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坤
摘 要:文中论述了农村学困生的几种类型:1、隔代监护,过分溺爱;2、单亲家庭,无从顾及;3、无人监管,放任自由;4、缺乏知识,监管不力。分析其原因,阐述解决对策:1、统一思想,步调一致,转化学困生;2、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转变学困生;3、持之以恒,反复纠正、转变学困生。
关键词:留守;学困生;转变;对策
农村小学留守的学困生就是父母双方外出,年龄范围在1-17岁之间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农村小学,留守的学困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巨大。以我校的学生为个案,进行调查分析:全校开设一至四年级,共有学生66人包含留守儿童43人,占全校65%;学困生16人。留守学困生14人,占学困生87.5%。这些留守学困生的成绩与当前教育现代化的形势是格格不入,这是当前教育教学亟待解决重要问题。
为了改变学困生,我以我校的学生实况为个案进行研究分析:
刚入学,孩子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胜似一张“白纸”。只是随着岁月的变化,由于各种原因学习成绩逐渐拉开了差距。据实践证明,许多的学困生是可以转化。故此,弄清楚留守学困生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很有必要。从实际数据归纳分析,留守的学困生可粗略分为四种类型。
一、隔代监护,过分溺爱
在农村大部分家庭生活贫困,为了养家糊口,大部分家长不得不离乡别井,他乡谋生。他们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看管——留守儿童随即出现。
因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他们普遍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对孩子彰显过分溺爱。孩子变成了家中的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但事与愿违,这种做法,助长了孩子的不良现象。孩子生存能力差,什么东西都是依赖家长。
二、单亲家庭,无从顾及
因为意外变故的原因,造成丧偶;或者是夫妻离婚,变成单亲家庭。
为了维持生计,为了偿还债务,单亲家长不得不外出务工。赚钱已成他们的头等大事,他们无法顾及孩子。往往教师用电话与他们沟通,他们都是讲自己上班。据我不完全了解:许多工厂一天工作十几小时。工作造成个人筋疲力尽,透支身体。就算想关心孩子,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无人监管,放任自由
在我校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从他们的经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这些家长只有初中以下的学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敢闯敢拼,赚了第一桶金,成了本地有钱人。他们认为孩子学习不用过分强调,关键是孩子的安全。就是此类家长的孩子,学习成了学校教师的事,与他们关系不大。孩子学得怎样都没有问题。
四、缺乏知识,监管不力
我校有一部分学生家长,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将来有文化有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但他们没有教育教学的经验,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孩子学好了,没有夸,孩子学坏了,招人骂!老师反映问题,家长表面乐意听从,但背后的行动又是一套。
根据留守学困生的现状和他们的家庭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家长共同转化留守的学困生。
(一)统一思想,步调一致,转化学困生。首先,学校要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内容告诉家长;教师要针对各种类型的家长,各类型的学生,因人而异制订不同教育方案和方法。在工作中,切实让家长明白,老师工作的目的、意图。结合学困生建立教师家长微信群。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其次,教育家长:你在哪方面付出,就会在哪方面收获,学校、教师、家长的携手合作,共同转变学困生。
(二)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转变学困生。留守学困生最缺乏家庭方面的温暖,缺乏父母的呵护。因此尊重学生是成功的第一步。从爱出发,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当学生有问题,要用诚心诚意的态度对待学困生,将爱心融入学生的心田,并利用一切教学阵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以“大爱之心”引导他们不断认识自己的不足,激起他们奋发向上。让学困生亲其师,信其道。例如:我执教四年级学生谢全就是一个的例子,这个顽皮的孩子,这次跌断腿,我不厌其烦地背他上學、看医生,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学习上免费为他补课。经过一个多的学期的努力,谢全变成了遵守学校的纪律,学习自觉,劳动积极,学习慢慢跟上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彻底转化这个留守的学困生。
(三)持之以恒,反复纠正、转变学困生。留守的学困生的思想动态,行为习惯,变化无穷。因此,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而非朝夕之功。
学困生的形成也不是非一日之事。当初也是经过数年发展变化,形成差的沉积。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大量的汗水,以博大的胸怀做学生思想工作。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经过反反复复的努力,让留守学困生感到教师胜似父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成了生活上的引路人,人生的向导。那时或者说教师成了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学生潜移默化,最终留守学困生自然向好的发展。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留守的学困生转化工作极其艰难。学生家长、周围环境、文化氛围都有直接影响。学校要创造条件,教育家长,认识教育工作重要性。教师要真正关爱学困生,给学困生温暖,将留守的学困生变成好朋友。最后,赢得他们的信任,才能成功转化留守的学困生!
参考文献:
[1]王清平.中小学德育[J].华南师范大学献学杂志社,2018年1-7期.
[2]黄小坚.广东教育[J].2018年1-7期,广东教育杂志社
[3]徐芬.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