二度,较宽的音域、较高的音区提高了歌曲演唱时音响的张力和紧张度,对于表现工农暴动时激动人心的战斗场景十分贴切;《不杀不心甘》为F宫五声调式,第一句6小节,第二句7小节,整体结构为非对称的对比式二句体;《慰劳歌》为G徵五声调式,整体曲式结构是由起承转合式四句体扩充而成的六句体;《建立政府苏维埃》为A徵五声调式,歌曲结构是由二句体扩充而成的三句体;《“五一”纪念歌》为G徵六声调式(加清角),歌曲结构是起承转合式四句体;《庆祝团员大会》为D徵五声调式,歌曲结构是由起承转合式四句体扩充而成的方整性八句体;《六唱共产党》为C徵五声调式,歌曲结构是对比式二句体,整首歌有六段歌词,采用分节歌的形式演唱;《送郎去参军》为A商六声调式(加变宫),歌曲结构是对比式二句体;《乌龟碰石头》为D徵五声调式,歌曲结构是加入了前奏、间奏、插白和说唱的由起承转合式四句体扩充而成五句体;《满妹子要晚婚》为C徵六声调式(加变宫),歌曲结构是由二句体扩充而成的三句体,第三句是第二句的压缩和变化重复;《收购员之歌》为D羽五声调式,歌曲结构是对比式二句体。

三、节奏旋律特征

醴陵革命历史民歌的节奏一般都比较简单、明快,以二、四、二八、四个十六、八十六、十六八、小附点、大附点、大切分等节奏型为主,小切分、三连音、长时值延长音、前半拍休止、弱起、弱起小节等音乐中常用的节奏型则几乎没有出现。前者节奏型相对简单、容易掌握、朗朗上口,完全契合湘东民族民间音乐和醴陵民歌节奏的基本特征,也符合革命歌曲易学、易记、易传唱的内在要求,表现了醴陵革命群众直率、爽快的性格特征。从旋律的角度上来看,醴陵革命历史民歌更多的是在当地传统民歌的曲调上填词,还有的是借用醴陵外围民歌的曲调进行修改填词,而全新创作的比较少。前文对醴陵革命历史民歌的调式调性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其运用的都是五声或六声性民族调式,因此醴陵革命历史民歌的旋律都在自然音体系范围之内,没有出现过任何变化音,旋律的形态多见以级进和小跳为主、辅以同音和大跳的迂回式进行,有时也常见和弦分解式的旋律形态,具有一定的西洋大、小调风格特征。如《六唱共产党》,这首歌是F调、2/4拍,运用了非常简洁、经典的对比式二句体结构形式,两个乐句都是非常对称、规整的4小节方整性乐句形态,两个乐句连贯起来感觉既对比又统一、既高亢明亮又婉转抒情,一张一弛、一紧一松,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和谐、自然的整体。第一句的节奏以四、二八、四个十六、八十六、十六八、小附点节奏型为主,旋律形态以二度、三度的级进和小跳为主,整体音域在中高音区之间,即小字一组的f——小字二组的f,音乐色彩比较高亢、明亮。第一句由对称的两个2小节乐节构成,第三、四小节是第一、二小节的变化重复。第二句的节奏以二八、八十六、十六八、四个十六、大切分节奏型为主,旋律形态与第一句如出一辙,但整体音域在中低音区之间,即小字一组的c——小字二组的c,相对于第一句正好降低了一个纯四度,音乐色彩比较柔和、婉转,第二句的四个小节是一个连贯的整体,不可明显地划分出两个乐节。这首歌作为对比式二句体,两个乐句的主要对比之处有:一是节奏对比,第一句的节奏型稍显宽松,第二句的节奏型则稍微密集些;二是音乐色彩对比,第一句音区较高,音乐色彩较为开朗明亮,第二句音区较低,音乐色彩较为柔和、委婉;三是音乐形态对比,第一句是歌曲主题的呈现,其结尾是属音“re”,属于富有动力感的开放式半终止音乐形态,第二句没有直接运用第一句的音乐素材,其句头是在继承第一句句尾音“re”的基础上极其自然地顺势发展出新的旋律曲调,最后完满地终止在主音“sol”上,属于富有稳定感的收拢式全终止音乐形态。两个乐句感觉是一问一答、一扬一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有机整体。又如《庆祝团员大会》,这首歌是G调、2/4拍,运用了由起承转合式四句体扩充而成的方整性八句体结构形式,其结构规模在14首醴陵革命历史民歌中是最大的。歌曲整体为进行曲风格,雄壮、激昂、热情、有力,八个乐句中,除了第四句和第五句增加了一个小节的衬词“喂”而扩充为5个小节外,其余六个乐句均为4个小节的方整性乐句,实际上,第四句和第五句的主体部分仍然是4个小节,所以整首歌显得十分规整、对称。刚开始第一句的节奏就非常明快,运用了连续5个二八的节奏型,旋律进行运用了“do、mi、sol”大三和弦的上行分解式形态,具有大调式的风格特征,开门见山、开阔明亮,使人立即感受到歌词所描绘的“红旗飘飘、万众欢呼”的革命火热场面。第二句的节奏稍显灵活,运用了小附点、八十六等节奏型,旋律进行在级进、小跳的基础上增加了八度跳进,使音乐情绪更加显得精神抖擞、豪迈激情。第三句是起承转合的“转”句,出现了前两句所没有的四个十六节奏型,旋律的音区稍微降低了,音乐色彩稍显暗淡,主要是为了表现歌词内容“阶级斗争日更惨道”的伤痛情感需要。第四句的节奏非常平稳,除了句尾二分音符主音“sol”的延长,其余都是二八的节奏型,音区也进一步降低,使歌曲有结束终止的趋势,但随即在句尾增加了衬词“喂”,使第四句的旋律又一跃而起、动力向前。第五句的节奏形态比较灵活,在句尾同样增加了衬词“喂”,进一步加强了音乐发展的内在动力,具有第二次“转”句的功能特征。第六句是第五句同头变尾的变化重复,节奏形态较为密集,旋律进行中运用了五度、六度、八度的大跳形式,使音乐的张力、动力突然加强,明显具有进一步“转”的功能作用,特别是句尾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la”,而且是二分音符的延长音形态,音乐色彩十分明亮、高亢。此处可以看成是整首歌曲的高潮点,继而为歌曲的结束作好了铺垫。第七句是第三句的变化重复,第八句是第四句省略衬词“喂”的完全重复。综上所述,《庆祝团员大会》全曲八个乐句的结构功能关系应该是起、承、转、合、转、转、转、合。

