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戴本孝“六法之外”的画学思想

2018-12-29 09:28司茹月
艺术评鉴 2018年17期
关键词:六法遗民古人

司茹月

摘要:明清之际,朝代更迭造就了一大批的遗民画家,他们面对残酷的现实,苦闷至极,或逃禅入道,或遁迹山林,极力追求个性的解放,反对以“四王”为首的复古画派,并形成了一些极具特色的地方画派,戴本孝就是遗民画派新安画派中的一名重要画家。戴本孝的一生都在探索自己的绘画之路,从早期的志世身份,到中期以布衣身份深入自然,探访真山真水,再到后期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以及独特的画学思想,他始终坚持着师造化的信念,畅游于自然山水之中,大胆创新,摸索出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六法之外”是戴本孝的一个重要的画学思想,本文就其“六法之外”的重要思想的成因以及在画中的体现做一个细致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戴本孝 “六法之外”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6-0025-02

一、从谢赫“六法”到戴本孝“六法之外”

(一)谢赫“六法”的提出

“六法”的最早提出者应是南齐谢赫。他在《古画品录》中写到:“画有六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六法的最初提出虽是作为品评人物画的标准,但随着隋代以来山水画的不断发展,也作为品鉴山水画的重要准绳。谢赫“六法”,向来为历代画家、评论家、鉴赏家所推崇,不仅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最先提出来的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绘画创作、批评准则,同时在今天作为鉴赏画作仍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戴本孝的“六法之外”

黄宾虹说:“戴本孝山水多在‘六法之外”。自南齐谢赫提出“六法”以来,已把“六法”当做创作和理论的准绳。戴本孝却提出了“六法之外”的言论,可谓是石破天惊。在戴本孝的很多题跋中也有关于“六法之外”的言论,“余家山居常数为之图,多在六法之外”“惟天都莲花有此风致,非世间六法可绳也”。这些题跋都明确的表达出他对“六法之外”的独到见解。他在1691所画的《象外意中卷》的题跋中有一段较为具体的论述:“六法师古人,古人师造化。造化在乎手,笔墨无不有。虽会诸家一成一家,亦各视其学力天分所至耳。脱尽廉纤刻画之习,取意于言象之外”。

由此可见,戴本孝所提出的“六法之外”并不是对谢赫“六法”的完全反对,更多的是讲师法造化的重要性,要走出圄于“六法”之中,要走进自然,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悟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二、戴本孝“六法之外”画学思想的形成原因

(一)遗民身份

戴本孝,字务旃,明天启元年七月九日(1621年8月23日)生于和州(今安徽省和县)。说到戴本孝“六法之外”画学思想的形成原因与其遗民身份有很大的关系。这里不得不提及他的父亲,戴重,是反清复明的义士,在戴重的最后一场奋战中,身受重伤,危在旦夕,在戴本孝与其弟的奋力掩护下,才得以回到故土和州。当地人都知晓他是抗清举义的戴重,也是对他避之不及,他也不愿意祸及乡里,忍痛离开了世居多年的西河村老屋,隐迹和州、含山一带的山林。戴本孝作为家中长子,自是奋不顾身的全力照顾,在乱世之年进入了“遁迹山林”“超脱尘世”的归宿。这为戴本孝“六法之外”画学思想的形成做了前期的铺垫。

从另一方面去说,作为一名遗民画家,戴本孝对其清朝的统治阶级是痛恨至极的。从艺术的层面上来说,明末清初是以“四王”为主的摹古画风的兴盛时期,戴本孝所提出来的“六法之外”所針对的就是复古画坛上那种脱离造化、僵化“六法”的鄙陋风气。在戴本孝的很多题跋上也有所体现。他在1691所画的《象外意中卷》的题跋中有一段较为具体的论述:“六法师古人,古人师造化。造化在乎手,笔墨无不有。虽会诸家一成一家,亦各视其学力天分所至耳”。

在这段论述里,戴本孝明确指出了“六法”、古人和造化之间的关系。“六法”是古人在绘画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绘画原理以及就绘画里面的问题而不断总结出来的方法,而古人所绘的物象又是取法于自然造化,因此从“六法”中去间接的感悟,倒不如投身于大自然,以造化为师。

关于这样的观点也不在少数。他在《赠龚半亩》的诗中写道:“古人真迹不易见,尘眼尤难辨真赝;真山原是古人师,古人尝对真山面……感叹尚多向千载,何必古人皆同时,本来爻象写心境,六法各显山河影”。这里所说的“六法各显山河影”,便是强调要从自然中体会古人的理论。由此可见,戴本孝的艺术主张也是错综复杂的,他在要求取法自然的同时,也要求不可忽视古人对这里画理、画法的总结。

