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池,胡镜清,**,江丽杰
(1.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武汉 430065;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 100700)
目前全球有学术期刊数十万种,我国学术期刊近五六千种。由于论文数量庞大,为了控制科研管理中评价论文的成本,国内外普遍采用“以刊评文”的方法,也就是使用一篇论文发表的期刊水平来间接地评价这篇论文的水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期刊是国际上衡量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质量优劣和影响力大小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由于期刊数量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对期刊进行分区(分级),即欧美国家的Journal Ranking。面对时下SCI和高影响因子在学术成果鉴定、职称评聘、期刊评估等方面的绝对主导地位,笔者结合中医药学术期刊“读者/受众少”、“传播范围有限”、“理论创新类论文发表时滞、出版周期以及被引半衰期较长”、“影响力难以评价”等特点探析SCI分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拟解决办法供有关机构和部门参考。
目前国内外两种具有代表性的SCI期刊分区依据主要为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Reuters)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以及中科院JCR分区表。前者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编制出版的一部评价期刊的重要工具,其每年度发布的JCR期刊分区表对包括SCI收录的3800种核心期刊(光盘版)在内的8000多种期刊(网络版)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评价指标加以报道,主要作用是找到某一学科领域学术影响最大、最热门、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期刊,分析了解期刊文献自引情况、鉴别评论期刊,比较期刊的选稿习惯等。目前,JCR对SCI期刊进行评价的模式已被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采纳,因为它有利于鼓励科研工作者向本学科领域的高级区域投稿。其中,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世界科学前沿分析中心(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制定的中科院JCR分区表,是根据目前SCI核心库加上扩展库期刊的影响力指标,以年度和学科为单位,对SCI进行4个等级的划分。通过对比中科院与汤森路透JCR分区表,我们发现两者在期刊学科划分形式及期刊分区方法上存在差异。
期刊学科划分形式方面,汤森路透JCR的Journal Ranking提供学科级别的知识分类体系,将期刊划分为176个具体学科。而中科院JCR分区表除对所有期刊确定由Journal Ranking划分的176个学科领域(即小类学科)外,还划分出13个大类学科:数学、物理、地学、地学天文、医学、生物学、农林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需要注意的是,期刊与13个大类学科是一一对应、不重复划分(除11本晶体学期刊外)的关系,即一本期刊只可属于一个大类学科,但是一本期刊却可以属于多个不同的小类学科。例如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SSN:0935-9648),只属于“工程技术”这一大类学科,但具体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化学综合”、“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综合”、“纳米科技”、“物理:应用”、“物理:凝聚态物理”等6个小类学科。期刊分区方法上,Journal Ranking主要以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为基础,在二、三级学科和专业研究领域的期刊范围内,按照期刊当年的影响因子高低次序,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每个区各占25%(Q表示Quartile in Category)。中科院期刊虽然也是依据影响因子进行分区,但是采用的是三年平均影响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某些期刊影响因子逐年波动较大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具体方法是根据13个大类学科,分别将各大类的SCI期刊由3年平均影响因子划分为1区(最高区)、2区、3区和4区四个等级。这4个区的期刊数量不等,呈金字塔状分布。前5%为该类1区、6%-20%为2区、21%-50%为3区,后51%-100%为4区。中科院分区表的大类分区中还会遴选出一些优秀的Top期刊:1区期刊直接划入Top范围内;2区中2年总被引频次指标(Citation index,CI)位于前10%的期刊也归入Top期刊集合。
