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
摘 要:时代教育创新发展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时调整课堂的引导思路,运用有效策略来强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活跃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助推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时应遵循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诱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形成空间的探究意识,并且积极思考相关问题,优质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开阔想象空间,走上一条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的长期努力与奋斗,让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有利于数学教学工作顺利走向新的成功。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空间观念 培养策略 研究 思考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抽象学科,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才能参与深层知识的系统性研究活动,继而成为一名高素质、全能型的优秀人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教师一味地灌输指导学生记忆相关概念、公式,时常忽略学生是否可以真正理解与消化。学生的内心想法没有机会进行表达,空间观念不强,自学热情不足,最终导致了数学教学质量越来越低,学生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更是非常有限。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有必要重新确立教学目标,深度整合课程资源,全心全意服务于全体学生,把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去完成,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取得数学课改成效的事半功倍。
一、加强实践操作,培养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在一起,理论知识的灌输式指导,很容易被他们忘记,如果教师无法让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的真实乐趣,那么学生的自学热情就会逐渐丧失,探究学习积极性也将随之下降。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有机会进行实践操作,这远比教师盲目组织教学活动的效果要好的多,更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学习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学《用三角板拼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动手操作,笔者先让学生重点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具体含义,在此基础上着重让学生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再让学生结合手中的三角板自由拼组图形,拼完以后,用笔沿着所拼钝角的周边把这个角画出来,最后进行集体交流活动。如此教学,不仅培养着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还有效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接触现实生活,培养空间观念
孩子一出生,就与周围环境中形态各异的事物接触,因此空间观念的形成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平移与旋转现象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移与旋转的认识,我设计了三个教学内容:一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在他们的生活中,曾经做过、玩过、看过的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属于平移或旋转;二是老师搜集了生活中一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判断;三是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表演舞蹈和全体学生一起做动作来体验平移与旋转的区别。通过这一系列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再一次把数学与生活联系了起来,观察能力更得到了好的提高与发展。
三、动脑展开想象,培养空间观念
小学生由于处在成长的发育期,对于事物的了解与认识还不够清楚与明确,这一阶段正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又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主动性不够强烈,因此,数学的教学有了一定的难度。要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动脑想象的能力,让学生在用眼观察的同时还要用脑进行空间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空间感。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不妨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我们身边有哪些事物是正方体,又有哪些是长方体,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学生们思考过后可以让学生们主动抢答,教师进行判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就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从教室到生活,从文具盒到高楼大厦,方方面面都是学生的想象范围,空间观念自然而然地展现了出来。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仔细思考,展开想象,将学习与现实结合起来,锻炼学生思维跳跃能力与思维发散能力,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庞大的空间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发挥联想与想象,将书本内容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空间的转移想象与扩展想象,这样学生对于事物的特征便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巧用多媒体,培养空间观念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三维演示、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手、脑、口、眼、耳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一位老师用Flash设计了“小蚂蚁找水源”的游戏:一只口渴难耐的蚂蚁得到一条消息,在离自己3厘米处有水源,小蚂蚁该到哪里找水呢?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提高,纷纷兴致勃勃地用直尺在白纸上尝试着画出水源可能在哪里。操作体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意见,教师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小蚂蚁找水的路线,利用计算机,在屏幕上做一个圆,然后运用点的运动来展现圆的形成。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很容易发现把距离圆心3厘米处的所有点围起来,就形成了一個圆,圆的概念、圆的特征就这样形象生动地揭示出来。像这样利用课件将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清除了具体直观与空间想象之间的障碍,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学生迅速而准确地建立数学概念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
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观察、操作、探究、思考等多种措施,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明侠.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把握和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100-101.
[2]杨永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J].新课程(小学),2015(9):22-23.
[3]唐会萍.多媒体助力小学数学空间问题的解决[J].新课程(小学),2015(9):76-77.