鉴于情感与环境的驱使,戴本孝提出了与清王朝相对立的“六法之外”,既是锋芒相对于摹古风气,同时也指出了师造化的重要性。

(二)游历经历

戴本孝自父去世以后,待其弟戴移孝反乡后,便开始了自己大半生的游历生涯。戴本孝一生三临太华,二上黄山,北游齐鲁燕赵,西走周秦古道,登泰岳,寻匡庐,叩潼关……堪称“一生历万死,五岳只孤行”。戴本孝自己的诗文也有“五岳归来形已换”的描述。戴本孝这大半生的游历经历,无论是对他提出“六法之外”这样的见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亲临真山真水的经历也使得戴本孝的画作充满灵气。戴本孝的《华山图册》以地点纪实性的原则,把所观之物,尽收画面。华山之行后,还特地自制一方名为“写心”的印章。《华山图册》是戴本孝借景写心的代表之作。其后所画的12帧《黄山图册》,亦是“六法之外”的艺术主张,把自己对自然造化的感受和强烈的主观精神,展现在自己的画面之中。

(三)交友经历

戴本孝,游天下之美景,同时也结交天下有才之士。他一生所交好友众多,对他的绘画观以及思想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南行途中,遇到了渐江。与渐江的这次会晤,可以说是戴本孝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使他深刻的理解以渐江为代表的“新安画派”的艺术思想,从更深一层上与遗民画家产生了默契与沟通。对戴本孝产生深刻影响的另一位画家,可能就是苦瓜和尚——石涛。二人在长干古刹的促膝长谈,对戴本孝的思想和绘画风格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石涛主张“我自用我法”,戴本孝则是“法无定”“我用我法”。二者的思想是融会贯通的,并且在“法”的解释上,二人的主观意识是极强的。戴本孝所提出的“六法之外”,也是不拘泥于古人思想,在当时的摹古风气之下,也是起到了革故鼎新的作用。在与众人交往的过程中,戴本孝做得最好的一点则是“虽会诸家一成一家”吸取众家所长,但又不为众家所困。他很清楚,一切的笔墨技法,一切的风格,都应是在自然造化之中,要得其精髓,必须要突破“六法”,去“六法之外”的世界多加感受。

三、戴本孝“六法之外”的画学思想在画中的体现

“六法之外”作为戴本孝重要绘画思想之一。在他的绘画中,得以体现。在戴本孝后期的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师法自然,思想观念已达到比较健全完备的状态。戴本孝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是1693年所画的十二帧《山水册》,现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馆。本文以此为例,来解读戴本孝“六法之外”在画面上的具体呈现。

(一)构图

戴本孝这时期的绘画风格更加突出,在画面的题材上更加的完整。所有的景象皆是取自自然界的真山真水,自然造化中的奇谲变化。十二帧画虽都是尺素小画,但在构图的布置上则是惨淡经营,严谨布局,画面奇峭,在丘壑的处理上深邃悠远。用块面做高强度的概括,物体的摆放也多以对角相对相生。画面多数留白,给人清雅质丽的感受。西上是在《戴本孝研究》中,称为乳白色的梦幻世界。

(二)笔墨

大半生的绘事经历,此本册页中,戴本孝的笔法更趋精炼。用墨可谓是惜墨如金。枯笔渴墨在画面中的运用也更加的成熟。此点深得元人技法。整体的画面层次减少,用笔用墨也更加的柔和,像一缕青烟,又如水中盐,蜜中花。整体的画面是基本是有墨无水,墨色重的地方则是重压干笔多次皴擦而成。清淡的地方则是一笔带过,留下淡淡痕迹。“以模糊中見分明的艺术手法,将繁复生动、变幻无定,难以状写的大自然概括、提炼、压缩到他那小小的画幅之中,重现了大自然的真实”。

戴本孝的画作整体呈现出一种萧肃淡逸的画风。戴本孝的画作,在吸取古人之精华的基础上,又深入自然从中体悟,在自然造化之中不断升华,渐成己貌。不但能继承“六法”的精髓,更能体悟“六法之外”的深意。

参考文献:

[1]张学诚.和州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2]石涛.画语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3]许宏泉.中国名画家全集——戴本孝[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时洁芳.中国山水画通鉴——六法之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5]戴本孝.馀生诗稿.

[6]吕少卿.论戴本孝画学思想及其成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3,(11).

[7]许宏泉.写生·写心——戴本孝黄山之行及其《黄山画册》[J].中国书画,2003,(04).

猜你喜欢
六法遗民古人
谢赫《古画品录》中的气韵生动探析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的过年诗
西汉秘密花园
品朱耷《安晚帖》诗画,悟“真”情
遗民傅山的书法艺术探析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流向
高中语文教学导入“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