通过比较汤森路透与中科院JCR分区表的差异可以看出,中科院分区表在JCR的Journal Ranking基础上,对期刊学科划分及期刊分区方法进行了修订和调整。除增加大类学科划分和Top期刊遴选外,中科院分区表还对JCR中期刊刊名的更名与合并情况进行数据规范处理。值得肯定的是,中科院分区表已经在汤森路透JCR基础上进行完善并取得一定成果。然而,结合中医药学术期刊“读者/受众少”、“传播范围有限”、“理论创新类论文发表时滞、出版周期以及被引半衰期较长”、“影响力难以评价”等特点,我们发现目前的SCI期刊分区评价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科领域划分过粗,一些二级学科被划分为一级学科,或者与其他受众小的学科进行笼统的归类,缺乏“同类”可比性。如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在中科院JCR期刊分区表大类分区中属于“医学”,小类分区中则与《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等其他19种期刊归属于INTEGRATIVE&COMPLEMENTARY MEDICINE(全科医学与补充医学)(表1)。而实际上,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以及《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16)》,这两本期刊应共同归属“中国医学”这一大类学科,同时分属“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两类次级学科。也就是说,《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两者本身就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与其他非中医药类期刊就更不具可比性了。
其次,由于一级学科下面的若干二、三级学科及其下属研究领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象,单一地采用影响因子分区,使得一些高质量期刊的分区位置排名反而低于非高质量期刊。这点对于一些以理论研究型论文为主体,或出版周期以及被引半衰期较长的期刊影响尤为突出。如中医学次级学科中,“中医基础理论”类别的《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在现有评价指标体系下就很难甚至不可能进入最高区(一区)。(注:被引半衰期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根据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1],《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被引半衰期5.98,而其他中医学与中药学相关学科平均被引半衰期为4.88 ± 1.21)
再次,中科院JCR分区比例不适用于中医药学术期刊此类小众学科,所纳入的一区期刊数量过少。查阅《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7-2018)》等期刊目录,我国中医药学术期刊不足两百本,进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者更是少之又少。在进行学科分类后,若按照中科院JCR分区比例对中医药学术期刊进行分区,则各学科进入一区的期刊将屈指可数。这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不利于行业内期刊的良性竞争以及整体水平的提高,容易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现象。
表1 2017年中科院JCR分区表-全科医学与补充医学类期刊目录(2017年11月数据)
首先,应坚持“同类相聚,同级相比”基本原则。放弃以大类学科为单位进行期刊分区的做法,参考汤森路透JCR分类,做小幅度的适当调整,以小类学科为单位进行期刊分区,这样既有助于与国际科学界接轨,也能够减少另起炉灶、闭门造车的代价。对于受众较少的中医药类期刊,应根据实际情况由期刊主编、杂志社社长,以及行业内专家参与,共同确定学科归属。至少在二级学科分类基础上进行分区,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药学等。具体学科分类可参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的中国医学部分(表2)、以及《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16)》的中医学与中药学部分(表3)。
第二,个别领域可根据“20种期刊分区原则”[2]进行单独划分。该原则是“二级学科分区”原则的进一步细化,即一个领域如果有20种左右期刊,表明该领域有一定数量的研究者与研究论文发表,可以将该领域作为一个单独的类进行期刊分区。面对时下期刊数量渐长的趋势,在学科分类基础上合理运用“20种期刊分区原则”能够更好地辅助相关机构进行期刊分区。
第三,根据不同学科文献类型的实际特点,可分别采用适宜的科学计量学指标进行期刊评价。如对于一些出版周期以及被引半衰期较长的期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评价年限较长的指标,如5年影响因子(5-Year Impact Factor,IF5)、长 期 影 响 因 子(long-termimpact factor)/累计影响因子(cumulative impact factor)[3]等。其中,5年影响因子已于2009年加入JCR作为新的评价指标,并被证明能更好地反映多数期刊被引高峰,总体符合布拉德福分布定律[4]。
表2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第五版)·中国医学部分
表3 《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16)》·中医学与中药学部分
第四,根据不同学科期刊数量,适当调整分区比例。结合专家咨询意见,建议期刊数≥200的学科,维持中科院JCR分区比例;期刊数≤200的学科应适当增加1区期刊数量比例,调整为:前10%为该类1区、11%-25%为2区、26%-50%为3区,后51%-100%为4区(表4)。Top期刊遴选规则不变。
中医学术期刊不仅承载了珍贵的中医药学文献信息和科学知识,动态反映了中医学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进展和趋势,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历史、教育等诸多方面内容,具有较高的医学和史学价值。目前,中医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价存在指标体系尚未统一、缺乏权威评价标准、过分追捧影响因子、将对学术期刊的评价等同于对论文质量和影响力评价等共性问题,以及中医类期刊学科分类不够细化、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等个性问题。我们尝试借鉴SCI期刊分区方法,同时针对中医药学术期刊特点,探索更为适宜的中医药学术期刊分区评价方法,以期更加客观地反映每份期刊在所属领域的真实学术价值。
表4 调整后SCI期刊分区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