四、演唱形式与风格特征

醴陵革命历史民歌的演唱形式非常丰富,可以分为大齐唱、女声独唱、男声独唱、男女对唱、兄弟对唱、母女对唱、表演唱等演唱形式。音乐风格特征也是灵活多样,有表现革命群众团结一心、英勇顽强,令人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的进行曲风格;有表现军民鱼水情深、表现老百姓爱党爱军,热情洋溢、喜庆祥和的颂歌风格;也有表现革命兄弟亲情、表现革命恋人真情,优美动听、委婉朴实的抒情风格;还有描述人民军队威武神勇、机智抗敌、屡战屡胜的革命故事,生动活泼、表演形象的叙事风格等。现将《醴陵民歌》收集的14首醴陵革命历史民歌的演唱形式和风格特征分析如下:《红军主力歌》是大齐唱的演唱形式,激情澎湃的进行曲风格,表现了红军主力的威武雄壮和革命队伍的不断壮大,表现了红军战士顽强斗争、坚决消灭敌人的信心和决心。《红军革命歌》也是大齐唱的演唱形式,铿锵激越的进行曲风格,表现了红军战士背井离乡当红军、一心一意干革命、全心全意跟党走、革命只为求解放的豪情与壮志。《弟弟送哥当红军》是兄弟对唱的演唱形式,兼具高亢的音区和婉转的曲调,既表现兄弟的不舍亲情,更歌颂兄弟二人为了革命事业勇于牺牲、敢于担当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工农暴动歌》是齐唱的演唱形式,是醴陵在几次大的工农暴动中,创作和传唱的革命历史民歌,全曲只有4小节、两个乐句,歌词有六段,采用分节歌的结构形式,节奏宽紧相济,旋律高亢嘹亮,音乐风格洒脱、豪迈,表现了工农革命群众火热的革命热情和消灭土豪劣绅的坚强斗志。《不杀不甘心》是齐唱的演唱形式,坚定有力、铿锵激越的进行曲风格,这首歌节奏十分明快、旋律朗朗上口,表现了革命群众对敌人的切齿仇恨和坚决彻底地消灭反动派敌人的坚强决心。《慰劳歌》是群众齐唱的演唱形式,节奏轻快、旋律流畅、曲风亲切,描述了老百姓对红军战士生活上的亲切关怀,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党和红军的无比热爱,讴歌了军民淳厚、永久的鱼水情。《建立政府苏维埃》是男、女对唱的演唱形式,是在醴陵区、乡两级苏维埃政府建立后,在苏区流行的革命历史民歌,歌曲运用了自由延长、下滑音、前倚音、后倚音等多种演唱技巧,具有醴陵山歌的音乐风格,描述了旧社会老百姓在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下,过着受剥削、受压迫的凄苦生活,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武装暴动推翻反动军阀、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热切期盼以及对建立后的苏维埃政府的坚决拥护。《“五一”纪念歌》是大齐唱的演唱形式,节奏简单明快、旋律铿锵雄壮,进行曲风格,生动地表现了人民群众期盼世界劳动人民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庆祝团员大会》是大齐唱的演唱形式,进行曲风格,表现了青年团员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切服从革命战争、奋不顾身向前进、不惧流血与牺牲,决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决和敌人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慨和大无畏精神。《六唱共产党》是群众大齐唱的演唱形式,全曲7小节、两个乐句,歌词有六段,采用分节歌的结构形式,是建国后新创作的民歌,兼有颂歌体裁和抒情性风格,歌曲节奏舒展流畅、旋律优美动听,融入了醴陵传统民歌的音调素材,感情真挚、亲切动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热爱和感激之情。《送郎去参军》是女声独唱的演唱形式,属于典型的抒情民歌风格,节奏平缓、旋律柔美,描述了妹妹对哥哥去当兵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表现了妹妹期望哥哥多打胜仗、多消灭敌人、早日平安归来的殷殷深情,歌颂了青年恋人之间为了革命事业而放弃、割舍爱情的崇高品德。《乌龟碰石头》是多人表演唱的演唱形式,节奏轻快活泼、旋律朗朗上口、曲风亲切悠闲,整首歌曲的结构完整、表现形式丰富灵活,包含前奏、间奏、对唱、一唱一和、插白、念唱等多种演绎形式,特别是每个乐句后面加入了1小节的短小间奏,这些间奏是对前面乐句的自由模仿,感觉是一问一答、一呼一应,十分有趣。第四个乐句后面插入了叙述性的插白,融入表演和动作,幽默诙谐、生动有趣,最后一个乐句首先是紧凑的、夸张的双人念唱,然后紧接着众人的齐声和唱,情绪高涨、豪迈洒脱,同时也把音乐情绪推向了高潮,生动地表现了人民军队和革命群众在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革命历程。《满妹子要晚婚》是母女对唱的演唱形式,节奏緊凑、旋律委婉、曲风质朴,抒情性风格,描述了母亲看到女儿年纪大了,催促女儿赶快结婚,以免单身,而女儿却说服母亲自己还要趁着年轻多干几年革命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建国后新时代的青年女性为了祖国的现代化事业,不惜奉献自己的美好青春的崇高理想信念。《收购员之歌》是男声表演唱的演唱形式,节奏灵活丰富、旋律迂回曲折、曲风欢快活泼,描述了新中国的公社收购员在和平、安定的新时代环境下快乐地、热情地、自豪地劳动情景,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和平、幸福生活的满足和自豪,讴歌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祖国。

