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丽 李艳 王莹 李珊珊
【摘要】护士所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是护士提供专业化、安全优质护理服务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直接影响护理服务水平的高低。在护理职业教育中,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学生结束学校教育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其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临床实习得以磨练、完善和发展。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院实习护生所具备的核心能力,自2018年4月-5月,对我院护理专业2015级即将毕业的实习生进行抽样调查,以了解我院实习护生职业核心能力水平,分析实习护生存在的核心能力缺陷,为提高学院教学质量和医院实习生培训和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护理专科实习生 职业核心能力 调查 分析
【课题来源】汉中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院级课题(课题编号:HZYKYYB20172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236-0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调查的方法,抽取我院护理专业2015级77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护生均为高中生源,在校文化课程学习合格且完成8个月临床实习任务。年龄为20~23岁,平均年龄(21.3±1.6)岁。其中女生 745名(96.4%),男生28名(3.6%)。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用刘明等编制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包括批判性思维/科研、临床护理、教育与咨询、人际关系、伦理/法律实践、专业发展、领导能力共7个维度,58个条目。此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总体Cronbachsɑ系数为0.89,量表各维度Cronbachsɑ系数在0.79~0.86之间。量表采用 Likert 5级计分法(0~4 分)计量,“0=没有能力,1=有一点能力,2=有一些能力,3=有足够的能力,4=很有能力,满分为232分”。调查结果中平均分<2分表示能力低,平均分2~3分表示能力中等,平均分>3分表示能力高。调查者发放问卷,并使用统一指导语,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810份,回收785份,有效问卷773 份,回收率95.4%。
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二、结果
我院专科实习生职业核心能力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其中各维度均分为(2.83±0.68)分。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院实习护生能力属于中等水平,存在较弱的能力分别是:专业发展、领导能力、批判性思维/科研能力。导致该问题可能的原因与专科生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有关。
三、讨论
(一)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是目前护理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比专科生强,但是在这7种职业核心能力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得分无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都是最低的。可能的原因一是我国护理教育在本科和专科培养阶段,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专科院校甚至并未开设相关的课程;二是专科生基础知识薄弱,在医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方面能力较差,加之护生在进入医院实习之前缺少临床护理的经验,因此当护生进入医院,面对真实存在的护理问题时,其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三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近些年的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改革程度不够深入。现阶段虽然多家护理院校在一流护理专业、一流学科建设中,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取得丰硕的成果,使学生的护理技能操作水平、职业考试通过率、临床护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面,重视程度和改革程度依然不够,因此导致此能力依然是目前护生职业核心能力中存在的、最大的且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护理专科生培养方面的建议
1.学校护理教育更新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我院实习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法律/伦理实践、人际沟通、临床护理,说明近几年我院在学生软技能培养方面和学生临床护理能力方面进行的教育改革效果显著。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推进教学改革,如增加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PBL和TBL教学方法、翻转课堂的应用、引入护理技能竞赛常态化机制、过程性与递进化考核方式、增加人文课程比重加强软技能能力培养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学改革。因此,学生在人际沟通和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进步,改革效果显著,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始终要注重拓展思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贯穿于学生日常管理和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思结合,多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护理职业荣誉感和从事护理工作的幸福感。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中,要把护生专业发展能力、领导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改革重点,在学生日常管理的规范化、学生课外活动的丰富化、学习能力培养的多元化、临床案例分析的综合化等方面,继续努力,深化改革成效。
2.医院实习生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临床实习是帮助护理实习生们从课堂学习逐渐向临床护理工作过度的转折和重要阶段,为保证专科护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学校教育和临床实习紧密结合,深化校企合作。我院实习护生的专业发展能力与领导能力较弱,在临床实习时应重视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实习医院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护生培养体系,分阶段加强实习生管理,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一方面在实习生面临毕业就业的压力下,可以通过加强护生时间管理、PDCA循环应用,让护生的个人学习目标更加清晰、技能操作水平更加熟练,使其专业发展的信心增强。另一方面,医院应多创造机会和平台,多鼓励学生参与护理活动,增加团队合作,重视沟通能力、护理专业能力、计划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培养护生的领导能力。此外,实习医院在临床教学管理、实习生管理与考核评价、带教质量、实习生反馈等方面进行持续性改进,从而保证护理带教工作的顺利、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任美健,邢爱红,吴玉玲等.专科护生毕业即刻职业核心能力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6):1084-1087.
[2]李艳,程利,张振桐.某校198名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评价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报,2014(6):46-48.
[3]刘明,Wipada Kunaiktikul 等.中国注册护士能力架构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8):191-693.
[4]孔晓霞,牟英君,马国平等.构建基于提升护士职业核心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6):84-85.
[5]吕玉梅.精细化管理在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3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