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官洋
摘 要:当幸福这个词流于大街小巷,所有人都在追逐幸福的时候,社会却忽视了学生的幸福。当代中学生物质条件优越,然而,考试,升学,就业等压力却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试问:当代学生何来幸福。学校课堂教育,作为学生获得教育的主要途径,应该担当起提高学生幸福感的重任,思想政治课更是首当其冲。文章以中学生为基点,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视角,阐述了怎样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力图使学生从心里认为上课是一种幸福,把学习视为一种享受。
关键词:幸福感;高中政治课;高效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看到“幸福”并不是僵硬的教学大纲和死板的教科书自己能跳出来给予学生的,而是需要通过教育手段去让学生明白何谓“幸福”。所以霍姆林斯基接着又说:“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经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我认为,幸福是社会主体(个人或集体)关于自身的合理需要的满足,满足了则幸福,不满足则是不幸福的。幸福感则是对幸福的心里体验。加之于高中生,则为高中生对客观条件(主要是生活和学习)的合理需求的满足和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意义等的判断与满足的心理体验。
一、思想政治课的特殊地位
而我之所以选择思想政治课为例是有原因的,首先来看一个调查结果:政治课是中国学生受欢迎度最低的科目,高中生将政治课列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等14门课之尾,仅有31·3%的学生表示喜欢政治课,学生对政治课的态度可见一斑。而思想政治课在这所有学科中又有着特殊的地位,表现在:1.承担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2.承担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传播任务。3.同时,起着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引导作用。所以,以思想政治课为主导,对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幸福感有重要作用。
我认为,不是思想政治自身不能让学生享受幸福感,而是我们的教育途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没能使学生在这个课堂上感受到幸福。下面我就思想政治课为例具体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幸福感。
二、从高中政治课谈提高课堂幸福感的途径
(一)时代优势:丰富教学手段。现代社会已然是网络化时代,现代计算机和信息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这给我们的教学手段带来巨大改变,多媒体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高中思想课理论性偏强,尽管新一轮课改已经尽最大努力注入情感因素,贴近生活,但政治学,经济学,哲学这些字眼,再加上老师念经书般的填鸭式教学法恐怕很难让学生提上兴趣。这样的课堂只会让学生感觉到痛苦,“度课如年”何来幸福可言。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优势,应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在学习《体味文化》这一框题则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搜集从古至今,横贯东西南北的各种典型文化现象(篆书、兵马俑、春联、剪纸、电脑、罗马斗兽场、十字架等)做成一个大约8分钟的视频,让学生比比谁找出的文化现象更多,从而在课堂中通过这样形象画面让学生体味文化。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中感觉学习也是一种享受,学习也是一种幸福。
(二)从内容入手,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前面谈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受学生最不欢迎的课,不仅如此,经过我一次针对学生关于思想政治课的态度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最没用”的课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思想中提到的:“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此,挖掘政治课中适合学生需要的内容,将理论、学生需要和实际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高中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则是高考,所以可以就此主题,引导学生讨论当前高考制度中存在哪些不平等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公平产生;高中阶段正是稳定性格形成时期,因此,学生对于人生理想、未来生活以及职业的选择上也在慢慢形成,针对此规律在《实现人生价值》这一课中讲授“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时,就应该把贡献与索取所带来的价值作区分让学生明白贡献不像是商品交易,并不是贡献就会收到回报,人生的價值在于回报方面,这对于树立学生的贡献意识特别重要。
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学以致用这个词语后,课堂学习带来的幸福感还遥远吗!
三、正确认识考试制,切勿学习功利化
应试教育制度近年来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抨击,其弊端也日益暴露,不过,我们仍然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目前,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高中和大学的学生容纳量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因此,除一部分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外,每年都要有一批初高中生失去升学机会踏入社会就业。
韩愈告诉我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有伯乐的赏识,要不也是庸马一匹。韩愈生活的年代有科举制,而现代社会有高考制,这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很好地为“千里马”提供了嘶鸣自荐的机会。所以应该让正在学校学习而为考试忙碌的同学清醒地认识到,机会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眼前的机会,而不是抱怨。
当然,最重要的是,既然应试教育有弊端,还应应该让学生真正地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人格完善、身心愉悦、幸福和谐的“人”。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老师们,让自己的课堂幸福起来吧,或许孩子们也可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起床,上课,读读,写写。”
参考文献:
[1]邹绍清.思想政治教学技术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4:93-189.
[2]张庆林,赵玉芳,心理发展与教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