五、结语

醴陵是湖南最早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方,开创了“湖南有苏维埃组织,实由醴陵开始”的光辉历史。醴陵革命历史民歌大部分反映的都是1927年9月秋收起义在醴陵暴动以后一系列真实的革命历史事件,有的是在红军进驻醴陵和“扩红”中,一批青年参加红军,在醴陵城乡流行的民歌;有的是醴陵在几次大的工农暴动中,创作和传唱的革命歌曲;有的是在醴陵区、乡两级苏维埃政府建立以后,在苏区流行的爱国歌曲;还有的是在新中国建国前后醴陵人民新创作的民歌。无论是哪个时期、何种形式的醴陵革命历史民歌,都具有曲式结构简易、节奏简洁明快、旋律优美动听、曲风质朴清新、主题集中鲜明、表现形式多样等艺术风格特征。通过认识了解并分析研究这些革命历史民歌,使我们对醴陵地区发生的一系列光荣辉煌、轰轰烈烈的革命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层次的、新的感悟和理解,并对醴陵这一老革命根据地涌现出来的一大批革命英雄人物更加肃然起敬和仰慕爱戴。醴陵革命历史民歌是醴陵地区、湘东地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笔宝贵的革命历史音乐文献资料,是革命先辈们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珍贵的红色文化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音乐人,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很好地研究、保护和传承,使之不断绽放夺目耀眼的红色光芒,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张昌荣.醴陵民歌[M].香港:中国国际文艺出版社,2008.

[2]谭立洲,岑燕莉.论醴陵在湘鄂赣苏区革命建设中的开创先行[J].湘潮(下半月),2014,(11).

猜你喜欢
醴陵风格特征
醴陵特色菜小炒肉
毛泽东:家乡的瓷器真好啊
大革命时期,三万英烈血洒醴陵
薄施淡染
浅析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艺术特色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浅析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绕肩”的审美规范
肖邦《降b小调夜曲》(OP.9NO.1)的演奏特点与风格特征
品味元杂剧《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和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